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重生異能 重生:我體內帶個臺式機 第514章 我已經等不及了!

《重生:我體內帶個臺式機》 第514章 我已經等不及了!

華國兩院,科學院和工程院。

能夠評為一院院士就已經是了不得的榮譽了,但如果是雙院院士,那就更是“國之重”級別的大佬了。

就目前來說,華國也僅有13位雙院院士而已。

年紀最大的是101歲。

最年輕的雙院院士也已經是79歲了。

自從90年代以來,華國工程院院士中同時是華國科學院院士34人,而后沒再繼續授予雙個榮譽了,因此了“絕版”。

以致到如今的2021年的時候,整個華國僅有13名雙院院士了。

但如今,如果江能夠研發出核聚變反應堆,那麼雙院院士也許真的會時隔26年再次破例。

這個含金量可就大了。

不過,對江來說,他其實并不在意。

但他不在意,還是有很多人在意的。

比如說,這個劉曉院士。

他是火箭力的專家,知道核聚變發機的重要

如果用簡單一點的話來說,那就是真正意義上改變了人類歷史上“燒開水”的能源獲取方式。

在知乎,很多人都在自嘲,人類這麼多年發展了,但在能源利用方式上并沒有什麼變革,歸結底,都是在燒開水。

不同點在于燒開水的方式。

但哪怕是現在的核電站,也是利用熱能產生蒸汽,推機發電。

甚至有人認為,人類不可能擺燒開水。

但,如果擺不了,那就意味著人要鎖死在地球上,不可能有星際航行的想法。

因為僅僅要擺地球引力,從地面上太空,就需要耗費大量的化學能源,效率簡直不要太低。

許許多多的航天研發人員,都期有朝一日,研制出高比沖航天發機。

所謂的比沖,英文名Lsp,意思是指單位質量的推進劑產生的沖量。

Advertisement

而核聚變發機是未來最有潛力實現太飛行的火箭發機。

只是劉曉雖然熱切,但也明白這只是合作研究而已,能不能實現,特別是能不能在自己生命期間實現,都是一個問題。

哪怕江真的研制出來了核聚變反應堆,那也是一個大型的類似托卡馬克的設備,更多是用來發電的。

要想用在火箭或是楓火運載上做發機,還是太過龐大了。

那就需要小型化,而且要把發電為主改等離子推進為主。

通過聚變,推等離子從噴口噴出,實現強大的推進力。

可這里頭的技難點太多了,劉曉心頭一點底都沒有。

算了,還是先爭取國家同意這個合作吧!

拿出晚上思緒紛飛寫下的建議信,第二天一大早,劉曉就到了許紹雄局長,并告知對方,自己準備給高層。

作為院士,劉曉的建議上達天聽這個權力是有的。

“不管怎麼說,核聚變發機是未來,是星辰大海的依靠和保障。江院士都出了橄欖枝,咱們要是再不抓住,以后后悔都沒有藥吃!”

聽著劉曉急切的話語,許紹雄苦笑不得,“劉院士,您啊,不要這麼急,高層還能不知道這技的重要?高層已經有了可靠消息,江院士的核聚變反應堆已經在建了,明年肯定可以完工,領導很關注呢!”

“啊,那真是太好了!”劉曉激得半宿沒睡,這會兒才輕松了過來,“我建議現在就開始人,組建研發團隊,早一天行,就會早一天實現這個夢想。”

“我已經等不及了!”

許紹雄完全理解劉曉院士的想法,按法定年齡,都要退休的人了,但為了這種變革式的發機,希在有生之年看到,這個心理是非常正常的。

Advertisement

“可以先行排,人選品行很重要,屆時要需要最高級別的審查。”許紹雄也沒有打擊這個院士的積極,讓他先行去排人選,后面合作項目定下來后,可以快速啟

劉曉聽到這話,高興得不得了,“,那我現在就去排。”

“要注意保。”看著他像孩一樣興高采烈的,提醒了一聲后,這才搖搖頭自語,“真是個急子的主。”

在京都會待上幾天,也等等高層的消息回復。

借著這個機會,江回了趟水木,給專班學生搞了個互流,順便探了一下他們的學習況。

以姚舜宇為首的專班學生,對碳基芯片的理論掌握還是不錯的,特別是有了“楓智記憶”的加持之下,全部都了這個領域的高手。

一個個都在修改博士畢業論文了。

這一流,就是流這些畢設進展況。

也逐一對他們論文初稿進行了點評,并提出了修改意見。

流結束之后,看著還有些時間,江便問了起來。

“因為各種原因,這個班,我也沒有特別有時間過來指導大家,好在勇俊、張萌也很負責,大家也都很自覺,從論文質量來看,我是很滿意的。”

這里頭,江看了下,像姚舜宇等幾人的論文比較出彩,未來用也更大。

至于其他人,稍微差一些,但也是非常棒的選題和并取得了不錯研究果,本不是那種注水論文。

一旁的郝勇俊和張萌也是微微笑著,也沒有說話。

繼續道,“臨近畢業,大伙的去向如何,都談談吧。”

“我已經通過了楓火集團的春招。”姚舜宇舉手先說道。

“我也是。”

“同上。”

一時間有著9個人舉了手。

Advertisement

點點頭,“出來工作也是一個選擇,做為楓火集團董事長,我也祝賀你們選擇楓火。”

另外也有人說道,“我們倆個準備留校。”

“我去京都大學,那邊給的條件不錯。”

“我去長工大。”

“震旦大學。”

“華中大。”

另外兩個同學有些不好意思,“我們還沒定。”

“嗯。”

看了這兩人一眼,名字自然是記得,但也心里有數,他們不是沒有定,而是在糾結選哪個offer吧。

向他們掏出橄欖枝的公司不要太多。

就華國的企業,就有華芯微、華芯國際,甚至華威。

國外企業、學校更多,三興、因特爾、農企、谷谷、苔電這些企業,斯福坦、哈佛等名校更是揮出了大量的鈔票吸引他們。

像因特爾給的條件:只要同意,綠卡隨便拿,職獎勵就是1000萬米元,此外年薪直接600萬米元,配車、配房,就是人都可以配。

碳基芯片啊!

目前除了楓火集團,還有誰懂?

就是搞都整不到的技

而江這個班,是對碳基芯片最有研究的人了。

理論,還有制造的原理,基本都懂。

只不過沒有關鍵技罷了。

這第一批的江帶的碳基芯片專班人才就只有18個人,而其中一個中途轉到了金陵大學,這些企業、學校,對其他人也全部接過,但并沒有什麼效。

他們都有堅定的人生規劃。

但像陳元亮,郭宇軒兩人,他們并沒有完全定,在一開始收到開的條件的驚喜,到后面準備貨比三家,看看去哪個利益最大化了。

不過,畢竟畢業了,去哪里工作,并不是江能夠掌控,也不屑于掌控的。

人一多,想法也就多了,姚舜宇等9名人員能夠進楓火,已經足夠了。

至于其他人,去學校任職也好,也算是一個開枝散葉吧。

再強大的技,終究需要一代代人才傳下去。

而江,將會繼續攀登科技的高峰。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