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亂唐 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

《亂唐》 第二百七十六章:滾滾難阻擋

早定儲君的話一經出口,楊國忠便覺整個世界都安靜了,他如此做是冒著風險的,當今天子最記恨臣下干預這種國本之事,若是以往凡是有這種傾向的大臣下場都極是凄慘。可今日與范長明的一番長談,竟鬼使神差的促使他壯了膽氣,一張口就提了出來。

大唐天子李隆基久久不發一言,殿的空氣迅速凝固,楊國忠驟然到了排山倒海般的力,一時間竟有些后悔剛才的沖,但話已出口,覆水難收,也只能咬牙堅著,等待著天子的表態,抑或是說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天子一直不說話,楊國忠卻還想再辯解辯解。于是他干咳了一聲,以使干嚨舒服一點。

“圣人容稟,當下朝廷憂外患,當此之時儲君之位不明,朝野便會人心浮……”

“嗯,楊卿所言甚是,只是諸位皇子都很不錯,朕一時之間委實難決啊。”

李隆基竟然說話了,而且還在楊國忠話到一般之時將其打斷,贊同了他的說法。

便殿的氣氛迅速緩和,楊國忠暗暗舒了一口氣,不覺間脊背衫袍服已經徹底被冷汗打

只聽李隆基緩緩說著,又好似自言自語。

“榮王、永王、儀王、穎王都適逢壯年,你說說,朕立哪一個合適?”

聽到這些有些絮叨的發問,楊國忠竟然愣住了,天子居然在向他征詢儲君的合適人選。然則他卻不傻也不遲鈍,這種事豈是天子問了就能隨便說的?天知道這位老邁的天子在打什麼主意。

“臣有責任提醒圣人,卻不敢在儲君人選上妄加置喙,請圣人恕罪。”

“朕恕你無罪,說說,只當無事閑聊……”

天子讓楊國忠只當閑聊,楊國忠哪里敢當閑聊,一連聲的推辭不敢,只說全憑圣裁。

Advertisement

總算,天子不再讓楊國忠表態,但仍舊在儲君的話題上徘徊,這其實也是楊國忠所希的。他希能從與天子的談中,試探出其對各位皇子的態度。

李隆基挨個數著皇子,從貌儀態到詩書禮儀一一歷數,很快楊國忠敏銳的察覺到,自己此前的判斷似乎有誤,在這一番品評中,雖然對他極為看好的榮王和永王都大加褒獎之辭,可最特別的卻是穎王李璬。

這個此前一直被忽略的穎王突然就躍到楊國忠的視線之。難道,難道天子最屬意的是穎王李璬?

李璬是李隆基第十三子,母妃高婕妤,開元六年生人,其所獲封爵,比起榮王和永王來毫不差。先后遙領安東大都護、平盧軍節度大使,開元二十三年亦加開府儀同三司。可以說在年齡和履歷上與他的三位兄弟相比,同樣無懈可擊。

而且穎王李璬還有一個更為出眾的優點,那就是材長大,姿容俊。朝廷選亦要注重儀容外表,選一國之君便更是如此。

當今天子的長子李琮原本有機會被立為太子,但就是因為他在打獵時曾被豽傷及面部,容貌損,因此才與儲君之位失之臂。而今,榮王弱多病,永王則容貌丑陋,而且還有偏頸的病,都是不容忽視的缺點。

楊國忠暗自慨嘆,無怪乎天子在提及穎王之時,下意識的連語氣都便的隨和極了,眼睛里似乎也流出了罕見的期

如此看來,這穎王至會有五以上的把握在諸位兄弟之中勝出,坐上儲君的位置。今日離宮之后,須得好好籌謀一番。

楊國忠的心思千回百轉,李隆基并不知道,自顧自的說了一通之后,似乎心好了不,臉上也有了笑模樣。

Advertisement

“召馮翊郡太守秦晉覲見!”

不知何時,殿是后的宦得了天子的授意,高聲喚秦晉上殿。楊國忠立刻自覺的起告退,李隆基卻一擺手。

“楊卿且先留下。”

天子并沒有讓楊國忠離開,而是將其留了下來,這讓他有些不著頭腦,不知天子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正在楊國忠暗自揣測間,秦晉在宦的引領下來到了殿中。

君臣見禮之后,秦晉則率先說話:

“神武軍上下已經準備完畢,可以提前一日啟程,請圣人允準。”

李隆基面笑容,似是對秦晉很滿意。

“不要倉促勉強,如果準備的不夠充分,朕寧愿你們晚幾日出發。”

“圣人勿憂,神武軍上下早就準備完畢,政事堂撥付的糧草也盡數營,三千健兒隨時都可以開赴戰場殺賊,只是從龍武軍中調撥的萬人還要多耽擱三五日。”

李隆基的臉上出了些許詫異的表

“政事堂撥付的糧草?”

秦晉忙補充道:“是楊相公親自下的政令,今日臣宮之前,糧草便已經卻不割完畢。”

李隆基這回是真吃驚了,剛剛還與楊國忠商議了神武軍的糧草供應由日計改為月計,不想再次之前楊國忠就已經不再刁難秦晉,將應付的糧草統統撥付了下去。

他看向楊國忠的目里已經摻上了些許滿意之,看來挫折的確會使一個人有著胎換骨的變化。當此危難之時,楊國忠懂得放下私人恩怨,顧全公大局,實在是令他欣不已。

楊國忠干咳了一聲,他覺得有必要解釋一下。畢竟此前曾以府庫捉襟見肘為借口,拖了神武軍將近半月的糧食,現在突然又有了糧食,雖然都是心照不宣的事,但面子上總得能自圓其說了。

Advertisement

“府庫張,支應起來捉襟見肘,臣分只得從發往各軍衛的糧草中是分出了一部分糧食,來解燃眉之急。”

李隆基呵呵笑出了聲。

“好,很好,知道變通。”

話畢,李隆基又猛然看向秦晉。

“皇甫恪暫且不論,津一定不能落在安賊的手中,大戰在即,必須在安賊大軍近潼關之前解決這個麻煩。”

李隆基的話讓秦晉心中驟然一,他立刻意識到,一定是方面有了大變化。

事實果如秦晉所料,李隆基又將剛剛那封報遞給了秦晉。

按照慣例,大戰都是在秋季收了糧食戰馬膘壯之時拉開帷幕,現在才是盛夏,安祿山就急不可耐的進攻潼關,看來是想要進長安過年啊。換言之,就是想在幾年歲尾之前滅了唐朝。

還有一也讓秦晉頗為不解,楊國忠向來秉持公打擊異己,今日如何變化如此之大,不但將積欠神武軍的糧食一次補足,甚至還頻頻示好。俗話說,事反常即為妖,秦晉才不相信楊國忠會轉了子,只能是此人有所圖謀還沒被自己看破而已。

但無論楊國忠的初衷如何,半月的糧草可是真真的到了神武軍的手中,而且當下不但有皇甫恪作,安祿山也已經發兵西進,上加形讓人心一瞬間又懸到了嗓子眼上。

同時,秦晉又暗暗嘆息和失,看來封常清在河北道的作還是沒能功,史思明順利的平定了河北道十五郡的起事。由于消息不便,他并未十分真切的清楚,封常清現在的境,只在此前收到過一則輾轉多人之手的報,言及在河東與河北界的王屋山曾見到過封常清的人馬。

其實他很是想不通,以封常清的才能怎麼會連史思明都打不過?更何況還有河北道十五郡的響應。只不過,在一切都已經木已舟的況下,再窮究這些原因都毫無意義可言,現在所能做的就是向前看,想辦法阻擋住滾滾碾而來的歷史車

Advertisement

到了現在,秦晉總有一種覺,只要他在某一了原本的歷史進程,使得天平傾向于大唐一方,在另一他所不知道的地方就一定會敗壞下去,比如這場京師之,比如河北道敗的如此干脆徹底。

在秦晉所知的歷史中,這這段暫時的平靜期,長安是沒有過兵變的,而河北道的戰況也并非一無是,郭子儀和李弼就在并進河東以后,打了幾場漂亮仗,尤其是李弼,更在河北道將史思明打的屁滾尿流。

可現在,郭子儀沒有嶄頭角,李弼仍在蟄伏之中。局面卻比原本的歷史要復雜,要艱危了數倍。可以說,秦晉所做的一切努力,不但沒能阻止大唐帝國向深淵,反而還加速了這一進程的速度。

這導致秦晉一度在懷疑,在反省,自己此前所做的一切努力究竟有沒有意義,或者干脆什麼都不做,只靜靜的看著事態發展,或許還能更好一點?如此種種的疑和猶豫,在見到了這封報的容之后,終于被徹底的拋諸腦后。大風小說

秦晉暗暗下決心,絕不能就此放棄,他就不信,在吃過了那麼教訓以后,就不能做一把扭轉乾坤的大事嗎?

“圣人容稟,臣在此立誓,津絕不會落在安賊叛軍的手里,只要臣在,神武軍在,就絕不容許任何人在馮翊郡撒野,除非他們踏著臣的尸過去!”

聞此誓言,李隆基大為震與驚訝,他萬沒想到秦晉竟然立誓與馮翊共存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