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一念桃花 二百六十八、夏至(二十八)

《一念桃花》 二百六十八、夏至(二十八)

晚云看著裴安,只覺心緒復雜。

好一會,定了定神,正道:“縱然是真的,我也不會就此相信二殿下。”

裴安又給倒了一杯茶,道:“那是好事。你初到京師,給你提個醒也好。這里很多人就像我一樣,虛虛實實,你分不出好歹,不要輕易相信,也不要輕易不信。多看多聽多問,你能相信的只有你自己,是非曲直,皆由自己分辨。”

說罷,他著一臉疑的面容,問:“我給你的玉可還收著?”

晚于躊躇片刻,從腰間的錦囊里找了找,未幾,翻出那枚玉符。

裴安朝那錦囊看了一眼,不由得蹙眉,里頭個各種小藥包、針線和小棗干。

他心疼地搶過玉符拍了拍,又聞了聞,一臉嫌棄:“這無字玉符價值連城,你就將它跟你那些烏七八糟的什混在一?不小心丟了怎麼辦?”

晚云道:“什麼烏七八糟?二殿下這玉符了能吃麼?傷了能救命麼?二殿下當初就留了張神叨叨的紙條,我至今不知道要來何用。”

裴安氣極反笑:“我都寫那麼清楚你還不明白?這是通行玉牌,你就不想進去皇城看看?”

晚云怔了怔,隨即眼睛一亮。

“皇城!”從裴安手里奪回來,自己拭,“可上頭什麼也沒有,我亮出這牌子就能進去?”

“自然可以,不過我不贊你這麼做。太招搖。”裴安道:“你若要進皇城,去皇城外左監門衛的值房找中候趙有致,讓他帶你進去。”

晚云頷首,又問:“可這東西究竟是什麼?”

裴安淡笑:“告訴你也無妨,這是皇城司的符令。”

Advertisement

“皇城司?”晚云覺得在哪里聽聞過著三個字,隨口問,“那二殿下是皇城司的人?”

裴安頗有幾分驕傲:“我是皇城司的司主,厲害吧?”

晚云:“……”

前有郎主,后有這什麼司主。

這人給自己取的名號真是一如既往的矯

正腹誹這,晚云再看向那玉牌,突然想起了自己究竟是在哪里聽說了皇城司。那是在金城的時候,王曾收到過皇城司的信。那時還問皇城司是什麼,王說是個做人買賣的黑道,還說皇城司良心泯滅,強取豪奪,十分不要臉。

晚云咽了咽嚨。

這皇城司既然在二殿下名下,可見是府的,王一向對府深惡痛絕,將它稱之為黑道倒也有可原。

不過不要臉三個字放在裴安臉上,還真的就是那麼一回事。

*

六兒在外面等了許久,看晚云許久未出來,便親自來尋。

裴安也不強留,放離去。他看著六兒,神和氣:“你便是九弟王府里的管事?說起來,我和九弟沒見過幾回,也不知他認不認識我這位兄長。”

六兒恭敬道:“九殿下記好,自是認識。”

裴安頷首:“甚好,等九弟歸來,我再請他和常娘子去我宣平坊南曲的宅子坐坐。”

他說罷,看了晚云一眼。

晚云心里翻個白眼。堂堂二殿下,連將自己宅邸的住址告訴別人也像做賊一般,也不知道是跟誰學的。

面上的禮數自然不能,晚云和六兒恭敬向他一禮,告辭而去。

終于離開那是非之地,晚云松了口氣。

六兒對晚云道:“今日可真巧,怎麼就遇見了二殿下?太稀罕了。”

Advertisement

晚云對裴安的一切都還十分陌生,于是問:“這二殿下,不常面麼?”

六兒頷首:“不瞞娘子,在下時常替九殿下打點人往來,諸位皇子都認識,卻唯獨不認識二殿下。聽聞他好游歷,不事俗務,雖是皇子,卻自從本朝開立以來就不在朝中,連逢年過節也不一定回京。京中還有些坊間傳言,說二殿下被圣上流放了。不過都是笑話,娘子聽聽就忘了吧。”

“他是最近才回京的?”晚云問。

“正是。”六兒道,“說來,二殿下此番回京可是風得很。宮那日,帝后和二殿下的生母肖貴妃親自迎接,聽聞圣上還落淚了。現在消停些了,早幾日,只要走在人多的地方,免不了要聽見些許人議論二殿下。”

“議論二殿下什麼?”

“自是些瑣事。”六兒道,“比如,這些年他去了何,府里有無姬妾,從前圣上為他跟誰家議過婚……”

晚云試探道:“方才問二殿下他在朝中有職,他說是……什麼司,我記得不太清了。”

“皇城司?”六兒隨即道。

“對對對。”晚云笑道,“那究竟是什麼地方?”

六兒也面:“我向來不問朝事,只聽說過些許。那可是個新立的署,聽聞是專門替圣上打探消息的,里頭都是細作,總之神神叨叨,一般人都避之唯恐不及。”

晚云心中敞亮,果然如此。

神神叨叨的人,適合做神神叨叨的事。想著裴安那張臉,晚云心想,當真是沒有比他更適合的人了。

*

城西文謙的宅子里,王正聽人回稟魏州水患一事。

姜吾道手下的暗樁陶得利,此時神恭敬地坐在王案前。

Advertisement

說來,仁濟堂的這些個暗樁,常常讓王本人都大意外。

比如這陶得利,此人并不比他年長多子細瘦,一看就是個文弱書生。然而就是這個一個人,卻取了個陶得利這樣商賈氣的名字。第一次認識他的人,總是有幾分意外。

但就是這麼個看上去父母生養都不甚上心的普通人,竟然是京師的暗樁頭子。

仁濟堂這麼多年了,還時不時被自己人震驚一番。

“我知你只聽令與姜師叔,”王與他寒暄道,“如今姜師叔不在京中,我……”

“在下知曉。”陶得利淡然道,“姜主事十分信任郎君,因而郎君吩咐之事,在下等人必定盡心去辦。”

頷首:“那便將你查明之事說來。”

陶得利回稟:“郎君想知曉魏州水患的實,想必已經猜到了里頭有弄虛作假。”

道:“我只是預,否則益州府何至于吞吞吐吐,對力役傷亡瞞而不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