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

真爲了扶植給八旗每一旗提供糧草、鐵騎、茶葉的大晉商,耗費了二十年以上的時間。

也只有八大晉商纔有那個實力,帶着海量的貨越過寧錦防線。

其他那些小晉商只是小打小鬧,滿足不了人數衆多的八旗子弟。

想要扶植一家頂級商賈,很難,智謀、運氣、時間等等缺一不可。

現在不到兩年的時間,接連滅亡了兩大晉商,沒個二三十年難能扶植起來。

半個月後,得知這個消息的皇太極,惱怒的第一次當着大臣的面,摔碎了最的鬥彩缸杯。

朱舜不知道自己的行爲,把天下最有權勢之一的皇太極,氣的半死。

如果是知道了,估着又要去找老爹和兩個叔父喝酒了,再喝他個酩酊大醉。

不過今晚是不能喝了,要等到明天早朝結束,因爲明天的早朝,朱舜是需要上朝接封賞。

第二天,早朝。

朱舜剛剛走到道上,就聽見平時悶不吭聲的徐啓,拄着柺,主給其他幾位東林黨尚書和侍郎們打招呼。

“顧侍郎,今天的氣怎麼這麼差,面有菜啊,是不是有日子沒吃了。”

“齊侍郎聽說你無不歡的,怎麼聽說最近吃齋唸佛了。”

吃個屁齋,念個屁佛,家裡只有糧食,想吃也得有啊。

朱舜瞧見徐啓容煥發的在那裡打招呼,心莫名的好了很多,很想做一個攤手的作。

這次我可沒坑你們,是你們自己非得往上面撞,我也很無奈啊。

除了正二品的徐啓,朱舜還見到了一位穿着錦補子的二品大員。

兩隻手抄在袖口裡,滿臉笑眯眯的富家翁。

Advertisement

富家翁朝他挑了挑眉

似是在說,能把東林黨和晉商坑到這個地步,老夫甚是佩服啊。

朱舜瞧見閣宰輔溫仁這麼佩服自己,坦然接,也朝他挑了挑眉

小事一樁。

旁邊的徐啓瞥見朱舜和溫仁在那,眉目傳,以他看淡一切的心境,多了幾分好奇。

心想朱小子怎麼認識這麼一位人

早朝的時辰快到了,朱舜最後給富家翁挑了挑眉,跟着西法黨人,踏上漢白玉道,走進了那座黃琉璃蓋瓦的皇極殿。

坐在大殿之上的崇禎,不停的尋找朱舜的影,一盞茶以後,終於是滿是烏煙瘴氣的朝堂,找到了滿臉平靜的朱舜。

崇禎臉上忍不住出現了一笑意,低聲囑咐了一句:“承恩,朱舜邊的護衛要加強了。”

王承恩低眉順眼的站在一旁,問了一句:“皇上,上升到什麼級別。”

崇禎想了想,說出了一個讓王承恩心底掀起驚濤駭浪的一句話:“皇子。”

兩人剛剛商討完,怎麼保護朱舜這個國之重,孫元化站了出來。

孫元化走出朝班,故意把聲音提的很高:“啓稟皇上,在順天府建立二十七縣學的事,是不是要提上日程了。”

崇禎不留痕跡的看了一眼東林黨員,站在最前面的幾位老尚書,眼皮子直抖。

崇禎從來沒見過東林黨的幾位領頭羊,氣到這種地步,心大好的說道:“準了。”

孫元化又看了一眼劉漢儒,前幾天都已經定要站在尚書後,現在只能窩在衆多郎中的最後面。

雖然劉漢儒當着滿朝文武的面,譏諷他,孫元化卻沒有半點落井下石的意思,只是闡述了事實:“劉漢儒要去當莊稼漢這件事?”

Advertisement

崇禎的心思全在土豆麪上,想到今年終於能夠給遼東邊軍,足額的糧食了,隨口打發道:“準了。”

這些細枝末葉的小事解決了,接下里就是要封賞朱舜了:“朱卿,想要什麼賞賜。”

聽到皇上詢問朱舜想要什麼賞賜,滿朝譁然,一般封賞員,都是朝廷提前擬定好的。

封賞什麼,就接什麼。

皇上對於朱舜也太過恩寵了,直接問他想要什麼賞賜,這就相當於給他一張空白的票擬,讓朱舜在上面隨便填寫。

朱舜從朝班裡走了出來,沒有半點張,儀態大方的說道:“啓稟皇上,微臣不敢貪功,磨坊是宋家建立的。”

“磨坊的新式機械是微臣的弟子,宋士慧發明的。”

不貪功。

崇禎在心裡又給朱舜記了一筆,看着儀態不俗的朱舜,越發的喜歡了,甚至開始覺的朱舜是上天賜給他的張居正。

還有這個宋家,去年就主開設粥廠,現在又幫着朱舜幹出了一件利在千秋的大功。

崇禎的手指,不留痕跡的敲了敲金黃龍椅。

王承恩不看任何的書卷,直接報出了宋應晶最近的履歷:“宋應晶擔任權知順天府府尹的這一年,沒有貪墨老百姓一分銀子。”

“所有的災民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憑藉以工代賑的辦法,疏浚了很多的河道。”

烏煙瘴氣的大明朝廷,清,能吏更

以大明現在病膏肓的國,崇禎員貪腐一些,但是他們要有能力治理一方。

宋應晶不貪,是個清很難得,更難得的是治理一方的才能,還這麼的出衆。

唯一的缺陷,只是個舉人。

Advertisement

但是以現在的況,朱舜立下了如此大功,明顯又在舉薦宋應晶,不能不給他這個面子。

一盞茶過後。

崇禎面無表的說道:“加封宋應晶爲權知河間府知府。”

這句話落下,頓時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皇上這是什麼意思,滿朝的僚再明白不過了,他這是想在河間府推廣土豆。

“皇上,不可!宋應晶才疏學淺只是個舉人,擔任了河間府的知府,恐怕不能服衆。”

“皇上,萬萬不可開了這個口子,如此一來,就是破壞了科舉制度。”

“皇上,這麼做會寒了天下士子的人心。”

崇禎知道滿朝的僚肯定會反對,繼續說道:“加封權知保定府知府。”

毫無疑問,再次引起了滿朝文武的反對。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