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173章 華夏文明,有何璀璨?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173章 華夏文明,有何璀璨?

“建安十二年,在曹進攻烏桓,跟東胡戰的時候,劉備竟然諫言劉表襲許都,全然不顧中原對外戰爭是否得勝,這是一個仁義之人能夠想出來的?”

說這話的觀眾顯然知道不東漢末年的不知識,對三國時期的各大人有著自己的見解。

“我就隨便打個比方,自己在家族里的對頭,正在為了家族,和敵對家族里的人死拼,你可以不幫忙,但你要是趁著這個時期去搗,那就是小人,是整個家族的叛徒懂嘛!”

“當時這個建議,連劉表都不采納,劉備竟然提得出來!”

“不可能,劉備絕對沒有那個心思,他只是沒有想到那層罷了!”

“呵呵,是個人都能想到這點好吧!”

許多觀眾們在屏幕前爭得面紅耳赤,誰也不讓著誰。

直播間畫面之中!

江逸聽著曹的話,心知其中確有很多難以辯駁的道理。

劉備確實在那個時期那樣做了,他不是想著確定獻帝死沒死,那就說明,漢獻帝是否活著,在他心中本就已經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他想要借著這個勢頭稱帝!

這倒怪不得劉備,畢竟他也曾為了大漢戎馬半生,希能夠找出一條可以興國強漢的道路,但他也發現難以做到。

就算到晚年有一些私心,那也無可厚非,只是要說絕對忠義,東漢末年其實本不存在。

無論是曹,還是劉備,在前期,都曾為了漢室鞠躬盡瘁。

雙方在都沒有一定實力的況下,前者敢刺張讓,與董卓為敵,后者敢和曹為敵,在一定層面上都是漢朝的忠正之臣。

只是曹后來發現朝廷無救,于是走上了另一條希能統一中原的道路,本為雄,所以他不再理會任何人的看法。

Advertisement

劉備為漢室努力和顛簸了大半生,最后如果還只是做了個蜀中之王,換誰都會心有不甘,只是這步棋對他來說確實走得太急了。

他始終打著的名義就是復興漢室,結果人家漢獻帝還沒死呢,就急著稱帝,顯然推翻了自己一直以來喊著的口號。

這點,在后世尚且爭議無數,更何況是在當時的百姓和各大士族心中?

他們雖然上不說,但一旦人心背離,覆滅便是早晚的事

在類似的事上,朱元璋理的就很果斷,直接讓人做替罪羊,讓小明王沉江而死,事后明正大,不留后患的稱帝。

但要是從這個角度出發的話,劉備似乎又仁義了一些。

畢竟,以他的能力,是可以讓漢獻帝死得不明不白,然后嫁禍給曹丕,再自己稱帝的,但他并沒有這樣做。

評析歷史的角度不同,造就了一種又一種不同的說法和態度。

這一刻,江逸發現,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和眾多先人的言行事跡,真的,就如同一本厚重的古書。

這本古書充滿了玄妙,不需要你刻意研究的很深,哪怕只是從其中一個角度,去剖析其中的一小段歷史,去看待其中一個人,或只是其中的一小件舊事,都能夠有所得,有所悟。

華夏文明之底蘊,中華兒所接力的傳承,竟是如此的燦若星辰,浩如煙海。

江逸發覺,自己就如同置在一片全是寶藏的大海一般。

而這種覺,是別的國家和文明所不備的。

唯我華夏兒,獨有。

想到這里,江逸更加充滿自信。

他鄭重的看向曹,由衷說道:“關于魏王和劉備,后世雖有不同評說,但在晚輩看來,二人皆無愧為當世之雄主,仍書寫了我們華夏文明中,極為璀璨的一頁!”

Advertisement

“華夏文明,有何璀璨?”

忽然問道。

不知為何,觀眾們看到這的時候突然捧腹大笑。

“哈哈哈,莫名想起一件事,有一次我朋友走在街上見到個老人,跟他說早上好,結果他居然問我朋友有多好!”

“樓上你這算什麼,我同桌今天下課跑到講臺,跟語文老師說,老師,典藏華夏太好看了,您要不要看?”

“結果老師來了一句:哪里好,你給我寫八百字觀后,當時我差點被別人……我差點笑死他!”

“你們這一個個梗王啊,無中生友也就算了,現在還讓同桌背鍋?”

“對了,之前一直喜歡吐槽308室友的那個去哪了?還健在嘛?”

觀眾們都被這些彈幕人才逗笑了。

他們越發好奇,江逸會怎麼回答曹這個問題?

江逸快速組織著語言,他不想回答的很籠統。

這一次,他也不想從武略和功績上手。

要知道曹除了是軍事家之外,還是一個十足的文學家。

于是,江逸心念一,殿上正在跳舞和奏樂的人們,全都被靜止了住。

酒宴堂上,一道金緩緩撕裂出了一道畫面。

“大河之劍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

一道豪邁大氣的聲音響起,原本還不怎麼重視江逸答案的曹,忽然間頓了頓,不由拍案贊道:“好句!”

“好句!!!”

“此人是誰?!”

看著時空之鏡中,那個腰掛酒壺,看起來豪放不羈的男人說道!

“此人名為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為華夏之詩仙!”

“詩仙?”

聽到這,曹像是有些不服了:“憑這一句,怕是難以服孤!”

“定然不只此一句。”

江逸微笑著看向好勝心被激起的曹,時空之鏡再次運轉。

Advertisement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當李白出此詩的時候,曹沉下心來,如同被代到了詩中的意境一般。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著這句話,慨道:“這一路以來,叛孤之人何其多,陳宮,一個孤曾經十分倚重的謀士,卻在孤征伐陶謙,在兗州背叛了孤,竟然放呂布兗州為主……”

聽到這,一些觀眾們紛紛表示不解。

“奇怪,陳宮不是在看到曹殺呂伯奢之后,才決定離開曹的嘛?”

“就是啊,怎麼到典藏華夏里,就是陳宮在兗州的時候背叛曹了?”

啊,大!”

這時,一些了解真正三國歷史的人,也打起了彈幕。

“樓上你們看的那是演義,典藏華夏現在復現的,應該是真正的三國歷史!”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