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朝廷這段時間公務繁忙。
原因很簡單,兩個字。
“沒錢。”
新年那一頓,李世民算是把自己吃垮了,那個魚頭被保存了下來,就擺在他的桌案上,但凡自己了去同福食肆吃飯的念頭,看一眼這個價值三千貫的魚頭。
一盆冷水就從腦袋上潑了下來,讓他瞬間冷靜下來。
不過,李世民來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
“要去后院麼?”李世民一來,走到尹煊旁,開口就是這麼一句話。
尹煊愣了一下,然后搖了搖頭:“倒也不用,不是什麼機的事。”
李世民點著頭,坐了下來。
“是有這麼兩件事,也許是三件事。”尹煊隨意地開口,同李世民說了起來。
這麼多?
李世民先是回頭,從魏征那薅來一把栗子,然后邊吃邊聽了起來。
“第一件事,是薛仁貴從外面找到了能代替橡膠草,而且產量更大的樹種。”尹煊品了口茶,等李世民屁重新挨上凳子,繼續說了下去。
“不過…樹畢竟是不好種的,所以我這邊和那個迦縷波的小國,達了貿易合約,他們那邊提供橡膠,我們拿來使用。”
李世民啃了兩個栗子,把皮丟到滾滾頭上:“這東西還是拿在自己手里好些。”
滾滾被嚇了一激靈,環顧回頭,就看到即便自己目轉過去,依舊還明正大朝自己丟栗子皮的李世民。
滾滾一肚子怨氣,但不敢上前。
旁邊就是自己鏟屎的哥哥,這個男人可兇了,自己又打不過。
李世民為數不多,能不被滾滾欺負,還能欺負滾滾的機會,就是像現在這樣的時候。
他這個人心眼小,從來都不會放過。
尹煊翻了個白眼,接著說下去:“所以第二件事就和這有關,那種被命名為天竺榕的樹種,比較適合在瓊州和崖州種。”
“所以…我想在那邊辦個林場。”
“當然了,只我們一家,去辦這個也不行,最好是能鼓當地的百姓,也來種一種這種樹木。”
李世民手里作遲鈍了片刻。
瓊州、崖州?
這兩個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在大唐人的印象中,這里不是什麼碧海金灘、暖國風,而是荒無人跡的野蠻之地。
在唐律之中,非死刑的罪名里,最嚴重的便是流放千里、發配瓊崖、嶺南之地。
“那兩個地方真的適合?”李世民反問了一句。
尹煊點點頭:“溫度適宜、又扎在海里,度也適合,基本不用擔心寒、旱之災,目前來說,算是最好的了。”
李世民猶豫了下,點了點頭:“行,我幫你寫封奏章呈給朝廷。”
橡膠這東西有多關鍵。
他也是清楚的。
畢竟眼睜睜看著尹煊發展工業,他不至于連這些細節都不知道。
尹煊補充了一句:“天竺榕是適合做質的絕緣材料的,你像是電線,就可以用這東西完全包裹起來。”
“推廣起電力使用,就要比現在方便得多,而且使用起來,也要安全的多。”
電啊。
李世民了手,眼里多了幾分期待。
尹煊喝了口茶水,潤了潤干涸的和嗓子:“第三件事,是我準備在長安辦個廠。”
李世民斜眼看了一眼尹煊,有些奇怪:“這事你自己同府衙那邊說一聲就是了,你現在可是正公,他們還敢攔你不?”
尹煊搖了搖頭:“我說的是廠,不是大通坊那些小打小鬧的手工作坊。”
小打小鬧?
李世民看向尹煊的神就更加奇怪了起來,好家伙…提供了數千個工作,養活了數千口人的作坊,竟然用了“小打小鬧”這個措辭。
那這個不小打小鬧,準備鬧多大靜。
“是一個正規的廠,劃分幾個區,專門用來生產橡膠,以及橡膠的加工品,像是電線、絕緣手套、絕緣工、開關、座之類的東西。”
尹煊先解釋起來,給李世民腦子里一個基礎的印象。
李世民都聽愣了。
短短的一句話里,蘊含的信息可不,這小子平時的思考這麼周全的麼?最先說開關的時候,李世民都沒反應過來這是個名詞。
“所以你打算辦多大規模的廠?”李世民琢磨著,慎重地開口問道。
尹煊笑了笑,輕聲回道:“也不是很大,不過長安城應該是容不下來的,我打算在城外辦一個,隨便來幾百畝地就好。”
李世民差點把里嚼碎的栗子給噴出來。
好家伙……
隨便幾百畝?
幾百畝地的事,能隨便就用“隨便”這個詞嗎?
“這麼大的?”李世民抓起尹煊的杯子,把噎在嗓子眼里的東西給吞進去。
尹煊一攤手,有些無奈,他就知道李世民得是這麼個反應:“畢竟是一整個完整的產業鏈。”
“從生產到加工,而且還準備修建員工宿舍,省得他們上下班還要回城里。”
李世民了手,眉頭皺。
說實話,這個要求是有些敏的。
像是尹煊這麼位高權重的人,手里又握著火,現在提出來要在都城外面屯幾百畝地,養上千號人。
也就是李世民,也就是尹煊。
但凡這兩個人中換一個,可能現在做皇帝的那位,都得和曹孟德學習,在心里暗地磨著青釭劍,找一個“吾好夢中殺人”的借口,把提出這要求的人給作了。
怎麼看,都像是給自己起兵謀反找借口和理由。
尹煊點點桌子,補了一句:“因為工廠的規模太大,可能會有一些意料之外的事發生,所以如果這件事敲定了,我也需要朝廷的一些支援。”
李世民立馬追問道:“支援,什麼支援?”
尹煊嘆了口氣,說道:“我大唐的漢子,都是有的漢子,是一點虧都吃不得的,所以容易生起事端。”
“府衙就需要在工廠附近放一批人,及時去理這些事。”
李世民的臉和了一些。
“除此之外,走水、地龍,這些自然災害是不能忽視的,總有這個萬一。”
“所以就需要一批能救人的銳之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