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一念桃花 一百四十五、冬去(一百二十五)

《一念桃花》 一百四十五、冬去(一百二十五)

晚云定定看著他,聽得神。

其實不必他敘述,也能猜到其中的艱難,何況實實在在照料許多病人。這些人昏睡久了,又久未進食……

可心頭卻悸不已,一的。

他那麼努力地強撐著,是為了……

馮安說著話,忽而發現晚云的眼眶紅了,不由愣住。

“常郎怎麼了?”他有些手足無措,“你哭甚……”

晚云忙用袖子眼睛,出笑容:“無事。”說罷,跟馮安別過,小跑著往伙房去。

*

伙房里有閑著的小灶,晚云擼起袖子,親自做了份藥膳。以藥材湯,加黍米熬粥,再將羊的沒粥里,文火熬爛。

那粥帶著些許藥香,聞著開胃得很,招了伙房里的人旁觀。

“怎麼伙房里有藥味?”有人吸了吸鼻子,走進伙房。

眾人抬頭看,是個陌生面孔,可看他上甲胄,是個將打扮,于是拱手稱“將軍”。

晚云認出他來。他是裴瑾的右將軍梁平,今天來抓鄭瓊的那位。

“原來是你,齊王府的郎中?”梁平也一眼認出了晚云,走過來打量,“看你年紀小小,倒是好膽。”

既然被認出來,晚云也不好再裝傻,只道:“運氣罷了。”

梁平自顧自地舀起一勺到碗里,邊喝邊問:“這是九殿下的?味道還不錯。”

說罷,他又想來一勺,被晚云半道擋住,道:“這確實是殿下的,將軍還是移步吧。”

梁平笑笑,將勺子放下:“河西不行,伙食太差,還是朔州好。你去過朔州麼?”

“沒去過。”晚云道。

Advertisement

“朔州也有仁濟堂。”他突然道。

晚云目一閃。

只聽梁平繼續道:“朔州的仁濟堂尚可,京師的就不怎麼樣了。年年虧錢,姜吾道醫是好,經商的頭腦卻不行。”

晚云聽得這話,臉拉下來。

對于而言,仁濟堂的壞話自己說得,可若換外人,半個不是也不能說。不知道這梁平是從哪里知道仁濟堂的這些蒜皮,當著自己的面提起來,顯然不是說說罷了。

晚云的神變得清冷,邊攪著粥邊問:“仁濟堂這麼多鋪子,賺不賺錢都尋常得很。姜師叔醫好,心不在錢財上罷了。他樂意如此,仁濟堂上下自也樂意。將軍驍勇善戰,功勛卓越,管好自家營中便是,別人的事,何必置喙。”

這話說得很不客氣,梁平卻毫無慍

他又從一旁的灶臺上拿了一塊餅,咬一口,饒有興味:“生氣了?我不會信口開河,我雖不是你們的醫行的人,可我妹妹是,日后我帶你認識,你跟辯上一辯。”

誰要認識你妹妹。

晚云撇撇,道:“好男不跟斗。再者,將怎能自己姊妹和一個男子辯論?”

梁平似乎聽到了什麼笑話,仰了仰頭,好似在防止噴出來。

好不容易咽下之后,他,低聲道:“子擅軍營,死罪。”

說罷,又補充了一句:“八殿下關時,曾與我閑聊起你。”

而后,他留下一個意味深長的眼神,拂袖而去。

裴瑾。

晚云角。生錯了皮囊的長舌婦。

*

晚云端著粥回裴淵屋子里,發現楊青玉和樓月還沒走。

Advertisement

有些不快。人才剛醒,怎麼半點分寸都沒有?可他們聊的都是正事,不便打擾,只得在外面守著。

裴淵昏睡了這許多天,積攢下來的庶務不

“如今關外道路肅清,暫無威脅。”聽了二人的稟報之后,他說,“傳信給三郎,讓他配足守城人馬,擇日返程吧。”

樓月應下,問道:“五殿下那頭怎麼說?他原本領著一萬五千人去搶高昌,結果中途被太子回去一萬人。他也是心大,只將那一萬人給鄭瓊,自己仍領著剩下的五千人跑高昌去了,也不知去做甚。”

裴淵的角彎了彎。

他這五兄的腦子,有時也教他捉

“興許他不想像太子一般空手而歸。”他說,“畢竟押著戎人王族京也算件風事。讓亭住他那里去,看著他,別讓他鬧起子便是。”

晚云在外頭聽他們沒完沒了,也不再忍耐,徑直推門進去。

坐到裴淵跟前,吹涼了粥就往他里塞,道:“阿兄幾日未進食了,多得吃些。”說罷,又回頭看樓月,“你們不麼?”

的臉哪里是詢問的意思,惡狠狠的,實打實攆人的意思。

樓月自然識趣,馬上道:“我等先去用膳,師兄有事再我。”

說罷,賠著笑,拉上一臉意猶未盡的楊青玉離開了。

*

裴淵心里頭有事,喝粥也喝得三心二意。

晚云看他凝眉沉思的模樣,不滿道:“阿兄此番毒發,元氣大傷,還要好好休養一陣子。例如過去那般一天只睡一個時辰的形,萬萬不能再有。”

裴淵回過神來,見一臉嚴肅,笑道:“不是有你看著麼?似你方才那般強取橫奪,我縱然那個心也忙碌不起來。”

Advertisement

晚云見他終于肯說些輕松的話,放下心來。而后,怕他又開始想事,于是主跟他說起方才遇見梁平的事。

“阿兄評評理,八殿下是不是長舌婦?”瞪起眼,“我的事,梁平這先前連面都沒見過的人居然也知道了。他是不是想找個出頭的,好定我個擅軍營之罪?”

裴淵聽罷,不由覺得好笑。什麼擅軍營之罪。有他在,怎會有這項罪名。

可看著認真的模樣,他不由地打趣:“八兄一向說什麼說什麼,熱衷挑事也是實打實的,萬一他當真要定你的罪呢?”

晚云哼一聲:“我想過了,此事牽涉甚廣,可不能我一人吃虧。首先是謝三郎把我帶進來的,要定個失察之罪;而后阿兄斷而不決,定個失職之罪;我亦不會讓八殿下坐井上觀,拉他下水,瞞而不報,定個知不報之罪。他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