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視頻通萬朝,開局剪輯千古一帝!高陽 第209章 執政十七年,天災十七年,焉能都怪他?

《視頻通萬朝,開局剪輯千古一帝!高陽》 第209章 執政十七年,天災十七年,焉能都怪他?

“皇上,駕崩了!!!”

伴隨著投影上王承恩的一聲凄厲聲,這也宣告了這位為大明鞠躬盡瘁十七年,但卻導致大明加速滅亡的帝王徹底落幕!

“皇宮是老奴的家,老奴離開了皇上,還能去哪?”

“天下之大,老奴再無家啊!”

“就讓老奴陪著皇上走完這最后一程吧,畢竟黃泉路下,要是只有皇上您一個,說不得會害怕,說不得會孤單!”

這名生活在紫的老太監又哭又笑的自言自語道,而后也看著那顆歪脖子樹,也找了一細繩,找了比崇禎那顆樹枝要低一些的位置,手狠狠一拉!

便也吊在了上面!

老歪脖子樹上,君仆二人全都吊在上面,秋風吹過,盡顯悲壯和凄涼。

“崇禎皇帝……”

一些文臣忍不住的出聲道,這一刻,他們明白了崇禎為何能上榜這萬朝十大悲,就是這最后一幕,就足以讓他上榜!

一代帝王,卻吊死在老歪脖子樹上,這如何不悲壯,不壯烈?

崇禎,如何不悲慘?

朱棣這一刻痛苦的閉上了眼睛。

至于一些文臣也是緘默不言,哪怕是康熙等皇帝也都沉默了。

“他,死之前,寫下的那份詔是什麼?”

忽然,一條評論刷了上來,幾乎吸引了所有人的視線。

崇禎死之前是留下一份詔的,這份詔的容會是什麼?

他寫的會是什麼?

憾,是對大明爛攤子的抱怨?

還是對滿朝文武誤國的悲憤?

還是對自己在位的解釋,證明?

他們很好奇崇禎死之前會說些什麼。

這份詔是什麼?

朱棣,秦始皇,李世民全都看了過去,面嚴肅。

的聲音也是響了起來。

盤點崇禎,又怎會掉下這份詔?

Advertisement

詔的容便是。”

“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當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嗡!

觀看投影的眾人只覺得大腦翁然的一震,像是被巨雷轟過!

“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朱棣呢喃了兩聲,他的眼睛閉了又猛地睜開!

“朕不認為你是罪人,朕認可你,你是大明的帝王!”

“沒人教他帝王之道,還讓他接手了這樣一個爛攤子,但崇禎沒有抱怨,沒有放棄,若是換做一般的帝王,或許早就自暴自棄,繼續樂去了!”

“但崇禎沒有,他拼盡全力,即便是加速了大明的滅亡,但他好歹努力為之一搏!死之后,敵人分他的尸都行,但讓他們別傷害百姓一人!”

作為朱由檢的先祖,作為大明的帝王,他能說些什麼?

孩子沒天分不努力,和孩子沒天分努力到最后,這是截然不同的概念!

這一刻,朱棣心中最后的怨氣徹底消散!

李世民也沉默了,原本他是想看大明笑話的,再出聲嘲諷一下朱棣,但看到崇禎的悲壯,他吊死的凄慘,李二沒有出聲!

出聲那是對崇禎的不尊重!

是最后一句,崇禎值得他的尊重!

聲音繼續響起,聲音不大,卻響徹萬朝,傳遍萬朝所有觀看投影中的耳朵中!

他要告知所有人明末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不僅僅是土地兼并,宦政,還有一些天災!

天不佑大明!

天不佑他崇禎!

他也是明朝滅亡很重要的因素!

“大明的滅亡,豈能以崇禎一人為昏君,一人之過而蓋棺定論?”

Advertisement

“他為盛世明君,但生不逢時,治理世,在位十七年,的確做了一些糊涂的決定,殺袁崇煥等事固然有錯,但豈能只看過,而不看功?”

“他在位,六下罪己詔!他大力整治!但只能說,群臣不幫他,接手一個爛攤子之后,老天也不幫他,甚至落井下石!”

低沉的聲音繼續響起,帶著悲壯。

“大明崇禎繼位的時候,整個大明正于小冰河時期,小冰河時期,天氣極端,冬天極度寒冷,夏天卻又大旱!”

“崇禎九年,在冬季到來時,整個國家于極度的嚴寒,就連最南端往年暖和的地方都遭遇到了暴雪的侵襲!”

《明史·五行志》中記載:“大風霾,震屋揚沙,咫尺不見。”

“崇禎十一年,隨著旱澇災害的開始,各地人口急劇減,在這種況下,災民越來越多,在這種流亡的路上,隨之發的是瘟疫!”

所有皇帝都震驚了,他們沒有想到明末的天氣災害竟然到了這種嚴重的地步。

李世民的面嚴肅起來,大唐也有過幾次蝗災,他深知其中的厲害關系。

投影上出現了殍遍野的煉獄場景,但這也不算完。

《備陳大疏》中記載,其中“九月間,民爭采山蓬草食。味苦而。食之,僅可延不死。剝樹皮而食,雜他樹皮以為食,可稍緩死。”

李世民唏噓的道:“百姓還是有辦法的,只是……這太慘了!但都是為了活著啊!”

朱棣也是心神震,“朕后代子民竟以這些為食?”

朱棣看到這一幕心里很不好

“但災難并沒有憐憫崇禎,憐憫大明,他還在繼續。”

“崇禎十三年,旱澇災害,蝗災持續,于是……在求生的本能中,最丑陋的一面出現了!”

Advertisement

《閱世編》中記載:“炊人骨以薪,煮人為食,始知前之人皆所食。”

“而以人為吃食的話,就又會發瘟疫,崇禎十六年,全國瘟疫發,據記載最有五百萬人死于瘟疫,越來越多為了活著的人選擇了起義。”

“而極端天氣的影響,導致外族牧場減,他們只能進攻大明,爭奪資源。”

“彼時,憂外患之下,大明焉能不滅?!”

“這便是崇禎在位的小冰河時期,他從崇禎上位左右開始發,持續了整整十七年!”

“說來好笑,當明朝覆滅的幾年后,極端天氣便消失了,仿佛,老天就是針對崇禎,針對他統治的大明王朝!”

極端天氣的畫面逐漸的定格下來。

悲憤反問道:“有歷代皇帝留下的爛攤子,朝堂中有黨派之爭,宦爭權,外有金人環飼,還有極端天氣籠罩的十七年,崇禎皇帝固然有錯,但怎能將大明滅亡的過錯全推到他的頭上?”

“如此環境,換作秦皇漢武,又能如何?!”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