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穿成極品惡婆婆,逃荒路上被團寵 第162章 獨輪車

《穿成極品惡婆婆,逃荒路上被團寵》 第162章 獨輪車

轉眼便到了七月中旬,天氣越發炎熱。

此時距離開業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個月。

然而網紅閣的生意不減反增,甚至比開業時還要紅火。

這得益于楊喜兒適時推出了涼皮涼面等小吃。

這類小吃雖說做法簡單,價格低廉,但由于味道好,清涼爽口,拌上青瓜和野菜,最適合炎炎夏日食用。

一時間,涼皮涼面便了網紅閣的款。

在這基礎上,楊喜兒又推出了冷吃兔、紅油缽缽等不帶熱氣的小吃,更是深食客們的好評。

以至于,每日門外居然還排起了長隊。

“幸好北方不同于南方。”方嬸子一邊和面一邊嘆,“這要是擱在咱們家鄉,門外那些排隊的客人們,怕是早就中暑了。”

北方即便再熱,只要躲在,不被,便會涼快許多。

這話倒是提醒了正在切青瓜的楊喜兒。

雖然方嬸子說得沒錯,可眼下才剛剛伏,最熱的時候還未到來。

萬一到時候有客人因為排隊或是用餐,在店里中了暑,那可真是平添無妄之災。

于是當即找來沐青林,詢問了他下次回村采買的時間。

“傍晚我就出發,嫂子可有別的吩咐?”

楊喜兒頷首:“你回去后,讓大家多采摘一些夏枯草、桑葉、野花曬好,等下次回村全部拉來。”

“嫂子這是打算熬夏桑茶來賣?”喝了小半輩子,沐青林對故鄉的涼茶方子再悉不過。

“不是。”楊喜兒搖搖頭,“天氣越發炎熱,涼茶熬好后放在門口,讓客人們免費自行取用。”

城中百姓如此照顧的生意,自然也當有所回饋。

免費提供涼茶,不僅能幫助客人們驅散暑熱,還能幫杜絕客人因中暑造的糾紛和賠償問題。

Advertisement

所以,不算虧。

“但你需得將這些藥草仔細記錄在冊,日后我回村會按市價同鄉親們結算。”

雖說不收食客的錢,但卻不能讓鄉親們吃虧。

沐青林豈能不應。

免費的,沒人不喜歡。

因著免費涼茶的供應,食客們對網紅閣的好又提高了許多。

“姐姐,我就幾日沒來,咱們生意怎麼比開業那時還紅火?”麗娘來后廚探楊喜兒,顯然被門外的長隊嚇了一跳。

吃驚歸吃驚,但眼角眉梢都帶著笑意。

顯然對此很滿意。

楊喜兒打發鐵子去給搬椅子,又給遞了一牙剛切好的西瓜:“我還說空去找你呢,既然你來了,我正好有件事要同你商量。”

于是將自己想要開展外賣計劃同麗娘說了。

“這個辦法好!”麗娘滿眼興,“眼見著這天兒一日熱過一日,有了這外賣服務,大家足不出戶便可吃上咱們家的小吃。”

楊喜兒喝了一口茶:“但我眼下不開,接下來需得你幫我招幾個幫工,專門負責外賣派送服務,另外,最好也能找個懂廚藝的嬸子,我想將手上這一攤先分擔出去。”

隨著生意的火,意味著也失去了自由。

幾乎從早到晚都得泡在這后廚,到了晚上還得騰出時間來理賬。

短時間還可以,日子一長,子顯見的有些吃不消。

錢是賺不完的。

但為了賺錢毀了健康,實在是得不償失。

還有許多事需要去做,哪能天天被困在這后廚。

麗娘當即應下。

們二人之間的談話并未避開方嬸子。

是以,待麗娘離開后,楊喜兒見有些張,便笑著安:“別多想,我不是找人來取代你,而是給你打下手,到時候后廚就給你了,千萬別給我搞砸咯。”

Advertisement

這一個多月來,將自己做菜的技巧幾乎傾囊相授給了方嬸子。

方嬸子也爭氣,加之有天賦,眼下已將所教的容學了七七八八。

吃了楊喜兒給的定心丸,方嬸子的眉目總算舒展開,重重點了點頭:“你且放一萬個心,這后廚我定給你打理的妥妥的!”

當晚,楊喜兒又遞給沐青林一張圖紙。

“這是……”沐青林將圖紙在燈下湊了湊,遲疑開口,“車?”

若非那圖紙上所畫之有一個子,他實在看不懂這是何

楊喜兒頷首:“這是獨車,哪怕是狹窄小巷也能通過。”

這種東西在現代工地常見,工人一般用來推沙子水泥,省時又省力,古代卻是聞所未聞。

不過,楊喜兒讓淘寶系統里的設計師在獨車的基礎上又改進了一番,增添了更多穩定和空間。

到時候開展外賣業務后,能大大增加外賣員的工作效率。

沐青林聽完楊喜兒的耐心講解,再一次為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他雙手捧著圖紙,問道:“嫂子這是想讓我找工匠制作這種獨車?”

楊喜兒點頭:“倒也不需要你找,你明日出去采買時,將這圖紙給木匠鋪的陸老板便是,讓他務必要抓為我趕制出三輛獨車來。”

“好。”沐青林應下。

麗娘的辦事效率果然奇高。

三日后,便領著三個年和一個中年子來到了后廚。

“姐姐,人我都給你找到了,快來看看滿不滿意。”麗娘將半邊子探進門。

楊喜兒見狀,嚇得趕放下手中活計去扶:“你說說你,肚子都這麼大了,站也沒個站相,若你在我這兒磕了了,你相公非得提刀來剁了我。”

Advertisement

麗娘用錦帕掩著笑道:“姐姐放心,我有分寸,看看,可還滿意?”

先是指著那三個年說:“這三個孩子你別看年紀小,這城中的大街小巷他們可都識得,用來送外賣再合適不過,也都是老實孩子,沒壞心眼。”

說完又指向那個中年婦人:“也是帶著孩子從南邊逃荒過來投親的,只是親戚家的日子同樣過得便出來尋個活計,家親戚我識得,人都很靠譜。”

楊喜兒仔細打量了四人一番,見他們模樣穿著干凈,長相也周正,微微點了點頭。

隨后又各自問了他們幾個問題,心下越發滿意。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