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三國之群雄逐鹿 第226章 李元抵達

《三國之群雄逐鹿》 第226章 李元抵達

“我認同袁紹會擊敗曹,但我不認同袁紹能擊敗李元,當今天下最強諸侯莫過于李元。”徐庶倒是十分看好李元,

“李元十七歲帶領朝廷之師于滎反賊,其后在汝南擊敗劉辟等黃巾余黨,諸侯會盟時威震虎牢關,兩次擊敗呂奉先,于徐州攻破陶謙,于廬江戰勝袁,后來又在濮大戰并州鐵騎,呂布更是被他親手斬殺,如今李元才二十多歲,但已經經百戰,麾下猛將如云,謀士數不勝數,而且我聽說他在不斷擴軍,最終總兵力應該不下十萬人,即使與袁紹對戰也絕對不落下風,我相信李元一定能夠一統天下。”

“元直選擇的是李元,”司馬徽又把目看向諸葛亮和龐統,“孔明,士元,眾人都有自己的看法,難道你們就沒有嗎?”

司馬徽比較看重諸葛亮和龐統法,在他這麼多弟子中這兩人是最有潛力的。

諸葛亮和龐統互相看了一眼,龐統先說道:“元直的話我也只認同一半,還有一半不認同。”

“我看法與士元一樣。”諸葛亮微微一笑。

眾人不有些側目,連諸葛亮和龐統也是這樣說話,難道現在都流行認同一半嗎。

“只認同一半?士元你不要學我說話!”徐庶沒好氣道。

“元直,我可不是故意的,”龐統走了出來,“我贊你對李元的分析,但是我并不認為袁紹能擊敗曹,袁紹會被曹擊敗,最終一決勝負的是李元和曹。”

眾人聞言皆是出驚訝之,崔州平不服道:“士元為何認為袁紹會敗給曹,無論謀士,將領,兵力,糧草和錢銀袁紹都要遠勝曹,勝的應該是袁紹才對。”

Advertisement

“州平此言差矣,我承認在兵力,糧草和錢銀方面袁紹勝于曹,然而將領謀士曹不比袁紹差,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樂進和曹洪等人皆是良將,不比河北四庭柱差,荀彧,荀攸和郭嘉都是潁川名士,我想你早已聽說過他們的名字,他們智謀甚至要比袁紹四大謀士還高,所以在人才方面曹不比袁紹差。”龐統反駁道。

“好,即使曹在這方面不輸給袁紹,那兵力等方面也遠遠不及袁紹,士元難道還認為袁紹不能打贏曹嗎?”崔州平跟龐統杠上了。

“哈哈哈哈,州平又說錯了,如若真要誰的兵力多誰就能獲勝,那這個天下也不用打了,直接把麾下士兵都拉出來,比比誰的人多誰就行了,干嘛還那麼辛苦打來打去的。”龐統話中有諷刺之意。

“士元你……”崔州平差點被氣得吐

“孔明,你說我說的對不對。”龐統笑著看向諸葛亮。

“哈哈哈哈,士元勿要再氣州平了。”諸葛亮手握鵝扇優哉游哉地扇,仿佛這場辯論跟他沒有什麼關系,他從頭到尾也沒說過什麼話,只是說了一句“我看法和士元一樣”,猶如局外人一般。

就在這個時候,門外一子跑進來說道:“師父,門外有一位自稱李元的人求見。”

“什麼!李元!!”眾人不約而同地喧嘩起來,李元的名字已經傳遍華夏,在場有不人都想在學業有后在李元麾下出仕,所以聽到這個名字后都有些不淡定。

“李元為何會來找我?”司馬徽疑道。

“師父,既然李元來了我們不能失禮,還是先把他迎接進來吧。”龐統提議道。

“好吧,清風,你帶他去客房,我去客房見他。”

Advertisement

“是,師父。”名清風的子一溜煙跑出去,把李元帶去客房。

“我現在去客房接見李元,你們在這里接著學習。”司馬徽說完便轉離開。

李元花了十天的時間來到翟,他清楚地記得,在不久之后劉表會把司馬徽請到荊州,為了以防萬一他必須先把司馬徽接走,不給劉表留下一點機會。

在書的帶領下李元走進客房,他讓許諸等人另外找地方休息,畢竟司馬徽的書院不大,不下這麼多人。

李元等了沒多久,司馬徽便走進客房,李元看此連忙上前行禮,“后進小子李元見過水鏡先生。”

“李將軍客氣了,你聽過老夫的名號?”司馬徽微微頷首,雙目不斷打量李元,看到李元長得劍眉虎目,英氣人,常年在外征戰讓他上充滿殺伐之氣。

司馬徽雖然沒有見過李元,但他已經肯定眼前之人就是名震天下的李文忠。

“司馬先生乃是潁川名士,我李元又怎麼可能沒有聽過。”李元對司馬徽非常恭敬,仿佛就是他老師一般。

二人紛賓主坐下,子上了一壺上等好茶后便退了出去,司馬徽舉起茶杯輕輕品嘗一口,說道:“此次李將軍遠道而來,不知找老夫所謂何事?”

“我于徐州和豫州廣建書院,需要像司馬先生這樣的名士前去執教,還請水鏡先生勿要嫌棄,跟我一起前往下邳。”李元說明來意。

“廣建書院?”司馬徽想了一會,搖了搖頭,“李將軍的好意我心領了,然而我無意離開潁川,李將軍還是請回吧。”

司馬徽已經下了逐客令,但是李元并沒有因此放棄,繼續說道:“敢問司馬先生,為何你要在潁川開設學堂?”

Advertisement

“自是為了傳授畢生所學,希能夠有人繼承我本事。”司馬徽毫不猶豫地回答。

“我也有此意,然而我想的并不只是教導數十人,或者數百人而已,我的目標是讓全天下每一個百姓都有書讀,讓每一個人都識字,這樣華夏才能真正強盛起來。”李元說出心中遠大目標。

“所有的百姓都能夠識字?!”司馬徽目瞪口呆地看著李元,“李將軍好大的口氣,然而這種事幾乎不可能功,為何你會有如此想法?”

在漢代絕大部分人都不識字的唯有讀過書的人方會認字,能夠識字的基本上都是士族子弟,或者寒窗苦讀的寒門子弟,一般農民百姓是不懂字的,別說在古代,在近代也是如此。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