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蔓兒看見六郎和小罈子,也很高興。這兩個人,按照世俗的眼去看,都不是聰明人。正因爲如此,他們也就沒有所謂“聰明人”那些討人厭的地方。這兩個人,要是說什麼,做什麼,那都是發自心的。
這樣的人,其實是天生天養,最蒙蒼天厚的那麼一類人。人們常說的傻人有傻福,指的就是這樣的人。
連蔓兒見他們主過來打招呼,而且都是一臉憨笑的樣子,就覺得因爲某些事,讓略有些鬱的心裡,又完全的亮和溫暖的起來。
從小一起長大的分,在他們這,完全沒有變質。
“……一會你上我們後院來,你四嬸唸叨著要見你。”連蔓兒先就對六郎說道,“我看你這量又長了。我們給你做了新棉,你去試試,看合適不。”
六郎就憨笑著答應。
“……給四叔和四郎哥都磕頭了,沒敢上後院去……”後院是宅,不像前院那麼進出方便。別看六郎看見連蔓兒了,知道過來見禮。他卻不知道可以讓人通報,去見見張氏。
“小罈子,你怎麼也來幫工了?你師父答應嗎?”連蔓兒就又對元壇說道。
“……廟裡的活幹完了,師父也不大管俺。俺這也不是本大套地來幫工,就是有空就過來,有啥活幹點啥活。”元壇就道。
這邊正說著話,連蔓兒就看見連守禮的影出現在房門口。往這邊張了一眼。
“我三伯是不是找你倆幹活啊?”連蔓兒就問道。
六郎和元壇都扭頭,看見了連守禮,然後才又扭回頭來。衝連蔓兒點頭。他倆現在都在給連守禮那一衆木匠打下手。
“蔓兒,那俺倆幹活去了。”六郎和元壇就說道。
“行啊,去吧,小心點。”連蔓兒就道,又囑咐小罈子,“你晌午別走,在這吃飯。我讓廚房裡另準備素菜給你。”
六郎和元壇繼續去幹活,連蔓兒又瞧了一會,也就轉回來。張氏的屋裡。趙氏和連葉兒已經來了一會,正跟張氏說著閒話。
“我剛看見六郎和小罈子了,”連蔓兒和趙氏、連葉兒見禮畢,就坐了。笑著說道。“兩人都出息了不。”
“六郎這兩年在你們這邊,有人照看著,還有人教、有人管,那可真是比過去強了百倍。”趙氏就說道。
“嗯,是出息不老。”連葉兒也笑著道,“不像過去就惦著吃,邋里邋遢的。現在,見著人也會說句話啥的。自己也會收拾自己個了。”
“六郎那孩子,就是腦子比一般孩子慢點。心眼正經好。人也踏實,不像他爹孃。”張氏就道。
“二當家的幾個孩子,實際都不錯。就是一個四郎……”趙氏就道,口而出四郎,然後就戛然而止。
張氏也沒有接話,只是嘆氣。四郎失蹤的開始一段時間,連守信還曾各派人尋找過一回,卻沒有任何的音訊,後來也就作罷。這幾年四郎已經了所有連家人的忌諱。沒人願意提起他。趙氏今天是一時說走了。
“小罈子跟我三伯學木匠那?”連蔓兒就笑著岔開了話題。
“沒有,他一個和尚,學啥啊。”連葉兒就道。
“葉兒他爹可沒誇那孩子。”趙氏就道,“可惜做了和尚,不然好好學,用不了幾年,那也是個木匠。”
“那孩子是不錯,這兩年沒幫你們幹活。”張氏就道,“這邊有事,他也沒來幫手。別看是個和尚,在村裡人緣可好。”
“他沒幫葉兒家,我三伯孃待他也待的好。我剛看見他,那一的針線,都是我三伯孃和葉兒的。”連蔓兒就道。
“人家孩子實心實意給出力。我們有啥,也就給做兩雙鞋、兩件裳,幫著補補。”趙氏就道。
“你們這也是緣法。我看他雖然是村裡誰家有事他都幫忙,對你們家又是特殊的好。”張氏就道。
“那孩子是好。”趙氏就道。趙氏很喜歡小罈子,張氏這幾年在旁邊看著, 除了對連葉兒,趙氏就屬對小罈子最上心了。小罈子也和他一家親近。所以,張氏才說這個是緣法。
趙氏和連葉兒說了一會話,就都站起告辭。
“快到晌午了,一會一起吃飯吧。”連蔓兒就留兩個人吃飯。
“你還不知道。”張氏就笑,“人家孃兒倆要去吃丸子。”
“咦,”這卻出乎連蔓兒的意料,又看了趙氏和連葉兒一眼,“怪不得今天穿這麼新。是哪家,我咋沒聽說。”
“不是咱們村的,”連葉兒就告訴連蔓兒道,“是小劉莊一戶人家,我爹做木匠認識的,有了來往。今天那家老太太六十六,我們一家都去。”
遼東府的習俗,家裡有老人到了六十六、八十,這是大喜事,必定要大辦,好好的慶賀一番,親戚朋友都會來送禮祝賀。
“這是好事。”連蔓兒也笑了,連守禮這兩年也結了新朋友,連葉兒一家有了他們自己的來往、際圈子,連蔓兒當然替他們高興。“那我就不留你們了,咱們改天吧。”
送了趙氏和連葉兒出去,吳家興和連枝兒帶著大寶來了。
在昨天晚上的宴席上,吳玉貴和吳王氏已經跟連守信、張氏說了,今天晌午,在吳家準備宴席,請連蔓兒一家、張青山一家還有陸家一家都過去吃飯、聚一聚。
之所以會將宴席安排在這個晌午,是因爲下晌,張青山和張慶年就要回燒鍋屯了。本來,這爺倆是打算今天早上吃了早飯就走了,是吳玉貴和吳家興兩個拼命將兩人給留下來的。
吳家興和連枝兒過來,是請大家趕過去,說是酒席都已經準備好了。
雖是昨天說好了,兩個人這時候親自再來請一次,是越發顯得鄭重的意思。
“都說好了,我們一會收拾收拾就過去,還用你們倆又來這一趟幹啥?”張氏就對吳家興和連枝兒道,“這大冷的天,又帶大寶來。把孩子凍著咋辦?”
張氏看見大寶來了,一面心裡高興,一面又心疼外孫,生怕他了一丁點的委屈。
“娘,我們坐車來的,不敢凍著大寶。”吳家興就陪笑道。
“娘,我也不想帶他來。可沒辦法,他現在可機靈了,知道我們要上這來,他就看著我,我不帶他來,他就咧要哭。”連枝兒也笑道。
“這孩子。”張氏也笑了。自己生養過幾個孩子,對於小孩子的脾氣自然都瞭解。
“你姥和你大舅媽都在鎮上那……”張氏一邊收拾,一邊又對連枝兒道。
“大寶他爺、過去了,那離的近,估計比咱還到的早。”連枝兒就道。
“那咱也快點收拾。”張氏就對連蔓兒擺擺手,讓也快回西屋去換了大裳。
一家人很快就都收拾齊整了,到外面坐了馬車,就往鎮上來。
吳家這頓宴席,自然也非常的盛。吃過飯,大家又在一起喝茶、閒聊,直到未正時分,還是考慮到張青山和張慶年要趕車回燒鍋屯,大家才起,又都往三十里營子來,都在前院廳堂坐了。
連蔓兒和張氏早將給張青山帶回家的禮準備好了,都讓人裝上車去。張青山和張慶年又喝了一杯茶,這才起告辭。
“要不,還是派一輛車,另外打發個人替你們趕車。”一邊往外送張青山和張慶年,連守信一邊說道。
“早說了,不用。”張青山就擺手,“今天晌午,我們爺倆都沒多喝。不用那麼麻麻煩煩的,這條路,俺們爺倆閉著眼睛,啥也不幹,那騾子自己個就能走回去。”
張青山也有些執拗的子,輕易不肯坐連蔓兒家的車。他更願意趕著自家的騾車,說是自由自在。
連守信見張青山堅持,又聽他說的也是實,也就不好再勉強。
送走了張青山和張慶年爺倆個,大家這才各自散了。
張氏、李氏和連蔓兒會了後院,稍後,連守信、五郎和小七也都到張氏屋裡來,一家人坐了說話。
“要不,咱現在就去看他。”連守信看了看時辰,就跟張氏和幾個孩子商量道。
“行。”張氏就點頭。
“那先讓人去看看,老太太歇晌起來了沒有吧。”連蔓兒就道,“要是沒起來,咱去了,又該不高興了。咱還都沒啥,我娘是不是也得去?我娘要是去,老太太該多心,說我娘故意折騰。”
周氏現在是不大當面給張氏臉看了,但是背地裡,還總說些不耳,歪派人的話。不管張氏怎麼做,在周氏眼裡,張氏始終是的對頭,怎麼做都不討好。
李氏在炕上坐著,聞言就看張氏,張氏則是看向連守信。
連守信苦笑。
“肯定的。”連守信就道,他也不解釋,也不知道他肯定的是啥。“我也是打算先讓人過去看看,然後咱們再去。”
連蔓兒微微一笑,也不說破,徑自打發人去村裡打探消息。
求紅。(未完待續。。)
章節報錯
大明朝正德十二年冬,徐晉穿越到江西上饒縣一名窮困潦倒的儒童身上。這一年,明朝皇帝朱厚照正在邊鎮宣府遊玩。這一年,江西寧王朱宸濠正暗中運作準備謀反。這一年,家徒四壁的徐晉尋求出路,最終選擇考科舉,從縣試、府試、院試,再到鄉試,一路過關斬將,卻一步步捲入了寧王朱宸濠造反的漩渦……
穿越到未來,以為可以吃香的喝辣的,玩遍各種高科技,看遍各種進化的花美男,結果……
1. 顧元白穿成了耽美文中存在感稀薄的病弱皇帝,皇帝是個背景板,全文都在講著攝政王和京城第一美人的掌權史和相戀。 顧·野心勃勃·元白:我笑了。 他都是皇帝了,怎麼可以不掌權天下,不去開疆擴土名留青史呢? 2. 這一日,暗藏熊熊野心的當今大將軍之子、未來攝政王薛遠,頭次隨著父親進了宮。在人群之后抬頭一看,卻瞥見了這年輕天子的容顏。 天生反骨的薛遠唇角一勾,輕蔑地想,這小皇帝怎麼長得比娘們還漂亮? 身子病弱容顏太盛,這拿什麼治理大恒。 拿體弱嗎? 3. 薛遠冒犯了顧元白之后,被壓著帶到顧元白身前。 顧元白輕聲咳嗽著,大雪紛飛落滿了他的肩頭,薛遠面色陰沉。 “朕心情很不好,”顧元白輕瞥了一眼未來的攝政王,柔柔一笑,啞聲道,“別惹朕不開心,明白了嗎?” 薛遠像條瘋狗。 可顧元白什麼都不怕,他只怕不夠刺激。將瘋狗馴成忠臣,這恰好讓他以病弱之軀覺出來了另一種挑戰了。 可一不小心,好像馴得過了頭。 【甜爽文】 【cp薛遠,瘋狗攻,雷慎入】 【很多細節和原因在后文才會揭示,前文時稍安勿躁呀】 排雷: ①架空爽文,大亂燉,勿考究,有bug ②攻很狗,很討人厭! ③受強,野心勃勃,但身體病弱,萬人迷 ④原文攻受沒有愛情,彼此認為對方對皇帝心懷不軌 ⑤祝看文愉快,微博@晉江望三山s
清月舞穿越了,穿越到了一名凡間的小農女洛輕姝的身上。爹爹失蹤,娘親軟弱可欺,家徒四壁不說,極品親戚還要將弟弟賣了換錢,這樣的生活,讓她如何能忍!洛輕姝擼起袖子就開干。趕走極品爺奶,帶著娘親弟弟發家致富,讓荒田變錦園。小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