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24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242章 安排得明明白白

看到兩縣的上報,李世民的神頗為復雜,忍不住把韋安平進宮來。

“先生,這不會是你的手筆吧?”

“是我做的。”韋安平毫不忌諱道。

“做得……太好了!”

李世民忍不住大笑起來:“哈哈哈,先生不愧是斬蝗神的那把刀啊!一出手,蝗神就被斬于刀下,干凈利落,手段驚人!”

對于蝗神的信仰,李世民是絕對不信的。

但架不住百姓們相信這個,所以很多時候就連皇帝也不得不妥協。

如果蝗災一直不結束的話,他恐怕也要親自去拜祭蝗神,如此才能讓百姓安心。

當初,韋安平自信地說,把“破除蝗神信仰”這件事給“重八”,他原以為只有“戲劇”這一個手段。

沒想到先生真正的后手,是這個。

這一招,才是真正的絕殺!

重八一出手,長安城附近十里八鄉的蝗神像全部裂開,頭顱被斬落在地。

如此一來,誰還敢說“重八斬蝗”是假的?

從此以后,蝗神將徹底在百姓的心中“死掉”,蝗神不復存在,蝗災也就沒什麼可怕的了。

“陛下,低調。”韋安平嘿嘿一笑,手道:“這件事還得保才行。”

“朕知道。”李世民連忙點頭:“要不要朕幫忙,把那些家伙送走?”

“沒必要。”韋安平搖頭道:“這些人已經被文工司收編了。《重八斬蝗》的劇團走到哪,他們就會去到哪。”

聽到這話,李世民頓時慨萬分:“先生果然高瞻遠矚,朕深佩服!”

有了這些人,以后“重八”走到哪,就能斬到哪……把全天下的蝗神,都殺得一干二凈!

Advertisement

從此以后,世間再無蝗神!

面對李世民的稱贊,韋安平卻沒有太過得意,反而面凝重道:“陛下,這只是小道。真正能斬掉蝗神的,是朝廷的救災措施。如果朝廷解決不了蝗災,沒了蝗神,還會出現蝗仙、蝗鬼、蝗妖!”

“先生說的是。”李世民連忙點頭,又慨道:“不知道山東一帶的蝗災,如今解決得怎麼樣了?朕倒是想親自去看看。”

“陛下巡視天下,誰來監國?”韋安平直接問道。

“這……唉!”李世民嘆了口氣:“承乾太小,無法監國。”

除了太子,別人他更加不放心……尤其是后宮還有一個太上皇。

要是他一走,太上皇直接翻臉,那還了得?

“陛下若是想知道,不如多派些人過去觀察。”韋安平提議道。

“派誰?”

“繡使者。”

“朕沒有這個。”李世民搖了搖頭。

作為皇帝,他當然知道“繡使者”是干嘛的,只是大唐并沒有類似的機構,手底下也沒有這樣的人才。

“那就建一個唄。”韋安平提議道。

使者這樣的組織,在明代衛。

衛的名聲雖然不好,但確實真的好用……對于皇帝來說,絕對是一把利

既能用來監察不法,又能用來威振州郡,讓地方不敢來。

否則一旦被逮到,不死就要一層皮。

李世民深知繡使者的利弊,因此猶豫了許久。

“好吧,朕試試看。”

但最終還是答應了下來。

兩天后,發現蝗蟲卵的邢州,終于傳回了消息。

邢州的蝗災,還是發了。

但由于預警及時,再加上大量養鴨和挖掘蟲卵,讓蝗蟲群的規模到了極大的打擊,并沒有形鋪天蓋地的恐怖之勢。

Advertisement

量的蝗蟲,很快就被當地百姓撲滅。

為了慶祝撲滅蝗災,當地甚至還興起了“吃蝗蟲”的風

在蝗災結束后,當地還舉行了一次“蝗蟲宴”,上演花式吃蝗蟲。

“好啊!”

看到這個消息,李世民當場就忍不住笑出聲來。

沒想到啊,沒想到!

原本讓人聞之變,聽到就嚇得半死的蝗災,竟然被如此輕易地解決了。

最后的一點蝗蟲,竟然是被當地百姓吃的!

這也算是一種報應了吧。

另一邊,韋安平得到這個消息之后,立刻讓李孝恭派出使者前往邢州……邀請兩名最會做蝗蟲宴的大廚,加文工司。

以后文工司出去巡演,演員負責演出《重八斬蝗》,二流子負責斬掉蝗神像的腦袋,再來兩名廚師負責給當地百姓做蝗蟲宴。

把蝗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邢州的蝗災結束,整個山東的旱災也差不多解決了。

在外忙碌了大半年的方球,終于回到長安,見到了闊別已久的兒子。

沒過多久,方宗便舉行了婚禮。

韋安平也邀參加,甚至還當了一回方宗的長輩。

婚禮過后,方宗和方球都回到了各自的崗位,繼續為大唐發發熱。

另一邊,前往瀘州鎮鐵山獠人的程知節,也有消息傳回。

據他說,馬蹄鐵果然十分好用,從長安到瀘州的一路上,戰馬的馬蹄幾乎沒有磨損。

后來多次出戰,戰馬深山區,如履平地,一下子就把獠人打得潰不軍。

在消息中,程知節還提到了金瘡藥,對它的功效做了一番評價,包括了好用的地方和一些不足之

看完這個消息,韋安平立刻把它拿給了孫思邈,讓對方幫忙改進金瘡藥。

Advertisement

藥這種東西,肯定不可能一做出來就是完的,必須要經過不停地試錯和改進,才能變得越來越有用。

除了程知節這邊,軍營中的醫護們也有不反饋。

短短幾天的實訓,他們就總結了大量的經驗,最后匯總起來給學堂。

韋安平和孫思邈三人看完這些總結后,經過討論和改進,又把它們用于學堂的教學之中。

就這樣,整個學堂的醫都在飛速提升……尤其是孫思邈和甄氏兄弟三人。

作為孫思邈的二弟子,李彩瑜的進步是最為明顯的。

畢竟,從頭到尾參與了兩部醫書的寫作,以及后來的各種實驗,甚至還有機會親自手。

堆了這麼多資源,就算是頭豬都能飛起來……更何況就熱醫學,一心投其中。

有努力,自然就有回報!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