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之美食供應商 第735章 朕和正陽公一起決定的

《大唐之美食供應商》 第735章 朕和正陽公一起決定的

雜志一如往常地進行售賣。

讀書人們買來,小心地帶到食肆里來,然后迫不及待地打開,翻找看看自己有沒有文章發表在上面。

或是準備按照以前的慣例,趁著現在吃飯的功夫,看看小說、讀讀詩詞文章,等吃完了以后,幾個人再一起去琢磨研究一下學論文。

可…他們翻開第一頁。

眼簾的文章名,就把他們給狠狠嚇了一跳。

“論單兵作戰于戰場的戰略意義。”

單兵作戰?

這…這…不是兵家攻城掠地的戰嗎?雜志上竟然也會、竟然也能刊登這樣的文章?

難道是正公疏忽?

心里好奇得就像是有一百個滾滾在砰砰炸著鞭炮似的,可文章當前,只需要翻個頁,甚至眼睛向下一瞥,就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

但……他們卻有些不敢看了。

有機靈地讀書人站起,到李麗質前,恭恭敬敬地拜揖后,問道:“夫人,敢問雜志首篇文章,這…”

他的話還沒說完,李麗質就知道他要說什麼,一揮手,點了點頭:“那篇文章,夫君同朝廷說過,然后發出來的。”

“看吧,不礙事的。”

讀書人松了口氣,腳步略有些虛浮地走了回來。

其他人翹首以盼,等著他的回復——李麗質說話弱弱的,他們這些人聽不太清。

“能看!”這名讀書人一點頭。

其他讀書人們歡欣鼓舞起來,嘩啦啦地拿起雜志,為了抵抗住這個,他們中的不人,可都是把雜志放在桌上,不敢翻看,生怕自己就沒忍住,看了不該看的東西。

能看就好!

他們認真地看了起來,當然…吃飯的事不能忘,他們一邊小心翼翼地吃著,一邊專心地看著。

Advertisement

這篇文章比他們想的還要…機的多,至在他們眼里看來是這樣的。

文章很長。

薛仁貴拿寧遠國之戰,深淺出地寫了一篇文章,而且并非是糊弄人的那種,從戰思路、到戰執行,包括講解一些東西。

比如說…在院墻上對主屋里的人殺。

這看起來是很離譜的事。

薛仁貴也詳細地參考了大唐現有的燧發槍,制定出來一個相當可行的計劃——并且他親自試驗過。

這篇文章之所以這麼折騰,就是因為,其中一些數據得替換更原始一些的數據,其中影響到的東西可就太多了。

除了單兵戰之外。

還有諸如,陣地戰該怎麼打,小規模的遭遇戰該怎麼打,該怎麼樣去應對騎兵、步兵、弓手。

這樣一篇幾乎占據了雜志三分之一頁數的文章,把槍械戰爭,里里外外寫了一個徹。

大唐是怎麼贏的?

就是這麼贏的。

這讓不人看了這篇文章后,心里突生一種奇妙的覺,如果是自己…好像把這篇文章給背下來,也就能帶人去攻城略地了?

當然,更多人清楚,這種覺只是自己的一種錯覺。

實在是這篇文章寫的太清晰,太…震撼人心了。

雜志上刊登了一篇兵家必讀文章的事,很快就傳遍了長安城,這一期的雜志賣得更為俏,連著加印了三次,依舊還是供不應求。

一本二手的雜志,在私底下的易里,都能賣出三貫的高價。

黑市、黃牛不敢手。

此前他們有起過這樣的心思,可…被尹煊給治理過一波后,他們對正公的生意,那是怕得要死,不敢染指一分。

王八湯好喝,可…強行喝了會掉腦袋。

Advertisement

公不是鄭靈公,他們也不是公子宋,沒個本事強行染指,最后還能反殺回去。

可普通人的販賣,尹煊是不攔著的。

有人樂意出、有人樂意買,只要不壟斷自己手里的這個市場,干嘛干嘛去。

李靖向來對雜志不怎麼興趣,都是蹭著別人的雜志看看。

唯獨這期,他就是那個花了三貫的冤大頭,買了本首印的雜志珍藏了起來。

薛仁貴現在還留在長安,等著朝廷那邊縣子爵位的頒發,一時半會沒回到廣府去,有時會來食肆吃飯。

李靖總要拉著他,和他說上半天,薛仁貴也樂得和他聊天,要不是李靖是尹煊的老丈人,薛仁貴是真恨不得答應李靖提出來的拜把子。

找到一個能這麼有共同話題的人,可真是太不容易了。

朝廷上。

有些人似乎覺得抓住了尹煊的把柄,從懷里小心翼翼地取出雜志,高舉過自己的頭頂,告起了狀:“陛下,臣告發正公。”

李世民挑了挑眉,沒出聲。

這名員繼續說下去:“正公私自泄朝廷機要,刊登印發雜志之上,使我大唐軍機要事為外人所知……”

他的話還沒說完,李世民就打斷了:“此事,是朕同正公商議后決定的,是朕和正公的意思。”

員一愣,有點沒反應過來。.七

朝堂上的武將們也是不由向后仰了仰腦袋,關于到自的利益,他們可謂是最關心這件事的人了。

這位開口的員,雖是文,卻是被武將們攢說著站出來開口的。

他們以為是尹煊飄了,用這種方式給自己、給薛仁貴招攬人氣,結果……是自家陛下和正公商量好的?

“不知道你們在擔心什麼。”

Advertisement

“是怕這些東西泄出去,被別人學去了麼?”

李世民緩緩站起,冷眼看了過去,眸子里只有淺淺的笑意。

“我大唐何曾怕過自己的學識被他人學去了?”

“難道他們會自認,他們學去了,能比我們用得更好?”

華夏大地是一片學風很濃厚的地方,對知識的態度從來都不是什麼敝帚自珍,想學會有人教。

也是最傲的一批人,天底下的知識都擺在那里,誰能用得好,那都是看個人的本事。

大唐人自詡,他們的本事是天下一等一,而實際上,也的確如此。

再也沒有像這樣的一群人,被打倒了還能爬起來,而且還是從最底層,爬到最高層——并且還不滿足。

事事第一,這才是這片土地上的人,覺得自己應該去做到的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