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289章 馭民五術

《大唐:穿越之后,我直接開擺》 第289章 馭民五術

說到商業,李世民又想起了另一件事。

“對了,先生之前提到的預算制,朕已經跟戶部尚書商議過了。”

“怎麼說?”韋安平好奇道。

“戶部統計了朝廷最近幾年的用度,發現大多花費在員俸祿和封賞上,另外因為今年天災頻繁,救災的花費也十分巨大。”李世民簡單地介紹了一下。

“這麼說,朝廷的預算大多用在這兩個方面?”韋安平一聽就皺眉不已,這種花錢方式,一點都不健康啊。

錢財全都用來發工資了,怎麼建設國家,發展民生?

“是的。”李世民點點頭:“先生覺得不妥?”

“當然不妥。”韋安平搖頭道:“朝廷的錢財,全都用來發放俸祿和封賞員了。如何發展民生,建設國家?”

“可以征發徭役。”李世民答道。

“徭役……徭役太多,對朝廷百害而無一利!”韋安平立刻搖頭反對。

“朕知道徭役是百姓的負擔,但這也是朝廷省錢的手段,為何百害而無一利?”李世民不解道。

自古以來,百姓就有服徭役的義務,對他們來說,這就是天經地義的事

除了韋安平,還從未有人反對過徭役,更沒人說出“百害而無一利”的話!

“首先,徭役影響百姓的耕種。比如農夫原本計劃好明年要種什麼東西,結果突然被征發徭役,一整年的計劃全都報廢。如果是長期徭役的話,那就更慘了。”

“其次,徭役太過辛苦,甚至有命之憂。當年隋煬帝修大運河,營建東都,死了多徭役?天下百姓無不怨聲載道,恨之骨,才會有后來的天下烽煙四起。”

Advertisement

“最后,徭役其實一點都不劃算。”韋安平總結道:“朝廷征發徭役,肯定不只是長安附近的百姓,還有更遠地方的百姓也要來到長安服役。走這麼遠,是在路上就浪費了許多時間,還有可能死在路上。”

“最后好不容易來到長安,只是做幾個月的雜役就回去了。”

“一來一回,浪費的時間和力,如果用來種地,說不定能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先生想得太簡單了。”李世民聽完這番話后,不免嘆了口氣。

“簡單?”韋安平忽然笑道:“陛下的意思是我太天真了吧?我知道徭役還有另一個作用,那就是疲民!”

疲民,意思是讓百姓疲于奔命,無暇顧他。

這其實是商鞅的“馭民五”之一。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廣征徭役,大興土木,今年修長城,明年建阿房宮,后年挖大運河,反正天天有事做。

讓百姓一直疲于奔命,永遠于疲勞狀態,無暇思考別的東西,也不會拉幫結派,游手好閑。

如此才能讓社會穩固,不會時不時就造反。

秦國以關中之地,最后一統天下,證明了馭民五功的。

但歷史卻證明,這只是急功近利的舉措,用在世還勉強可以,用在和平統一的國家,是絕對不可取的。

秦朝二世而亡,隋朝二世而亡,歷史的教訓就在眼前。

李世民不可能看不到。

“先生連《商君書》都看過?”李世民頗為驚訝。

“當然。”

韋安平面淡定,心里卻冷笑不已:選我都看過,商君書又算得了什麼?

“先生既然知道馭民五,就應該知道徭役的重要。”李世民又道。

Advertisement

“馭民五確實有用,但它只是應急之策,并不是長久之法。”韋安平搖頭道:“想要國家長治久安,最好把馭民五的思想,掃進垃圾堆里。”

“那先生有何辦法?”李世民誠心求教道。

“我還是那句話,吃飽穿暖,滿足百姓的最基本需求,百姓就不會造反。”韋安平答道:“如果能讓百姓吃得好,穿得好,活得更好,百姓就會自發地擁護朝廷。如果還能讓他們生活幸福,活得有尊嚴,那麼誰也搖不了大唐的天下!”

“說得簡單,可要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啊!”李世民慨道。

“所以還得靠發展來解決。”韋安平道:“只有發展,才能讓解決這些問題,只有發展才能讓大唐的天下活得更久。”

“可是……這跟徭役有什麼關系?”

“徭役就是阻礙發展的最大障礙。”韋安平毫不客氣道:“尤其是沒有工錢,還要自帶干糧的雜役。”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臉微變,忍不住問道:“聽先生的意思,難道徭役還得給工錢?”

韋安平聞言一笑,并不急著回答,而是指著眼前熱鬧的商業街問道:“陛下可知道眼前的商業街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

“這個……大概是因為過年吧。”

“確實有,但最大的原因是工廠剛剛給工人發了一筆錢。”韋安平說道:“工人們拿到了錢,就會趁機在年前買年貨,而大多數年貨都是工廠生產出來的,這筆錢最終還會回到工廠手中。”

“但在這個過程中,工人們得到了年貨,朝廷得到了稅收,工廠得到了利潤。”

“錢在這個過程中,并沒有變多,但卻產生了價值,讓所有人都能益。”

Advertisement

李世民聽完之后,沉思了許久才開口道:“先生的意思是……朝廷給徭役發工錢,錢最終還是會回到朝廷手中,但錢在流通的過程中,產生了價值?”

“不錯。”韋安平大大的松了口氣。

他不是經濟學專業的,只能略地說出來,幸好李世民的悟和才智都是頂尖的,能夠從寥寥幾句話中,領悟到他要說的道理。

如果換一個人,可能就是對牛彈琴了。

“可是,朝廷并沒有工廠,沒辦法把花出去的錢收回來啊。”李世民苦笑道。

朝廷如今的收來源,只有稅收!

想要通過收稅,把花出去的錢收回來,那麼賦稅至要重十幾倍。

真要這麼做,百姓恐怕立刻就會揭竿而起!

“那就建啊。”韋安平毫不猶豫道。

后世的國家財政來源,大多是稅收、國企和金融等方面,稅收雖然還是占大頭,但已經不再是直接向百姓征稅,而是通過各種間接稅收。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