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飯。
施大公子條件這麼好,年紀雖說大了些,卻也不過三十出頭。
年紀大的男人知道心疼人,大個十幾歲,娶個年輕漂亮的小姑娘,也不會被人詬病。
按道理,以施家的門第就算條件再差些,州府那些世家也會前赴后繼地把閨送上。大戶人家妻妾群,嫡沒有,庶還沒有嗎?
可誰知那大外甥,就走了狗屎運,居然長得像前頭那位大呢?
張秀娟眼里只有施家的萬般好,直到施夫人親口告訴,才知道這里頭的彎彎繞繞。
施大公子是個好對象沒錯,妻子過世這麼多年,邊連個通房都沒有,可見是個專的。
可鄭氏才貌雙全,也是鄭家的寶貝疙瘩。
鄭氏當姑娘時好好的,全家人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里怕化了,才嫁到施家不到一年,人就沒了。
鄭氏過世得突然,鄭家人連最后一面都沒見著。
施大公子是導致閨過世的罪魁禍首,鄭家人自然把一切怪在施家頭上。
別人家的閨生兒育都沒問題,自家閨還比一般姑娘康健一些,要不是施家沒照顧好,閨年紀輕輕怎麼就可能沒了?
鄭家人披麻戴孝,拖著口空棺材到施府搶人。
青州但凡年紀稍長一些的,都對當年的事有印象。
最后還是施公子跪在鄭家二老面前,發誓這輩子只有施孝康一個孩子,鄭家人才勉強讓鄭氏進了施家祖墳。
這年頭大姑娘嫁人,除了原因不能生育,誰接得了一輩子沒有自己的親生骨?
大齊再發達,說白了也是封建社會,大部分人的觀念都比較傳統,丁克這種事在他們看來簡直天方夜譚!
青州有閨的人家,就算不怕彪悍的鄭家人,也怕嫁了兒過去,被人脊梁骨。
說他們賣求榮!
翟家夫婦嫁外甥也一樣!
唾手可得的利益,和外甥的終幸福哪個重要?
夫婦兩人站在院子里對視了一會兒。
“話也不能這麼說,清清救了那孩子一命,施家人對心存激,和別家的況不能混為一談。更何況,清清還生得那麼像鄭氏,和別的子能一樣嗎?”
這麼漂亮的外甥,便宜了別人家,進門就要給人當后娘。
翟敬源雖然有那憐香惜玉的心思,卻也抵不過真金白銀,臉面和名聲這種東西都是虛的,能握到手里的才是真的。
再說了,他就算再饞沈清的臉。可沈清畢竟是張秀娟的外甥,不看張秀娟也得看看翟澤兄妹,他也就想想,還真能做什麼不?
反倒是張秀娟心里惴惴的,不顧家里反對嫁給翟敬源,多年沒夢見爹娘了。前些天一閉眼,就是早死的爹娘痛罵的形。
要是把沈清嫁到施家去,怕兩人氣得掀開棺材板找!再說了,大哥可是個狠的,要是知道了這事……
“秀娟,你真的夢見你爹娘了?岳父岳母泉下有知,不會怪我們吧?”翟敬源愣了一下,有錢人最信這一套。
張父張母活著時候窮,幫不上他什麼忙,死了卻能看在張秀娟的面上保佑他。
要是把這事做絕了,他怕半夜醒來,看見二老站在他床邊。
張秀娟本來還有些怕,聽到翟敬源的話,頓時氣不打一來。
“你膽子這麼小,當初慫恿我跟你跑的時候怎麼不見怕?”
“清清那丫頭跟著一個窮書生有什麼前途?再說了,大哥這些年音信全無。等他哪天回來,看見清清和施大公子和和,還會怪咱們不?”
“清清嫁給施大公子,以后施孝康就是兒子!有了施孝康在,鄭家都得對三分好!我小妹這輩子也就這樣了,清清不嫁去施家,能幫得上清清多忙?”
娘家沒出息,連帶著姑娘都在別人家氣。
這一點張秀娟深有會,如果不是婆婆早早不在了,現在還得在婆婆手下熬。
“好,秀娟,那你也不必再跑一趟了,我這就派人去給施家回個信兒!”翟敬源一尋思,覺得張秀娟說得有也有道理。
再好也得柴米油鹽,有啥比過得好更重要?
張秀娟在家里難得做了回主,想起沈清卻又再次犯了難。
原以為施家那邊才是最難的,沒想到施家這邊簡單得要命。現在反倒是沈清了這最難啃的骨頭,想起那天在廣聚樓的形,張秀娟就不由犯嘀咕,沈清就沒把這個大姨放在眼里,能聽的話?
張秀娟又跑了一趟宋夫人那邊。
宋夫人聽說了,倒是樂意替張秀娟出謀劃策。
“讓施大公子和清清多不就了嗎?施大公子年輕有為,還不比一個窮書生強!”
張秀娟一聽,腦子頓時通了。
可不就是這個道理嗎?顧含章再好看,也是個生瓜蛋子窮書生,沈清一個小姑娘是沒見過男人,才喜歡顧含章這種小白臉,見了施世錚還能看得上顧含章?
“慧珍,你這主意可真好!到時,只要有我們翟家一口飯吃,就不了你們宋家的!”
“我家那位不知道派人去沒,我就不在你這兒多待了,得趕和他把這事說了!”
施夫人踢過來的皮球,張秀娟又給踢了回去。
讓沈清心甘愿嫁去施家,還需要施大公子自己努力!
翟敬源被張秀娟拖出來時,上還穿著中中,在寒冷的晨風里站了一會兒,牙齒都凍得打架。
屋子里早就等著的貌小妾急忙出來,給他披上厚實的斗篷,又遞過來一碗熱騰騰的甜湯。
“老爺快喝下,仔細吹風傷著子了。”
張秀娟也顧不上和小妾吃味了,連忙問翟敬源,“敬源,你派的人去州府沒?”
天氣冷起來了,翟敬源也不再強力壯,忍不住打了兩個噴嚏。
“這大晚上的你急啥?已經這麼晚了,底下人不用吃飯睡覺嗎?再怎麼著,也得等明兒一早啊!”
張秀娟一喜,連忙拉著翟敬源,把宋慧珍給出的主意說了。
當然,在翟敬源面前,不可能把宋慧珍也說出來。
翟敬源聽了也是眼前一亮,看來有錢能使鬼推磨這話是真的,張秀娟這蠢婆娘,居然也有這麼聰明的時候?
“這個法子好,咱們就這麼辦,不愁清清那丫頭不同意!”
……
天氣冷下來,前段時間種的香菇都開始出菇了。
里正父子沒種過菇,沈清的經驗也就停留在書面上。
到了關鍵時段,三人都很關注菇棚里的況。鄭德干脆拿了床大棉被,在菇棚旁邊的茅草屋貓著,夜里時不時就出來看。
沈清沒他那麼好的格,但這幾天也都是全心全意扎在村子里,就忙著種菇一件事。
好在頭茬菇出來,數量和品質都很不錯,沈清種菇事業的首秀取得了圓滿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