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蠢,愚蠢!”
李世民的聲音已經因為嘶吼而變的沙啞,這位大唐帝王,早年金戈鐵馬,鐵甲冰河的帝王眼神變的嗜無比!
他在痛心!
原來本就不是安祿山太強,而是大唐中央的作太多!
臨陣斬將,迫大將強行出戰,顯然,這個作直接讓長安淪陷,二十萬大唐熱將士為李隆基的錯誤決策買單!
更有無數大唐百姓為李隆基買單!
“是這混賬東西親自毀了大唐!”
李隆基要是在他李世民的面前,他李世民想要將其活剮的心都有了!
“……”
李隆基的臉徹底變了,竟然是他的錯,是他強行讓大將出戰,所以才導致了潼關被攻破!
“來人,將逆賊楊國忠斬了!”李隆基大聲的道。
旁邊的楊國忠臉都變了,“陛下,您,您!”
“臣賊子,若不是你,我怎會如此糊涂!”
李隆基臉上殺氣騰騰。
頓時,幾名披甲之士走上前來,將楊國忠架起,隨后拖了下去!
楊國忠滿臉的憋屈,他冤啊,他雖然提了不好的意見,但做決定的不還是李隆基?
但現在背黑鍋的,怎麼了他楊國忠?!
“朕有罪,朕……愧對天下,愧對幾位將軍,但朕的威嚴決不能就此掃地,你楊國忠必須得死!”
李隆基面目冰冷的說道。
楊玉環原本還打算求的,但及到李隆基飽含殺氣的眼神,最終還是沒有開口。
“按照投影所說,給高仙芝,郭子儀諸將下令,命他們便宜行事,朕……絕不手!”
李隆基下了命令。
晚年的他,能力退化了太多,但這不意味著創造了開元之治的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傻子!
照著投影解決問題,他還是會的!
雖然一代皇帝被這樣怒噴,總歸是有些不爽,尤其是他不手就贏了這種扎心之話,但李隆基還是認了。
“希這次,朕能早點解決安史之,能為自己贖點罪……”
他盯著投影。
這一刻,臉面對他來說,已經丟完了,所以,不重要了!
“……”
【潼關破后,長安失去最后一道防線,同時郭子儀等人在后方的所有努力全部毀之一旦,彼時,唐玄宗李隆基在長安集結了三千軍,號稱要和安祿山決戰!】
許褚:“嘶?決戰,三千軍決戰?覺不對勁啊!”
其他觀看投影的人也全都皺起了眉,這作他們多有點不信。
【但在黎明時分,李隆基和楊貴妃還有數皇子大臣直接出逃,甚至很多皇妃公主以及皇孫都被棄之不顧,而他們將迎接的便是安祿山叛軍的屠殺!】
【早朝過后,皇帝消失的消息傳遍長安,長安城頓時大,百姓四逃命,市井流民洗劫大臣府邸,直到安祿山攻長安!】
【而長安的陷落這也號召著安祿山的階段勝利!】
許褚:“這就對勁了。”
張飛:“我還真以為他要和安祿山決戰,本來還想夸他幾句有膽,再給他燒點紙的!但這結果沒讓我失。”
曹:“皇帝出逃,任由皇妃皇子遭到屠殺,這李隆基……”
朱棣:“自己的作,卻讓長安城買單,這種事,我老朱家絕對干不出來!”
李隆基已經麻了,剛開始,他的臉還紅一紅,但現在,臉也不紅了,陷了一陣麻木當中。
【而跟隨李隆基逃命的三千軍雖然賞賜了可觀的金錢,但逃亡路上,金銀難以換來大量的食,而皇室大臣卻由各個郡縣提供食,再加上皇帝棄城而逃,而他們的家眷還在長安,久而久之,怨氣滋生,部隊即將失控!】
呂布:“這是要宰了李隆基?!”
“干的漂亮,捅死他就對了!”
【對皇帝而言,若是沒有這些軍的保護,他們到不了蜀地,軍總將陳玄禮意識到軍中的怨氣需要一個出氣口,否則軍一旦嘩變,事將變的更糟!】
觀看投影的楊玉環:“危!”
滿腦子都有一個危字!
被拖下去即將斬的楊國忠也意識到了危機。
【十四日晚,大軍行至馬嵬驛,陳玄禮把軍中的怨氣逐漸引向楊國忠,當晚,軍發了,在圍著楊國忠索要食的時候,楊國忠被追殺,最后死在皇帝驛站前,頭顱被割下,一同被殺的還有他的妻子以及兒子史中丞,但軍中的憤怒還未消解!】
【這火不可遏制的燒向了李隆基的貴妃,楊玉環,而陳玄禮害怕日后為楊家人的楊玉環日后報復,所以順水推舟讓楊玉環消解軍中怒氣。】
【這個意思由高力士轉向李隆基,當夜,楊貴妃被李隆基賜死,的死現了皇帝的誠意,安了軍心,而兩人之間的渲染純粹是后世加工而。】
張飛:“嘿,呸!渣男!”
朱棣:“自古帝王多薄,但后世還盛傳你二人的故事,朕聽的真的好想笑!”
盛世的,未經生死,怎能目睹這最后的丑陋?
大唐,楊玉環瞪大了眼睛,看向了旁邊的李隆基,不敢置信。
這個男人居然保都不保自己,直接就將賜死了?!
李隆基則是臉沉,沒有說話,但在他看來,這是一個正確的選擇,為了置自己于不顧,這才是愚蠢的!
而且,經過曝,安祿山和楊貴妃之間的曖昧關系讓他有些惡心,故也懶得解釋。
“……”
【接下來的安史之便變的有意思了,我將其稱之為父慈子孝,互相比爛!】
“父慈子孝?難道是亨兒很孝順?我很慈祥?”
“不對啊,這意思多有些不對啊!”
李隆基皺起了眉頭,沒有聽懂這句話。
倒是朱棣虎軀一震,這個詞,他聽高說過。
【從后世歷史來看,當時的馬嵬坡兵變大概率是太子李亨推的,而陳玄禮則是李亨拉攏的人,但尷尬的是,陳玄禮在最后一刻,卻選擇效忠李隆基,父子已到反目的邊緣,但兵權卻在李隆基的手上,太子李亨便帶著親信離大部隊向北而去,路上甚至可能被李隆基派兵追殺!】
【一個月后,李亨抵達靈武,與朔方各節度使接洽才得以息,而在靈武三日,李亨在朔方節度使的支持下宣布登基,改年號為至德,史稱唐肅宗!而李隆基此時在四川,只有兩千兵力,本無力阻止,只能被尊為太上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