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亂唐 第二百四十五章:宦官露崢嶸

《亂唐》 第二百四十五章:宦官露崢嶸

天子對神武軍委以重任,這在側面也說明了他對神武軍的信任。事態的發展與鄭顯禮設想的很不一樣,神策軍東進關中,雖然沒一刀一槍,但作用卻舉足輕重,否則龍武軍部也不可能這麼快就分崩離析。但是,天子對神策軍的態度似乎更為謹慎,除了駐扎在長安城北以外,城中事務更不允許其參與一一毫。

漸明,轉眼烏云布,進而雷聲隆隆,瓢潑的大雨傾瀉而下,太極宮的熊熊大頃刻間就被悉數澆滅。

“大雨來的不早不晚,太極宮就算沒有燒,恐怕也要全數重建了!”

鄭顯禮站在玄武門上著太極宮殘垣斷壁,心中泛起陣陣難言的緒。

“天子令神武軍肅清余孽,究竟是何居心?”

對于鄭顯禮的疑問,秦晉報之一笑。

“居心不重要,目下咱們只做好天子代的事即可!”

鄭顯禮頓奇怪,總覺得秦晉似乎有什麼事瞞著他一般。

不過,他很快又從興變得有些憂慮。肅清余孽可并不容易,凡是參與兵變的文武員都要抓捕,這些人有很多都是曾站在神武軍和秦晉一邊的,天子這麼做,居心未必就好了。

一念及此,鄭顯禮又生出了一的冷汗。

“神武軍此時一不如一靜,讓咱們去抓捕余孽,直等于……”

秦晉知道鄭顯禮要說什麼,揮手將其打斷。

“這些人的所作所為不是為了自保,就是有所野心。神武軍被李泌襲之時,這些人一樣無于衷,鄭兄何時又有這些婦人之仁了?”

聽到秦晉如此說,鄭顯禮默然不語,事實也的確如此,此前各方合作基于的都是利益相同,難道能指著各方能夠風雨同舟,生死不棄?這簡直就是笑話,鄭顯禮罕有的猶豫了,并非是他婦人之仁,而是這麼做對神武軍而言,并沒有好的還會使神武軍落得個背棄同盟的名聲,很難保證,在此之后,神武軍將會陷孤立無援的境地。

Advertisement

將這種擔心說與秦晉之后,秦晉卻點點頭道:

“我就是要讓神武軍陷孤立之地,否則,以天子的疑心秉,怎麼可能放手容忍神武軍的繼續存在?”

在這個世界上,若想有所得,必先有所失。

“可太子是無辜的,如果不是神武軍的牽連,他也不會與天子反目。”

在鄭顯禮的心之中,對太子李亨還報有的同

秦晉無言作答,太子的選擇的確有神武軍的因素,但他不同樣也背棄了神武軍嗎?此時看似已經塵埃落定,實則正是風云莫測之際,做任何決定,都絕不能僅憑的想法。有時候即便很糾結,也要狠下心來做出決斷。

秦晉第一件事草擬了一份太子黨羽的名單,不過他并沒有草率的去抓人,而是先將這份名單呈遞給在城北軍中的大唐天子李隆基。

太子的名字列于首位,其后便是李泌,韋見素等……

李隆基拿著手中的名單,上上下下看了數遍,點點頭表示滿意。

“秦卿放手去做就是,不必事事稟報于朕!”

秦晉小心翼翼的答道:“牽涉甚廣,臣不敢專斷!”

這份名單已經是秦晉了幾次之后產生的結果,即便如此,仍舊還有三百多人。

實際上,太子此刻就在軍中。夜間時,太子與陳玄禮、楊國忠等人前來迎駕,第一時間就被控制了。

“秦卿只管抓人就是,不必有任何顧慮。至于罪加幾何,還要等有司審訊之后才會定奪!”

天子李隆基的話似乎在排解秦晉的疑慮,態度上仍舊是一份信重有加的模樣。

看著秦晉腳步咄咄離去,一個怪氣的聲音在幽暗的軍帳中響起。

“難道圣人就不怕秦晉這豎子再度謀反嗎?何不乘此機會將之拿下,明正典刑?他可是這次兵變的始作俑者!”

Advertisement

李隆基臉上的笑容頓時消失的無影無蹤,回頭去看屏風后說話之人。

事不足敗事有余!朕第一個就先殺了你!”

“臣有罪,臣不敢!”

屏風后面有一個人惶急不堪的奔了出來,跪倒在李隆基的面前,這個人正是楊國忠,他沒想到天子變臉竟如此之快。明明此前一直親和有加,噓寒問暖的。

李隆基其實并無意殺楊國忠,只是因為他的無能而發泄一番。比起那些有能力的人,此時此刻的李隆基寧愿重用無能卻可信的人。

楊國忠雖然無能,貪婪,但他卻比那些有能之人可信了百倍千倍。

此人絕對不會背叛他,不會與人串謀發兵變。

“從今天開始,你就回政事堂吧,先掛著中書門下平章事的銜,以方便行事!”

李隆基發作了一陣之后終于恢復了冷靜,然后第一件事就是再次擢升了楊國忠的職。將他從掛名的節度使任命為宰相。

楊國忠咂了咂,心有不甘。

“那,那中書令?”

中書令韋見素在兵變其間有依附太子的舉,雖然并未有實質的參與,罷治罪已經不可避免,因此宰相之首的中書令一職肯定要空了下來。楊國忠本以為會被天子再次任為中書令,可實際上卻只得了一個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加銜。

李隆基言語愈發冰冷。

“無尺寸之功還妄想忝居宰相之首?何其貪心!”

李隆基看著這個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宰相,心底里泛起陣陣無力,但又心力憔悴,不愿再多加指責。

“你的主要任務是盡快恢復政務,上傳下達通暢如常。還有,潼關的況朕已經有數日沒有與聞了……”

楊國忠還幻想著天子能夠讓他再次掌兵,但直到被天子攆出軍帳,也沒有得償所愿。天子給他的事務,沒有一件與兵事相關。

Advertisement

到了外間,忽然一個尖利的聲音將他喚住。

“楊相公慢行!”

楊國忠回頭看去,是在這次兵變中立有大功的宦魚朝恩。

正是此人星夜兼程,趕往隴右兆州,請來了三萬神策軍,從而大局底定。

楊國忠疑著他,不知他打算與自己說些什麼。

“楊相公可是在奇怪圣人因何不置秦晉?”

他此前與魚朝恩并無往,不與之深談,于是既不承認,也不否定。只默然直視面前的宦,打算看看此人的真實意圖。

魚朝恩似乎并不在意楊國忠的防備,自問自答著:

“其實很簡單,圣人還要用此人,自然不能輕易殺掉。可能楊相公還要問,難道圣人就不怕此人再反嗎?不會,秦晉雖然統領長安諸軍,但各部互有統屬,他本無權調,也無法調!”

此時長安外只有三重要的人馬,一是神武軍,僅有三千人。二是龍武軍,大概在三四萬上下。三就是從隴右趕來勤王的神策軍,也在三萬人上下。

對于這三人馬,李隆基都是既用且防。龍武軍本剛剛參與了兵變,中途幾經轉變,在他的眼里已經不是可靠的人馬。神策軍又是遠道而來,更是難知底。至于秦晉和神武軍,雖然可信度并不比龍武軍高,但它勝在人,難以獨當一面,而秦晉其人又頗有能力,因此任用秦晉其人為諸軍之首,則既能被其余兩軍鉗制,同時又可鉗制其余兩軍。ωWW.166xs.cc

以此形各方鉗制的局面,在這種況下任何一方都難以擅,對天子而言則正是最有利的。

魚朝恩低聲細語的將這番分析說給了楊國忠。

楊國忠聽后深以為然,卻更加迷了。此刻,魚朝恩此人與他可算是淺言深,說了這麼多,究竟目的何在?

Advertisement

但見魚朝恩再次靠近了楊國忠,聲音已經低到不能再低。

“楊相公不必奇怪,魚某有意與相公聯手,共同對付秦晉這豎子!”

楊國忠更是奇怪,魚朝恩和秦晉又是何時結的仇呢?秦晉又礙了他什麼事呢?

“實話說與相公,天子非但不打算置秦晉,還有意再次重用。這豎子擋了魚某的路,也擋了相公的路!”

楊國忠倒吸一口冷氣,他原本以為天子此時重用秦晉不過是權宜之計,早晚會讓此人死無葬之地,可從魚朝恩口中說出來的卻與他的判斷大相徑庭。

“這,這如何可能?”

“如何就不可能?還有,天子還有意以高仙芝為中書令,如果楊相公肯與魚某聯手,前面的路便無人可擋!”

見楊國忠仍舊愣在當場,魚朝恩又道:“別忘了,高仙芝和秦晉多有勾連,倘若讓這兩個人站穩了腳跟,楊相公再想進一步怕是難上加難!”

魚朝恩口中所指的,楊國忠再想進一步,自然是重新任中書令,可高仙芝在這次兵變中居功甚高,若非有重大變故,三兩年,別想再撼此人地位。

楊國忠猶豫再三,終于選擇相信了魚朝恩。

很快,他又在魚朝恩口中得知了一個極為震撼的消息。

天子竟然在秦晉來到軍營之前,任命魚朝恩為長安觀軍容置使。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