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二百四十三章 三處六署

工廠主們對於什麼名字,沒有太大的興趣,也就力過剩的興安伯公子和一些將種子弟,念念不忘皇協社這個稱謂。

工廠主們真正興趣的是接下來三六署的任命,已經提前得到一些消息的工廠主們,對這些關乎銀子的任命了心思。

定下了工人協會的名稱,朱舜繼續說道:“以後蒸汽工廠的匠人紡婦,統稱爲工人。”

“另外爲了方便管理各個蒸汽工廠,建立自衛、廉政、戰略。”

“教育署、工業署、經濟署、基建署、通署、宣傳署,合稱三六署管理制度。”

“自衛,全稱爲工人自我保衛,以團練鄉勇的形式建立一支保衛蒸汽工廠的鄉勇。”

大明各地的鄉紳一直有組建團練鄉勇的風氣,尤其是沿海地帶,爲了抵倭寇,往往各鄉里的鄉紳們籌集銀子組建鄉勇。

朝廷也鼓勵鄉紳們的這種行爲,不花費一分銀子,還抵了倭寇,朝廷有時甚至強行下令讓各地組建鄉勇。

尤其是這兩年,陝西、河南、兩廣各地到都是流寇,朝廷不得鄉紳們組建團練鄉勇抵流寇。

因爲崇禎二年建奴寇中原那件事,北直隸明顯不安全了,不北直隸的鄉紳也開始組建鄉勇,朱舜以組建鄉勇的名義建立一支私軍,倒不會引起朝廷的忌諱。

工廠主們都不傻,自衛就是軍權,該捐募給自衛的銀子,一點都不會,但是這個自衛的頭子,工廠主們不會去爭奪。

朱舜接下來的話,果然印證了他們的想法:“自衛、廉政、戰略,直屬於會首,由我親自擔任。”

“關於自衛和廉政事宜,稍後再議,現在宣佈宋應升和曹文耀爲戰略員。”

Advertisement

戰略是用來做什麼的,工廠主們不太明白,興安伯公子和新寧伯公子倒是知道戰略兩個字的含義。

再加上宋應升和曹文耀兩人的才幹,這個戰略未來應該是用來主導工人協會發展方向。

宣佈結束,接下來就是工廠主們期待的六署了。

教育署按理說應該給王徵,但他損的格實在不適合擔任,朱舜也有更合適的人選:“教育署署長。”

說完署長二字,戰略立即開始現作用了,糾正了足以導致工人協會失敗的錯誤。

曹文耀不溫不火的說道:“會首,署長在漢代是府門下的稱,四百石,黃綬。”

“我等只是鄉野的社,卻用稱,恐怕犯了僭越。”

曹文耀說的不溫不火,工廠主們聽的卻是心驚跳,萬一犯了僭越就是殺頭的大罪。

朱舜知道大明規矩多,一不小心就犯了忌諱,改口道:“做署令怎麼樣。”

曹文耀繼續不溫不火的說道:“署令是大明天壇和地壇常設的職,依舊僭越。”

署長作爲漢代的職,不知道還有可原,署令可是本朝的職,這就說不過去了。

工廠主們全都眼的看著朱舜,希會首別再犯忌諱了。

署長、署令都不行,朱舜想了想,詢問道:“署正怎麼樣。”

宋應升按住了準備繼續不溫不火的曹文耀,溫和笑道:“署政確實可以,只不過這個政,要改政令的政。”

工廠主們聽到宋應升贊同了會首,鬆了一口氣,他們可不想被不明不白的砍了腦袋。

敲定了三六署的領導者稱謂,朱舜說出了署政的人選:“由宋應星擔任署政。”

Advertisement

工廠主們全部看向了坐在最前排的王徵,在衆人心裡這個教育署的署政,應當給這位爲蒸汽時代做出了很多貢獻的王老爺子。

畢竟,不管是梳棉機,還是第二代蒸汽機,背後都有王老爺子的影子。

王徵心裡卻沒有半點的芥,他可沒有癮,拿著一百兩的月俸,沒事喝喝酒,罵罵人,小日子過的多自在。

豬油蒙了心纔會沒事找事的給自己要來一個署政,費心費力的去管理那幫子力旺盛的小子。

宋應星自從得到初中教材和高中教材,一直悶著頭在京師大學堂的書樓,重新編撰《天工開》的書稿。

要不是朱舜強拉拽,他纔不會走出那座這輩子死也死在裡面的書樓。

聽到教育署署政的任命,宋應星苦笑了一聲,看來好日子到頭了。

工廠主們看到王徵老臉上的樂呵,就忍不住想罵娘,現在宋應星也是一副吃了大虧的表,真是忍不住罵娘了。

先不說朱舜每年批給教育署的研究經費,就是以後誰家的子弟想要進升學率更高的新式學堂,收錢都能收到手

咋的,還委屈你了不

宋應星擔任了教育署的署政,張燾衆所歸的爲了工業署的署政。

經濟署,通署,宣傳署,暫時沒有合適的人選,就先擱置在一邊。

畢竟工人票號,蒸汽機車,金屬雕版還沒發明,任命了也是空架子。

基建署的重任,經過投票最終落在了李州橋頭上。

雖然李州橋太過年輕,只是一個年,但是除了他以外,沒人懂怎麼利用水泥建造廠房,工廠主們又都想著儘快建造新式廠房,就爭先把票投給了李州橋。

Advertisement

爲了工人協會最年輕的一位署政。

周員外呂員外這些元老也不是沒有撈到好,宣傳署下設的紡織協會,食品協會,都給了他們很大的職務提升。

六署的任命結束了,接下來就是職務的安排了。

朱舜點名了基建署署政李州橋:“基建署立大明第一基建總局,由你負責,用最短的時間修建所有的新式水泥工廠。”

“爭取在明年三月份以前,培養一百名能夠練使用水泥建造建築的工,一百名只是最低標準,越多越好。”

李州橋紅著臉,靦腆的從最後面坐到了最前排,坐在各位署政專屬的座位上。

聽到會首的安排,立刻站了起來,涉及到自己擅長的領域,臉上的表自然了很多:“會首放心,最低三百名工。”

朱舜點了點頭,示意散會,工廠主們陸陸續續離開了。

許久後。

朱舜注視這五百個席位,有些怔怔出神。

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出現五百工廠主的盛況。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