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嬌術 第七百九十六章 人情

《嬌術》 第七百九十六章 人情

然則越是拼湊,就越人尋不出破綻。

——來人沒有一個能有機會同陳四渠單獨共一室的。

此案在姜德手中一共審了三回,回回都許百姓旁聽,等到三審完,祥符縣中已是風聲大變。一來是審到最後,衆人發現除卻張大夫,好似無人能在衆目睽睽之下給陳四渠扎針;二來不知何時,坊市間已是另有傳言。

原是那張大夫得以出名的那一回問診,病人姓蘇,喚作蘇善,在家中排行老大,乃是他爹同原配生的兒子,其後老爹再娶,與後孃另有生育。

蘇善的爹孬,後孃又是個厲害的,他在家中待不住,索自去了京城裡找飯吃,憑著機靈並手腳勤快,給京中一個種牡丹的門園子打下手。幾年後,他忽有一日得了疑難癥,京城中的大夫束手無策,被送得回來,本地名醫也俱都看不好,全靠張大夫妙手回春。

那蘇善病好了之後也不再回京城,自賃了一塊田地,用來種牡丹,卻似踩了狗屎一般,竟是培出了黃牡丹,靠著這難養的稀罕什漸漸起了家。

正在三兩個月前,偏逢那蘇家老人走了,兄弟幾個要分家產,人人爭著要牡丹田。

下頭幾個異母兄弟要鬧著要平分,蘇善卻是不肯,只同意分家中糧田並銀錢。

要平分那幾個鬧將出來,拉著族老道:“爹給錢租的牡丹田,孃的嫁妝買的牡丹苗,自然是我們兄弟一併平分,世間哪有一人獨佔的道理?!”

蘇善氣得七竅生煙,罵道:“那幾年家裡窮得叮噹響,莫說是從爹兜裡找不到錢,便是滿屋子都尋不出多幾個銅板,如何有錢租地!你娘是個什麼出,一條子一家穿,年初二回家走親連塊都帶不回來,只生得出你們幾個討債鬼,哪裡生得出什麼嫁妝!”

Advertisement

兄弟幾人吵作一團,正在氣頭上,蘇善口不擇言道:“當年租那牡丹田花了足三十貫,不是我裝病得了張家的好湊出四十貫錢,又在京中學了移花,憑你們那丁點本事,還不知在哪一吃糠咽菜,怎能有如今好日子?!”

此事在當時不過一個曲,可不知被哪一個族中閒人傳得出去,又遇得陳、張兩家的案子,自是給人拿出來當做幕說得響,用來力證那張大夫果真不是什麼好人。

自醫好了蘇善之後,張大夫在這祥符縣中聲名鵲起,他坐館多年,看過的病人不計其數,有看好的,也有看不好的。俗話說得好,醫者醫病不醫命,又不是神仙下凡,只要看診,總會遇得治不好的病癥。旁人總認爲他擅治疑難雜癥,是以許多來人都是死馬當活馬醫,治得好當然好,治不好也就認了命。

衆人當初並不覺得,如今回過神來,紛紛怪那張大夫庸醫誤人。這個說若不是他診,自家老孃說不定還能多活幾年,那個說如果不是誤信了,家中兒子說不得此時已能家立業了。

因有了這一回事,祥符縣中的姜不得又把蘇善押來審,果然一問之下,張、蘇二人很快就招供了當年乃是互相串通,一個圖利,一個圖名又圖利,最後做下那等弄虛作假之事。

然則除卻這個,張大夫便不再肯承認其餘,一口咬死陳四渠的案子同他本沒有半點干係。

杜檀之上還揹著差事,已經去其餘縣鎮之中巡案,只能過幾日纔回一趟祥符縣,季清菱這一得的消息自然就沒有從前那樣快。等聽得蘇善之事,又知道了衙門中的形,外頭已經鬧得沸沸揚揚。

Advertisement

道:“那張大夫若是醫高超,何苦要用這樣的法子來誆騙旁人,既如此,會不會正是他從前扎錯位,把那陳四渠給扎壞了,是以死活不肯承認?”

秋月也跟著道:“如何能承認?他供認了同人聯手哄騙的事,最多也就是有礙名聲,給縣勸誡幾句——左右以後也不在這祥符縣中坐館,並不怎的吃虧——可一旦認了陳四渠那一樁,那可是人命大案,便是不說一命抵一命,也是要坐牢的!”

秋爽則是喃喃道:“忙活了這半天,竟是張大夫殺人,裝得這樣像,把我都帶到裡去了!”

季清菱卻是覺得十分奇怪,道:“即便他是庸醫,也不用當初那般行事——陳家無人懂醫,他想要扎針哪裡,並不需要同旁人解釋,何必要騙人?你聽他當日在堂上所述,篤定直說陳四渠病不需扎針風府,與捨近求遠又有何異?”

秋月直髮愁,問道:“夫人,若是此案同那李程韋並無干係,咱們豈不是白來了這一趟?”

衆人說了半日,到底所知太,難以得出什麼結果,只好次日去聽衙門再審。

陳四渠的案子審了這樣久,早已越傳越廣,而隨著後續牽扯出來的事越多,一縣人就越興趣。這一次是四審,衙門外早已圍得人山人海,個個等著要看“惡醫伏法”。

一時衙開堂,陳、張兩家各自上堂。姜德先問陳家,除卻陳守上前自陳案,另有僕婦、家人一併作證。

衆人一一說完,一名五十餘歲的婦人補道:“我們主家不比旁人,老夫人是個利落的,大夫人更是人府第裡養出來的,本就是書香門第,行事自有規矩,當年大爺出得事,還未回得來,大夫人便把家中事樣樣都安排好了,絕不會屋中無人伺候。”

Advertisement

本意是想說明除卻張大夫,其餘人俱是不可能在衆目睽睽之下以針殺人,可堂外不百姓卻是被帶得偏了。

有人小聲問道:“陳家老大娶的哪家媳婦?當真是個書香門第?”

“這倒不是誇大,他家老大娶親的時候,陳家還是正午的日頭當中天,那時旁的富裕人家都喜歡攢了聘禮娶宗室,說是又能同皇家攀親,又能賦稅,只陳家花了大價錢從西京說了一戶,嫁來的時候也沒什麼靜,也沒甚嫁妝,可聽聞家中從前是做大的。”

旁邊豎著耳朵聽閒話的忍不住就嗤笑道:“做大得到他陳守?還連嫁妝都沒有?你莫不是誑我們?”

“誰誑你了!祖上做大,又不是爹做大,我祖上還是寫什麼語的孔老二,我如今連字都不識得,我到哪裡說理去!”

有酸秀才嘀咕道:“那是《論語》,並非孔聖人所著!”

先頭問話的人忙道:“別打岔,你且等他說完,究竟是個什麼人家?”

“姓王的!聽說太祖爺的史書就是他家修的!”那人唾沫橫飛,“當初陳家擺流水席,我還去吃了,在席上聽得真真的!雖說是個旁支,可打小就同本家姑娘住在一,同王家親生的小娘子也沒甚差別了!”

他說到興頭上,聲音便有些不下來,被衙役提著水火過來晃了一圈,才急忙住了

堂上還在審案,這一回人羣衆多,哪怕有杜檀之提前安排,季清菱也不好進得二門同本地耄老站在一,便與秋月幾個一齊混在人羣中。

旁人聽得方纔那幾個人說話,不過付之一笑,轉頭便忘了,季清菱卻是若有所,拉住一旁的秋,附耳代了幾句。

Advertisement

很快扯著一旁的秋爽退了出去。

案子問到後頭,因張大夫不肯認罪,陳家步步,卻又拿不出確鑿證據,就這般僵持在當中。

季清菱見堂外噓聲一片,又看堂上姜知縣只是照舊問案,心知今日怕是難有什麼後續,索帶著秋月並同行的小廝先行回了客棧。

等到半下午,秋同秋爽才一齊回來,把日間探聽到的一一說了。

“……在祥符縣中頗有名聲,四一問,不人都曉得,說治家管事很有一套,原是西京王龐先生家的旁支,因父母亡故,自小投了叔父,跟著幾個正經小娘子一併識文斷字,學規學矩,事事都按著王家的來,嫁到陳家之後,果然依樣套用過來,事做得清爽,闔府無不敬重,便是公婆也對十分和氣……”

季清菱問道:“確是王家的出?”

秋爽連忙點頭道:“我與秋姐分開問得好幾個人,說法都一樣,陳家樂得旁人知曉,恨不得滿天下都去說一遍,想來並無什麼病。”

另又有些不解,問道:“這陳家長媳難道竟有什麼不妥不?”

季清菱搖頭道:“並無不妥,只我從前聽人說過,王家素來有規矩,所有賬目並人必要逐筆記錄,逐年封存。”

奇道:“大戶人家不都是這樣做,他家難道能有什麼不同嗎?”

季清菱笑道:“他家能上溯八十年,所有人往來、賬目明細,俱都寫錄在案。”

秋月幫著管家,已是倒吸了一口涼氣,驚道:“這要如何抄記?若說往前十年還能說得通,往前八十年,記來又有何用?是裝賬冊都說得備幾間房舍罷?”

季清菱莞爾道:“聽聞是有十餘間大屋。”

一時幾個丫頭盡皆咋舌。

秋爽忍不住問道:“這究竟圖什麼啊?”

季清菱只笑了笑,並不說話。

同旁人不同,王龐雖是翰林學士,卻並不只顧皓首窮經,他通算學,初得時在衙門中管過時估,於每月最後一天召集當地各行各業行首,評估下月貨品商價。

旁人管時估,不過當做差事來應付,可王龐管時估,管著管著,卻當地商人卻是越發地多了起來,連賦稅也多了不。等到三年大考,其時的度支司中正好有缺,便把他提了上去。

王龐一心幹事,任職後因時估只是預計,並非定價,而他初來乍到,難以調人手,索便以自家爲例,記錄所有日常飲食、用價格,又有人來往,用以考量經濟。他本就是管庫出,親自搭了架子,每月核對從中比對,自此之後數十年間,未有一日停歇。及他過世之後,因循慣例,王家竟也將這規矩承襲了下來。

只是王家今時富貴,未必將來也厲害,數百年後,等到季清菱前所在那一朝,已是一家落魄,到了要轉賣祖宅的地步。

王龐文名甚著,他家要賣宅子,自然許多人蜂擁而至,本想要看看能不能從裡頭淘些手札舊出來,誰知庫門一開,裡頭滿滿當當,竟全是賬本並明細,其中泰半已是被蛀得發黴。

——原是無人打理,自然早不樣子。

想來也知道,但凡值錢些的,早被不肖子孫賣了,如何會留到今日。

那些個販子裡頭掏撿了半日,把稍略完整的都撿了出來,拿回京城兜賣。

其時季父也在度支司任職,被人拿著東西尋得上門,只覺得十分有意思,便收了些回家,其中正好夾著一份王府從前的人細賬。

他本就是個有心人,沒的石頭還能摳出個來,更何況這東西里頭不知含了多信息。

後來同兒們閒話前朝文人,季安陸不得便拿王龐開涮,說他死要面子活罪,奉旨修《晉太祖傳》的時候,爲了同太宗皇帝賭氣,不滿對方給自己的賞賜不如修《開國史》的馮儀多,故意推辭不,說什麼修得不好,“不勝愧涕零”,滿似以爲皇帝會過來多安幾句,多討個臉面。

誰知那時晉太宗剛繼任,一心掛著打北蠻,實在沒空理他,見人不要,竟是也不曉得這是文人在拿喬,更不曉得去哄,傻乎乎的果真沒再給。

下頭人見主持的不要,哪裡敢,一個個站出來說乾脆一併也不要了。

最後好好一筆辛苦費,也不曉得了誰。

回過頭來,王龐也明白自家做了錯事,只好自掏腰包,私底下藉著各種由頭給各家送了些禮銀,只當補償。

這事野史有載,後人看了不過一笑,以爲乃是杜撰。誰知季安陸見了王龐的人細賬,果然那一年給幾個幫著修《晉太祖傳》的人都送了重禮,有一家著實沒有什麼紅白喜事,已是找出“你兒已是說了親,明年未必我還在此,不如先把儀禮給了”這樣的理由塞錢。

章節報錯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