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1323章 反類其犬

《典藏華夏開局對話十大皇帝》 第1323章 反類其犬

“夫子,現代不需要您了,我們也不是針對您,只是你們的確不該在現代,只需要在古代好好地做偶像就行了!”

“夫子,難道你不想再回春秋宣傳儒學了嗎,在現代老待著算怎麼回事!”

“夫子,我勸您不要讓自己晚節不保!”

有人想翻圍墻進到別墅院落,欄桿上卻通滿了電,險些將一人電死當場,頓時所有人不敢輕舉妄

孔夫子搖頭嘆息:“后世需要真正的儒學,若是真正的儒學得以傳承下來,今日的你們絕不會如此。”

“可恨吾那儒家后輩,為了迎合君王,徹底把百姓當了駕馭之人,把吾所推崇之仁道,用做了迎合之用。”

“此中萬事,有儒家之過也,吾既來到現代,又豈有不補償之理?”

孔夫子踱步在庭院中,一雙滿是皺紋的眼睛始終看著自己的后輩:“可恨那董仲舒,提議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使得儒家徹底變質。”

“孩子們吶,看看你們現在的樣子,猙獰、暴戾、不敬祖宗、不一致對外,如此的你們,且不說能否對得起先祖先輩開疆擴土之功,是父母的養育之恩,爾等能對得起麼?”

“夫子,我們不想聽什麼圣人之道,它不能讓我們有錢花!”

“我曾經也信奉仁義禮智信,但現在我活得不如富人家的一條狗!”

“夫子,我覺得我們在心里條條框框實在是太多了,西方人他們都很自私,反而有許多人可以過得好,即便是在我們這,也是越自私的人越好過!”

“反而我們這些遵守仁義禮智信的人,每天都在擔心會不會傷害到別人,被傷害了還要說服自己諒解別人,不要小肚腸,要大人不記小人過,我們活得累啊老祖宗!”

Advertisement

眾人眼看沖不進來,就想對著這位圣人師者,把自己的心里說法說一遍。

“我們也想好好做你們的后輩,可是我們做不到啊,夫子您去過西方嗎,看過外面那些人嗎,他們自私風,卻比我們過得好,這是什麼道理!”

孔夫子仔仔細細地聽著每個人說的話,時不時沖著說話的人點頭,大概知道了后世之苦。

他停下腳步,看向他們,說:“孩子們,自私不是錯,錯的是把大仁大義放在了自私之后。”

“你們所說的西面人,吾也在你們現代的電視上了解過,他們不管做什麼,都是以保護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只有當自己的利益損時他們才會起抗爭。”

“反觀只要自己的利益沒有損,甚至只要可以從中取利,他們就不會管其他人是死是活。”

“但我們大夏人并非如此,孩子們,你們都現代,學過現代的歷史,讀過三字經,學過論語,你們遠比吾要了解大夏文明之璀璨。”

“大夏文明上下縱橫五千年,雖然儒家變質,但貫穿著我們的文明滾滾向前的,不正是我們華夏人心中之仁義禮智信,以及家國天下之心麼?”

“縱觀古今,凡戰,我華夏皆講究師出有名,不興不義之兵,對外亦是兼包并蓄,有容乃大,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因此,你們的存在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都不同,你們的祖先開過的疆土,都是因為別人犯我在先,你們的祖先打過的仗,皆是因為不得不打。”

“你們的骨子里沒有侵略的脈,有的只是以牙還牙,以,華夏兒和別人最大之不同便在此。”m.166xs.cc

“你們走到哪里,都可以抬頭,因為你們行的正,因為你們的文明是建立在道義之上的。”

Advertisement

孔夫子的白發在風中揚起,這位年邁的老人在現代開始了他的第一課。

“至于你們所說的,吾無法讓你們活得好,無法讓你們賺到大錢,那是你們要從其他方面去學的知識和技能,吾能做的,是弘揚正確的思想,來給你們創造一個可以信賴之環境。”

“試想,若天下人自私自利,在這樣的環境之中,自私固然可以過得很好,但他們何嘗不提心吊膽,擔心自己被背叛,就連最親之伙伴也不敢推心置腹?”

“可是夫子,就算我們不在自私的環境之下,我們還是會擔心這點啊。”

一個中年人滿腹委屈地傾吐心聲:“我曾經就很信任過我的朋友,他是我最親的人,從小和我一起長大,但我和他一起做生意的時候,他卻為了更好的條件背叛了我……”

“夫子,不是我們不愿意心懷仁義,只是與其仁義著傷,還不如用自私去和別人的自私斗,這樣就算被出賣了也不會有很大的落差,因為大家都是自私的,這樣反而活得輕松!”

中年人的肺腑之言引來了許多人的贊同,越來越多的人說出了自己的遭遇。

夫子聞言,說道:“這就是社會不再信奉仁義禮智信的后果啊。”

“人不信人,友不信友,親不信親,你們如此,難道你們還要你們的下一代也是如此嗎?”

“仁義與狡詐、信義與背叛,從來都是死敵,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自省也,而非見不賢而學不賢。”

孔夫子終于深刻地會到,西面思想對東面思想的進攻有多嚴重:

“孩子們,你們仔細想想,正如江逸所說,大夏人已經憑借仁義,為了上下五千年獨一無二的大民族,為了整個世界史上的傳奇,這說明我們的思想是有可取之的,它可以推華夏文明生生不息。”

Advertisement

“反觀西面,我們再怎麼自私,還能自私得過他們麼,一旦自私,我們必將無救。”

“如今,我們不用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千年的立人之道,去對付他們的立人之道,不用我們五千年的仁義禮智信去對抗他們的自私,反而要照貓畫虎,反類其犬嗎?”

在別墅里的先祖們聽到了這些爭議,全都面凝重。

這不是把他們抓起來就能改變的現象,后世必須迫切地了解到自己真正強大的地方。

否則的話,他們甚至不會打心底認可自己的文明,又談何用自己的文明力量去對抗整個世界的洪流?

這一刻,始皇帝、漢武帝、唐宗明祖等,無不為此憂心忡忡。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