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大唐再起 第1301章技藝

《大唐再起》 第1301章技藝

西涼的假道滅虢政策,理論上功的機會很大。

不過,潘還是覺有些不保險。

或者說,他與郭守文不同,作爲降臣,他的份,一言一行,都無法自如,即使有唐崇山等人的附議,他仍舊不安。

於是,他修書一封,去往了,陳述實,甚至在書信中借兵。

借靈州五千兵馬,隴右五千騎兵,加上西涼的兩萬,總計三萬人,一同行進,如此才萬無一失。

書信等了近半個月,幾乎是四百里加急的水平,累死了十來匹馬,才堪堪送歸涼州。

抖地打開了書信,只見皇帝只寫了一個字——準。

之下,則是政事堂的政令,由翰林承旨草擬,加蓋了幾個宰相的印,以及簽字,更有五軍都督府的行文。

如此,很顯然,皇帝以及朝廷完全同意了他的策略,假道滅虢這個法子可行。

當然,這也是他恰巧到個好時候,朝廷開完前會議,加快西北戰略略,他完全湊上了。

得到了想要的結果,可以說是心舒爽,一片好。

到了這時,他再次聚集西涼府的幾人,統一了步驟,決定在四月,施行這套方案。

騎在馬上,看着遼闊無垠的草原,流淌的河流,他迎着風,目炯炯,大聲道:“即日起,將所有的兵馬,都給我集合起來,別在待在涼州城了。”

“大唐,將要重返西域了。”

“總兵,我已經聽到了歡呼聲。”

李繼隆陪伴在一旁,附和道:“安西四鎮的孤魂戰魂,已經開始歡迎咱們,兩百年雖然過去,但大唐依舊無法磨滅。”

Advertisement

事實上,他父親猜對了。

這位經歷戰爭雖的潘叔,在西涼這般渾濁的水中,已經掌握了局勢,即使是西涼知府唐崇山,也不得不與他合作。

小而堅的西涼府,將會震驚整個西域。

也是雄心壯志,封伯封侯,就是這一戰,這是他的機會,夢寐以求的機會。

這一刻即將到來,太好了。

大唐重返西域,他並不怎麼在意,但這伴隨着他的功勳,就足以讓他豁出全力了。

“繼隆,皇帝說過,伯爵之位,減等到驍勇校尉,就不再減了,直接石子是吧!”

“沒錯!”李繼隆點頭道。

“這比之前幾朝好多了,能襲爵,咱們就努力一把,賺個與國同休。”

“年百石的校尉,能夠後世的敗家子,留個口糧不是?”

李繼隆也不由得暢想起來,他父親李耘也是大批發的子爵,他繼承就是男爵,兒子就是校尉,然後沒了——

我也得努力,不然仗都快打沒了。

……

西北進行的如火如荼,但整個中原,卻飛快地從戰中復甦,生產力不斷地發展。

例如,在鋼鐵上,雖然九的鐵,都用於軍械製造,但僅存的一,仍舊是一個不小的數字。

李嘉統一全國後,轉運使司自然也就統一了全國的稅收,而銅鐵繼續專營,帶來了大量的稅收。

由此,數年來整理,終於得出來一個比較確的鐵產量——五百餘萬斤。

按照略的兩千斤爲一噸,就是兩千五百噸。

而民營鐵礦,則繼承了前唐的兩賦稅。

五百萬斤,按照鎧甲三十斤來算,就是二十萬件。

Advertisement

屬實不算太多,但比前唐又多了一大截。

無他,實在是軍閥割據,鐵礦開採量不斷上升,還有爲了收割財富,爭相鍛造鐵錢。

這樣極大的促進了鐵產量的發。

前唐元和年間,只有兩百萬斤而已。

五十萬斤的生鐵,鍛造農,也不過是一二十萬把罷了。

但,這也對生產力有了極大的促進,畢竟以前鐵都爲軍隊服務的。

鐵產量最多的,反而是缺銅的蜀地,也就是西川,東,興元三府。

由於缺銅,幾代蜀王鍛造了不的鐵錢,鐵產量大增,冠絕全國。

“這樣的產量不行啊!”

皇帝看着轉運使司的奏疏,不由得對胡賓王說道:“今後幾年,用兵的地方很多,替換的械,以及農,都得用啊!”

“士農工商,以農爲本,不可不兇之。”

忙完了南征北戰的十年,李嘉終於能口氣,發展一下力了,首先的目標,自然就是手工業。

手工業中,採礦業,則是重中之重。

銅礦可以造錢,鐵礦可以增加軍隊戰鬥力,促進生產力發展。

府這邊,有多鐵礦?”

“陛下,小型鐵礦售盡,只有一些大鐵礦留在手中,年產生鐵百萬斤。”

李安國輕聲彙報道,他這個府寺正卿,出現的時間有點了。

胡賓王聞言,瞳孔一,好傢伙,府竟然擁有整個天下兩的產量。

也就是說,年產是六百萬斤鐵。

府寺這邊,主要是石碌鐵礦,雖然產量大,但本高,用鐵依舊不足,無論是造船,還是其他的方面,都需要大量的鐵,暫時不能挪用。”

Advertisement

“是!”胡賓王點頭。

皇帝都這樣說,他能如何?

“轉運使司衙門,儘可能地提升鐵礦產量,如農之曲轅犁,以及筒車,重視技藝,事倍功半。”

李嘉普及着技的重要,對於礦產,以及鍊鐵來說,技的進步,纔是最重要的。

像是宋朝,鐵產量不過數百萬斤,而到了明朝,由於不私礦,且稅低廉,導致鋼鐵產量增到了三千萬斤。

到了嘉靖年間,甚至超過了億斤。

像是高爐技,活塞式鼓風機,等等,都是民營鐵廠創造普及的。

“類如高爐,鼓風機等技藝,要多多獎賞,莫要吝嗇。”

“諾!”胡賓王點頭應下,關於政績,他倒是頗爲認真。

“鐵聊完了,那銅礦呢?”

皇帝眯着眼睛,問道:“銅、金、銀,此三者是錢幣,全國百姓都能接,多增產一些,也能緩解錢荒。”

“陛下,全國各地,金銀甚,銅礦枯竭,也只有金山島,才能大規模的產量。”

說到這,胡賓王不由得述說道:“商稅錢,雖然錢票盛行,但依舊喜銅錢,銀幣,去年轉運使司收到的錢票,不足十萬貫。”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