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武俠仙俠 那年那蟬那把劍 第十三章 潛龍在淵第一王

《那年那蟬那把劍》 第十三章 潛龍在淵第一王

江南本就富庶,隨著海放開,無數海商興起,占據了天時地利的江南愈發富饒,是為當之無愧的天下富貴之最。

蕭白下江南籌募錢糧,自然早早對江南下了不功夫,他之所以剛到江南就立刻發出請柬,不是因為他魯莽自負,而是因為他早已對江南的大小事了然于心,這潭水的深淺,哪里淹得死人,哪里淹不死人,都一清二楚。

正如秦穆綿所說那般,對付江南各大富商有上中下三策,不過上策太過考驗手腕和火候,而且見效太慢,他沒那麼多時間去等,所以他選擇了相對而言更快的中策。

儆猴。

當下問題是要殺哪只

江斌那點借刀殺人的小心思當然瞞不過蕭白的眼睛,他不在意江斌和端木家父子之間有什麼謀劃,但不代表蕭白愿意被他們當作殺人的利刃。

蕭白,字太白,祖籍東都,生于東都,也就是現在的帝都。他有個橫掃天下一手開創了大齊王朝的祖父,也有一個雄才大略君臨天下的父親,母親出于當朝顯貴徐家,他的外曾祖父是凌煙閣功臣排名第二的西河郡王徐林,他的舅舅是位居齊初三杰之首的徐琰。

早在前朝,外曾祖父徐林就是大鄭的大都督,與他的曾祖父武祖皇帝蕭烈同朝為,兩家就家世而言絕對是門當戶對。

又因為他的母親貴為元后,所以他是蕭玄之嫡長子,蕭煜之嫡長孫,在及冠之年就被封為渤海郡王。

兩家人中,蕭白的叔伯堂兄們俱是封王,舅舅表兄們也大多承繼國公爵位,剩下之人亦是非富即貴,父族和母族都是如此顯赫,可以說蕭白自出生以來就決定了他以后的路途絕不會平凡度過,無論是也好,是敗也罷,他都會在歷史上留下自己的姓名。

Advertisement

蕭白也不負兩家人的厚,自小就聰敏過人,在專供宗室的太學中名列前茅,君子六藝通嫻過同樣被看作聰慧的牧棠之。

五歲那年,他由已經活了三個甲子的老祖宗蕭慎親自開悟,開始修習劍道,同時兼修蕭家拳意,兩種功法齊頭并進,九歲那年踏足一品境界,雖然比不得蕭元嬰這種怪胎,但也足以稱得上驚采絕艷。

不同于蕭元嬰專注于修行一途,蕭白涉獵極為龐雜,十二歲那年,別的孩子還在私塾里搖頭晃腦背書的時候,蕭白已經走進被俗稱為書房的養神殿,看著自己的父親是如何理國政,如何玩弄帝王心,如何與權臣武將斗智斗法。

蕭白就是這樣一個讓同齡人嫉妒羨慕到怨恨蒼天不公的天之驕子,越長大也越是鋒芒畢,而在這份鋒芒畢之下是一份仿佛與生俱來的威嚴,如果將蕭白比作一把劍,他什麼時候能夠歸劍鞘,那他什麼時候就為一個完的王朝接班人。

不過蕭白“藏劍”的辦法并非是以詩書制,而是以毒攻毒,劍走偏鋒到了極點。

這也是蕭玄的意思,在他看來,過猶不及的詩書禮儀只會完全磨滅掉自己兒子與生俱來的銳氣和靈,他不愿看到自己的兒子變一個書呆子,所以他不顧妻子的哀求和滿朝文武的反對,將自己剛剛及冠不久的兒子送了大都督府。

承平十年,剛剛及冠開府的蕭白以郡王之尊進大都督府歷練,初任都督僉事一職,次年就跟隨大都督魏征伐南疆。

這在當時絕對是轟一時的大事,因為當時就有很多人將蕭玄視作太子的不二人選,甚至南疆那邊的叛蠻王聽聞消息后都放出話來,要生擒這位未來的大齊太子。

Advertisement

承平八年到承平十四年,南疆一共發生了七次大小戰事,蕭白前往南疆的時候剛好趕上第五次戰事,也是最激烈的一次戰事。

那次戰事,大齊這邊由大都督魏親領總兵之職,掛平南大將軍印領軍,另有兩位都督和六位都指揮使隨行

調右軍和中軍十二個正兵營的兵力,共計十二萬大軍。

大齊制延續前朝,故而所謂各種名號的將軍只是勛散階,真正的實權武則皆以都督稱之,最高階為正一品的大都督,其次是從一品的左都督和正二品的右都督,再往下就是分別鎮守各地的從二品都指揮使。

至于武的總兵,和文的總督一樣,都只是臨時職,遇有戰事佩將印出戰,事畢繳還。

一位正一品的大都督,一位從一品的左都督,一位正二品的右都督,六位從二品的都指揮使,再加上一位超品的渤海郡王,單從職上就能看出大齊朝廷是如何重視此戰。

南疆那邊更是聲勢浩大,經過前四次戰事,小部族已經近乎絕跡,七十二寨在生死存亡之際不得不摒棄前嫌于組巫山議事,共舉帝江氏為王,以巫教大長老祝九為相,強良氏為將,浩浩二十余萬人,與大齊軍展開決戰。

這一戰,不談那些不為人所知的高人斗法,只說軍伍廝殺,剛剛及冠的蕭白此時不過是鬼仙境界,但每逢陷陣必定先士卒,以霸道劍斬敵近千,由此開始鑄就自己在軍中的威

承平十二年,這場持續兩年之久的戰事落下帷幕,南疆蠻族大敗,強良氏死,祝九重傷,帝江氏則帶著殘兵逃十萬大山。

從此南疆無大戰,其后的幾次戰事多是小規模的戰事,不足道哉。

Advertisement

此戰之后,魏改佩鎮南大將軍印暫留南疆鎮守,蕭白則是累功至都督同知之職,也隨之留在南疆,獨領一軍肅清叛軍余孽。

當年大齊太祖皇帝蕭煜領軍第一次南征蜀州,攻陷蜀州后,蜀中豪族勾結南疆蠻族叛,當時的劍門行營掌印林寒也曾奉命率軍進南疆鎮,當時殺得河、尸骨山,無論老婦孺,無人得以幸免,林寒由此被稱作是修羅將軍。

不過不同于這位如今的草原汗王,蕭白顯得極為克制,拉攏地方豪族,恩威并施,已經逐漸顯現出為君者的心機和手腕。

承平十四年,蕭白奉旨回京,這時候的他已經是人仙巔峰境界。

回京之后,蕭白不再擔任職務,而是以皇子份超然于上,以協掌兵部的名義開始涉及朝堂政事。

有了南疆的戰功資歷,沒人對此提出異議。

在武這方面做到極致之后,蕭白開始由武轉文,承平十六年,一個輔理朝政的名義,讓他開始在幾部衙門之間游走,雖然還達不到太子監國的程度,但與其他皇子比起來已經是天壤之別。

更為難得的是,蕭白一路走來都保持了一個很清醒的頭腦和認知,他知道自己的位置,也不否認自己那個堪稱輝煌的起始點,不自負,不狂妄,逐漸收劍鞘。

場修行也是修行,蕭白竟是在這幾年的時間中,類旁通之下一舉突破桎梏,功踏足地仙境界。

承平二十年初,也就是蕭白的而立之年,他被進封為素有潛龍之稱的齊王,正式就藩齊州,力遼王和燕王,朝堂排班位列諸王第一,份地位煊赫到了極點。

這時候的他距離登臨絕頂只差最后兩步,于是他愈發謹慎小心,不敢出半分驕躁之態。

也正是因為他這番姿態,蕭玄雖然從未親口夸贊過他,但態度上卻越發溫和起來,這次江南的差事,無疑又是一次父親給兒子的鋪路。

當然前提是要蕭白能把這個差事做好。

為君者,不但能行雷霆之事,也當有轉圜手段。

劍,不一定非要濺五步,也可以口腹劍。

這是一個父親另類的教導方式,也的確教出了一個非同一般的兒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