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織繡滿京華 第359章 生了男孩

《織繡滿京華》 第359章 生了男孩

林寧眨眨眼,“那你不會恨我麼?”

“我為什麼要恨你,為了一個人就不要發妻和兒子了,我有那麼蠢,算了,我跟你談論這個問題干什麼,我也是糊涂了。”

蕭澤說了半天又覺得自己有點傻,我為什麼要納妾,養個吃白飯的,就為了一時爽快,結果我要養一輩子,不喜歡也不能隨便打發,不然名聲就臭了,這不是給自己找麻煩麼,不是缺心眼是啥。

“那你沒事了吧,許大夫說你沒事了,你可還有其他不舒服?”

“沒事,我喝了一口出來悄悄就吐了,大夫給我吃過藥泡過藥浴了,他還是很厲害的,放心吧。”

“嚇死我了,我這一夜都擔心你。”

林寧突然坐起,捂著肚子。

“你怎麼了,肚子疼麼,我給你好不好?”

“澤郎你去找徐大夫和張嬤嬤,讓人去廚房燒熱水,然后去給我做一碗熱湯面要煮爛點,再讓小去拿人參備著,我要生了。”

“啥,我的天,我這就去,小,鐵柱……”

蕭澤扯開嗓子就喊。

林寧被人扶著去了產房,還不忘抓著小的手說:“讓進產房的人先洗手換服,不允許帶任何東西進產房,你親自盯著熬藥。”

“是,你放心吧。”

張嬤嬤帶人親自盯著進門先把服換了,換背后系帶沒有口袋袖口扎口的背帶,就是背后系帶的圍,沒有口袋。

反復洗手后,就算你指甲里藏什麼東西也讓胰子勸洗掉了。

這就最大程度避免了害人的東西進產房。

林寧坐在那吃了一碗湯面,肚子已經開始疼了,但有生產經驗,倒不算慌。

幸好昨兒讓人給洗了頭,不然做了月子就不能洗頭了,那可太難了。

Advertisement

提前用泉水灌滿了水壺放在小爐子上溫著,一會口可以喝。

陣痛一陣一陣的,蕭澤在外面等著。

“小寧,別怕我在外面呢。”

林寧開始了生產,經過幾個時辰的掙扎,終于生了,一個健康的男孩。

“恭喜大爺,您又得了一個兒子。”

“太好了,賞,全院都有賞賜。我媳婦呢,怎麼樣了?”

蕭澤抱著孩子一臉急切地追問。

“放心母子均安,夫人只是累得狠了,等我拾掇好屋里再讓許大夫進去診脈。”

“好好,許大夫麻煩您了。”

“您客氣了。”

許大夫給林寧診脈后說問題不大,產后都會有點虛弱的,食補一下就

嬤嬤是提前找好的,是自己人,不是從本地找的。

蕭澤等們都拾掇好了,才趕進來看看林寧,在床邊半跪著親吻的額頭。

“對不起,嚇著你了,孩子很健康是個男孩,小寧辛苦你了。”

“澤郎,你看到孩子了麼,他像你麼?”

“我瞧著眼睛很像你呢。”

“你給他起個名字吧。”

“好,我之前準備了好幾個好字,我再去選一選,你先好好休息,我去應付外面的事。”

“好,你去吧。”

蕭澤這才出去了,讓人照顧好母子倆,他要去前院做事。

就是因為林寧把家管得好,院子風針都不進,消息更是打探不出來,所以張家急眼了,才敢用這種歪門邪道迫蕭澤低頭。

這會子忙完了,母子平安,蕭澤才騰出空來拾掇這幾個鹽商。

月子里林寧只管調養,嬤嬤為肚子,疼得死去活來,也只能強忍著了。

因為林寧對許大夫一家和他的兒子都極好,還有嬤嬤也到了尊重,錢也不拿,關系的好,對都特別盡心盡力。

Advertisement

如何進行產后調理,嬤嬤和許大夫都使出了看家本領,林寧出了月子氣就顯得很紅潤。

許大夫卻告訴蕭澤,林寧到了驚嚇早產了幾天,很虛,需要進補調養,二三年可不能再懷孕了,需要時間修養。

蕭澤心疼壞了,認為是自己的錯,讓林家兄弟用船運帶了很多補品回來給調養,暗自發誓一定要把鹽商給理掉,不能再拖了。

揚州那邊也表示準備好了,隨時可以聽命手。

這樣的大事,蕭澤肯定不能忘了揚州那頭的員,大家聯合起來拿個大功勞,揚州的員也想離開這里。

他也還有幾年任期呢,便和蕭澤共商大計,爭取拿個優良的政績能回到京城。

林寧沒有自己喂養而是選擇讓嬤嬤喂養,因為要出門際,而且還要調理,許大夫給開了藥膳吃著,為了兩個兒子必須健康,不能有事,沒有母親的孩子可太可憐了。

嬤嬤是自己人,是林家兄弟從家鄉找來的人,可不是本地人,一年后要回家鄉的,林家錢給得好。

搞這麼麻煩就是為了保證林寧們母子倆的安全,堅決不給鹽商一點手的機會。

蕭澤這些日子不讓林寧去外面參加宴會,怕有危險,而且他對外也沒說實話。

外頭知道林寧懷孕了,但不是最近生,而是再過兩個月生產,就是打了個時間差,蕭澤此舉用意就是虛虛實實,保證林寧和孩子的安全。

張嬤嬤自己就是接生婆,其他找來的人都是林家兄弟找來的,都不是本地人,給厚厚的打賞然后再把人送回去。

洗三也不辦了,特殊況特殊對待,林寧也不在意,小孩子太小了,本不記得這些事,安全最重要。

Advertisement

蕭澤下了朝就回來抱兒子。

“這小子脾氣倔,和他哥哥可不一樣,這脾氣像你。”

“好的都像你了,壞的都是隨我唄。”

林寧都被他的歪理氣笑了。

“真的,你看他抓著東西不撒手,嬤嬤的吃食要單獨做,盯點。”

“嗯放心吧,我盯著呢。”

“等孩子四五歲就送回家鄉和哥哥一起讀書,哥倆也能培養。”

“好,你給崇哥寫信了沒?”

“寫了,我經常寫,寫好了攢一堆給他們送回去,兒子說明年想去考生。”

“不到十歲有點早,爺爺的意思是十歲以后再考,太早了容易影響孩子的心。”

“我也是這麼想的,我讓他再稍微等等,和族親哥哥們一起,鴻飛要去京城科考了,可惜這次我也不在跟前。”

“二哥在呢,不用擔心,我擔心他的婚事。”

“只要金榜題名,問題不大。”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