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亂唐 第一百五十四章:功虧一簣哉

《亂唐》 第一百五十四章:功虧一簣哉

“此等人,是秦晉替他走的門路?”

李隆基此時已經對鄭顯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便又啰嗦了一句。

“回稟圣人,正是秦晉替他在魏方進那里走的門路,一方產自西域的白玉,世所罕見,價值連城!”

聽到秦晉竟舍得用一方價值連城的白玉為他人謀,而且所謀之還僅僅是個軍監丞,李隆基又不大為驚訝。

高力士卻有他的推斷,“以奴婢推斷,秦晉乃寒門出,此前僅僅是新安縣的區區縣尉,斷不會有渠道弄到這等產自西域的無價白玉。倒是鄭顯禮,曾在西域為將多年,想來就是那段時間里得到了這世所罕見的珍寶。秦晉走的門路,不過是人之托而已!”

高力士的分析理,李隆基深以為然,不過急于見鄭顯禮的心思卻又淡了。他想繼續觀察一陣,秦晉和鄭顯禮兩個人之間究竟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關系,以及這兩個人最終的目究竟是什麼。m.166xs.cc

有了這個想法之后,李隆基便揮了揮手。高力士何等聰明,立即就明白,這是天子乏了,便起告退。

剛剛出了殿門口,便見邊令誠興沖沖的迎面而來。

邊令誠最近遭了挫折,仍舊圣眷不減,現在已經奉了圣命,即將到潼關去監軍。高力士平日為人極是謹慎,甚有飛揚跋扈,目空一切之舉,便客氣的與之見禮。

“邊將軍何事春風拂面啊?”

與高力士的心思大不同,邊令誠向來對高力士又妒又恨,見到高力士一副病支離的模樣,眼睛里就浮起了幸災樂禍的神彩,但上還是客氣的很。

“奴婢見過高將軍,奴婢是奉了圣命而來!”

言下之意,何事春風得意,卻無須向高力士說明。

Advertisement

高力士寒暄了幾句,便踽踽去了。邊令誠目視高力士走遠,見左右無人注意,便狠狠的啐了一口,低聲罵道:“老不死的,閻王如何還不收了他!”

便殿,李隆基正瞌睡著,聽到靜便猛然警醒,抬頭見是邊令誠,便想起了昨日代下去的差事。

“差事辦的如何了?”

邊令誠神采飛揚,躬道:“奴婢幸不辱命,已經調查的清清楚楚。”

說罷,邊令誠恭敬的雙手捧著一封公文,將之放在案之上。

“朕眼花的,看東西費事,你簡明扼要的說說!”

邊令誠咽了一口唾沫,“已經查實,那日領頭帶兵的,是一個杜乾運的人!”

“慢著!”

李隆基突然覺得哪里不對,那杜乾運的名字如何悉的?他只稍一回憶,便記了起來,“杜乾運,可是楊國忠保舉檢校神武軍中郎將的那位?”

邊令誠點頭稱是!李隆基卻然大怒,“此等無恥之徒,居然對保舉之人大加辱,這等小人,怎麼能讓他繼續忝居朝堂?此賊現在何?”

邊令誠洋洋自得道:“楊國忠罷相時,此人理應被牽連,但不知以何種手段結上了秦晉,是以,并未到嚴懲,至今仍在神武軍中!”

“該殺,該殺!”

天子一連說了兩個該殺,嚇得邊令誠子一震,也不知是秦晉該殺,還是杜乾運該殺。但是,他知道今日的目的算是達到了,秦晉小豎子自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

李隆基了一陣氣,便又想起楊國忠,想他被經手保舉之人所辱,這份委屈卻是讓人不忍唏噓了。

半晌之后,李隆基才沉聲道:“召楊國忠宮!”

天子召楊國忠宮,邊令誠心中又是一陣竊喜,心道楊國忠肯定恨了秦晉和杜乾運,只要他此時出馬,在落井下石一番,說不定今日就可以輕松將秦晉送神武軍中郎將的位置上扳下來。只要秦晉失去了職與權力,在長安城中還不是任由自己圓嗎?

Advertisement

傳達敕令的宦剛走,程元振又了便殿。

李隆基派程元振多與楊國忠接,此時殿,想來也是有消息稟告。

程元振瞧了一眼侍立在側的邊令誠,一副言又止的模樣。李隆基卻對此不甚在意,楊國忠的事與邊令誠今日匯報之事沒準還有集,一并說了也沒什麼不可以的。再說,他也無意為這些宦之間的勾心斗角做掩護。

“無妨,說罷!”

程元振雖不愿,但有圣命在,也只能著頭皮,將楊國忠府外上演的一出“將相和”戲碼,簡明扼要的講述了一遍。

這又讓李隆基大吃了一驚,“你是說,杜乾運負荊請罪,楊國忠原諒了他?”

“正是!奴婢躲在人群里親眼所見,楊相公與杜乾運把臂一同并肩府!”

雖然是鬧劇,李隆基卻對楊國忠的置方法十分滿意。甚至可以說是遠遠超出了他對楊國忠的判斷。如果是罷相以前的楊國忠,他絕不會饒了杜乾運,更不會配合杜乾運向世人昭示自懷!

楊國忠經歷過罷相風波以后逐漸沉穩了,這一點在李隆基看來卻是意外的收獲。如果楊國忠果如程元振所描述的那般,今后未必不能再對他委以重任。就算再政事堂,也是可以的!

然而,一旁的邊令誠臉上卻變了。他賴以攻擊秦晉的最大把柄就是杜乾運,如果杜乾運再與楊國忠冰釋前嫌,攻擊的力道豈非便弱了?不過,他卻仍舊沒有完全失,畢竟杜乾運是杜乾運,秦晉是秦晉。秦晉將楊國忠整的更慘,以楊國忠狹隘的心,又怎麼可能輕易放過整垮秦晉的大好機會呢?

邊令誠又將最后的希寄托在了楊國忠的上,只等著楊國忠一到,便對秦晉來個落井下石。

Advertisement

半個多時辰以后,楊國忠進了大明宮。

此番宮,楊國忠心境與前次又是大不相同,現在一切都在好轉,重返政事堂也指日可待,宰相的覺便又重新回來了。而大明宮中的小黃門一個個見了楊國忠也都口口聲聲楊相公著。

“臣,楊國忠叩見皇帝陛下無恙!”

楊國忠行的是參拜大禮,李隆基道了聲免禮平,然后又指了指側的座榻。

“坐吧!”

說起與杜乾運的那一出“將相和”戲碼,李隆基還是頗好奇的,他想知道這位素來以心狹隘聞名朝野的宰相,究竟是如何想的。

“臣陷囹圄后,無時不刻都在反思。臣罪當誅,卻承蒙圣人不棄,臣又安敢再以私憤害公?”

“杜乾運寡廉鮮恥,你就是轟他出去,朕也不覺得有甚不妥!”

楊國忠一本正經的說道:“杜乾運雖然為人趨利避害了一些,但于兵事上終究是有些見識。當此非常之時,便應該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臣用其能,也算權宜之法!”

李隆基呵呵笑道:“好一個權宜之法!說說吧,杜乾運有何能可為我大唐所用!”

楊國忠便一五一十將杜乾運那一套“思想”之說對李隆基轉述了一遍。初時,李隆基還以為楊國忠又在為私人說,誰知聽到一半便不由自主的直起了子。

“忠君,報國!”四個字,朝廷當然無時不刻不在強調,但那只是針對員和武將們。而杜乾運提出來,將忠君與報國當做一種“思想”在軍中推廣,以此凝聚士兵的戰斗力,可謂是開了亙古未有之先河。

而且,在楊國忠的描述中,編練的新軍將在各旅率以下,特設一個專門掌握士兵思想態的職位,以便使“忠君報國”思想在軍中廣泛推廣,更能針對形,做出最合適的應對。

Advertisement

這一番建議,既有大局著眼,又在細節上落到實。在李隆基看來,除非當世大才,不可能想出這等絕妙的法子來!

“這當真是出自杜乾運的建議?”

李隆基心有狐疑!楊國忠卻言之鑿鑿,“臣以命擔保,字字句句都是出自杜乾運之口!”

聽到楊國忠的保證,李隆基暗嘆一聲,如此人才,只可惜卻德行有虧,否則還真是個可以出將相的苗子呢!

杜乾運的事,暫且擱置不提,李隆基還沒忘了召楊國忠宮的本來目的。

“朕聽說神武軍中郎將慫恿部將,曾辱與你,可有此事?”

楊國忠一愣,顯然沒料到天子召見竟是為了這件事,而且那傳達敕令的小宦也未曾提及此事,一時間不由得愣怔住了。這可將一旁的邊令誠急壞了,心里不停的念叨著,期盼著,楊國忠趕對秦晉發出最后的致命一擊。

“臣不明白,神武軍中郎將秉公置,杜乾運其時尚在神武軍中,奉令行事而已,且對臣府中上下并無不當之舉。只不知此一事從何宮中?”

楊國忠口而出,李隆基大吃一驚。

邊令誠驚愕之后頓覺氣急敗壞,此前他已經與楊國忠達了一致,那就是攜手針對秦晉,可這才過去了一日,如何竟變了卦,甚至為秦晉遮掩了起來?

若非此時是在君前,邊令誠真想沖上去,揪著楊國忠的領子,質問他,因何如此,使得他今日努力全部盡付東流?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