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唐之美食供應商 第885章 道德綁架反噬

《大唐之美食供應商》 第885章 道德綁架反噬

一寫起來,李世民文思如泉涌。

四千多字,中間吸了一次墨,到最后寫完,鋼筆墨囊幾乎都快要空了。

一份還算完整的計劃,才漸漸型。

當然…這不是最終要執行的,只是一份起草。

還在朝堂上討論、商議,最終才能決斷。

吃了黨參、枸杞的李世民,覺得自己好像又回到了自己三十歲的時候,力充沛,于是…他又熬了一個通宵。

自打有了電燈后,李世民常常忙到忘乎所以。

第二天朝堂上。

照例對奏過后。

戶部倉部司的郎中沒忍住,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有事啟奏。”

戶部雖然大上就是朝廷的一個錢口袋,但歸結底,嚴格意義上,應當說他是掌管大唐資源的一個部門。

倉部,是戶部治下四司之一,主管的是糧食收集、儲存、發放的部門。

李世民擺擺手:“說。”

倉部郎中開口道:“陛下,近日正公所刊印之雜志,奏言一種新式種糧之法,其名間苗法。”

“依文中所言,可增至糧收,臣以為,當擇田而驗,若此法為真,便是造福我大唐百姓、造萬萬世福之大功。”

李世民臉有些發紅。

倉部郎中的話,尤其是那一句“擇田而驗”讓他想起了昨天的事。

這是任何一個員都能想出來的主意,怎麼…自己昨天就豬油蒙了心,愣是沒想起來。

他輕輕咳嗽一聲,點頭道:“朕昨日便同正公商議了此事,淺擬定了一個想法,你們且傳下去看看吧。”

拿著幾十份紙張,逐個分發了下去,基本是能保證每三個人就能共看一份。

這些當然不是李世民親手抄的。

Advertisement

昨晚他寫完后,便讓宦臨時抄錄,只是…當時夜已經深了,再加上宦們抄錄不可能用草書,得一筆一劃、用楷書來寫。

數量就顯得有些

戶部對此是最關心的,只是一個人拿著,只周邊幾個人才能看到,索,戶部尚書唐儉索把戶部分到的這幾份草書,放在地上,大家一起撅著屁,趴在地上看,再后面年輕些的、視力好的,就站著看。

長孫無忌也收到了一份。

他面有些沉重。

這件事…可不是小事,只要這個方法是真的,那尹煊的名聲,注定又會攀爬到一個新的高度。

阻攔?

他剛生起了這個念頭,就立馬否決掉了。

這是絕對不能去做的一件事,李世民的底線就是——你們隨便怎麼斗,哪怕軍械的事,李世民都能做到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只要不影響百姓,不影響大唐的基本發展,這些世家門閥有些自己的需求是很正常的一件事。

這也是一種沒辦法的妥協。

可涉及民生、涉及百姓,這就是李世民的底線了。

長孫無忌敢肯定,自己要是敢在糧食上手腳,都不用尹煊出手,李世民就會著那紫檀木的子,發了瘋地去找那些影響這件事的人,然后…毫不猶豫、毫不留地打斷那些人的

李道宗湊到長孫無忌的面前,臉沉著,指了指他手里的文件。

長孫無忌果斷地搖頭。

李道宗愣了下,無奈地嘆了口氣,就退回了原位,連看一看這份文件的興趣都沒。

難道要讓他眼睜睜,看著自己的仇人飛黃騰達、更上一層樓嗎?

半個多時辰,這群員們才陸陸續續地看完。

Advertisement

他們議論紛紛,就像市場一樣的吵鬧。

李世民清了清嗓子,一旁的宦喊了聲:“肅靜!”

聲息才漸漸止下來。

“諸位卿,以為如何?”李世民開口問道。

但第一個說話的不是民部、禮部的員,而是程咬金,他一拍膛,了兩聲:“好,這法子太好了。”

“俺老程家的地,陛下盡管拿去用,該怎麼驗、就怎麼驗!”

“那稅收也不用免了。”

“咱不占大唐的那個便宜。”

如何去促使地主能夠答應做試驗的對象,李世民琢磨了很久,最終是決議下來,凡是用來對照的試驗田,無論功與否,都不收那部分田產的農稅。

供出田產多的,甚至還可以免除一年徭役。

王珪捻著胡子,搖了搖頭:“陛下,臣以為不妥。”

李世民瞇起眼,看了過去:“哦?有何不妥之?”

反對?

王珪輕聲道:“臣并非是以為不該擇田而驗,只是…固然那些地主商賈是富貴一些,可他們也是大唐的子民。”

“臣以為…此事便讓各州、各縣、各鄉自治便可。”

他不是反對推廣間苗法,而是反對要地主來承擔這份風險。

王珪也是個聰明人。

他和長孫無忌一樣,知道李世民的底線是什麼。

只是…他和長孫無忌畢竟還不一樣,長孫家現在再富貴,在王珪這樣的老牌士族眼里,那就是個暴發戶。

論起底蘊,遠遠沒法和王家相提并論。

士族的底蘊是什麼?土地是其中一方面。

這份提案若是真了,那麼首當其沖的,就是他們這些士族。可問題就在于這,王珪不想擔這個風險。

他的想法更為偏激。

Advertisement

為什麼高高在上的士族要去做這些事,而不是那些“賤民”?風險便不就該他們去冒得嘛。

李世民微微一笑,輕聲說道:“這提議是正公說的,朕一開始也有疑慮。”

“他是這麼替朕解的。”

“地主、富翁,若是有了損失,也不過滄海一粟,不影響正常生計,最多一年吃幾塊罷了。”

“可若百姓冒這個風險,有了損失,那一年的生計不見,可能就是幾條人命。”

說著,他站了起來,貓著眼,似笑非笑地看著王珪:“我大唐是何許地界?”

“倉廩實則知禮節,食足則知榮辱。”

“想來,他們應當也是愿意為了大唐、為了天下、為了百姓、也為了他們自己,去多承擔這一份責任的,不是嗎?”

王珪有些說不出話來。

這個…常常是他們用的“道德綁架”的手段,終于反噬了他們。

難道,他還能反駁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