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

《大明的工業革命》 第三百三十六章 東林黨魁得知了噩耗

工業伯在朝堂上誠所至金石爲開一事,很快就傳遍了整個京師,京城外都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這件事。

在京爲的京得到皇帝恩寵,便能得到朝廷的賜第。

弘治、正德兩朝的閣首輔大臣李東的賜第,在灰廠小巷李閣老胡同。

萬曆朝的閣首輔張居正的賜第,在五顯廟的張閣老胡同。

張居正死後家人大多都被流放了,沒有流放的也死了,張居正的賜第漸漸荒蕪了,後來被東林黨黨魁買了下來,經過一番修繕恢復了往日的古樸雄渾。

清晨,這座被命名爲虞山園的府邸,一老一中兩名穿青衫的文士,坐在堂屋吃著早茶。

老者穿著一襲青衫,十分的清瘦,手捧一隻窯瓷碗,喝著蘇湖米配上遼東海松子文火慢熬的米粥。

中年文士坐在烏木帽椅上沒有筷子,前放著一封封泥金帖子,打開了其中一封:“伯父,瀘州知州求一首《滕王亭子》。”

老者沒有迴應,坐在帽椅上平靜的喝著米粥。

中年文士翻開泥金帖子的背面,饒是他見多了這種帖子,也是不免多看了幾眼:“每年一千匹蜀錦。”

京城的棉布價錢這幾年到工業派的衝擊,降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低點,一匹正常尺寸的棉布只賣一錢銀子左右。

綾羅綢緞這些貴重綢卻沒到影響,價錢還是一直居高不下,一匹蘇綾的價錢高達二兩銀子。

大絨、山東繭綢、蜀錦這些名貴布匹更是高達一百兩銀子一匹,雖說這些名貴綢比一般的綾羅綢緞要長很多,每匹長達十餘丈,但也不是一般僚鄉紳所能用的起。

這位瀘州知州張就是一千匹,還是每年,不知道要搜刮多民脂民膏孝敬給青衫老者。

Advertisement

青衫老者不是別人,正是東林黨黨魁。

瀘州知州敢給這麼多的潤筆費,不是因爲青衫老者寫的行書多麼‘龍跳天門,虎臥閣’,當年大文豪白居易的潤筆費也不過五十萬錢,大致相當於五百兩銀子。

而是因爲青衫老者的東林黨黨魁的份,更是因爲他所求的那件事只有這位東林黨魁能夠辦妥。

四川知府。

東林黨黨魁不敢公開賣鬻爵,卻有更加晦的手段,收下一些潤筆費。

《滕王亭子》是一篇描繪四川的詩文,瀘州知州這是在暗示青衫老者,所求的知府是四川某府的知府。

至於爲何是正四品知府,而不是其他職。

正四品以下,不值得東林黨黨魁傳遞出去一句話。

瀘州知州一個從五品知州一躍爲正四品知府,雖然沒有北直隸順天府和南直隸應天府職高,卻也是鯉魚躍龍門了,正式爲了一方大僚。

每年一千匹蜀錦便是每年送來的謝銀,青衫老者只是放下了吃完的窯瓷碗,褐斑老臉上沒有半點多餘的神,滿臉平靜,像是聽到了一千匹麻布。

中年文士瞧見青衫老者放下窯瓷碗,招了招手,讓一名戴著瓜皮小帽的親隨去把‘玉案’來。

青衫老者隨手拿起一個溫州蘆柑,慢慢剝皮,把裡面的白都仔細的剔乾淨,放在了侄兒手裡:“三禪,今天早朝過後,大明帝師便是東林黨的囊中之了。”

“擔任左春坊大學士這件事,伯父已經全部安排好了,最多一個月的時間那位國子監司業便會主請辭,舉薦你爲左春坊大學士。”

“有了大明帝師這層份,以後的廟堂不論怎麼變化,閣始終都會有你的一席之地。”

Advertisement

中年文士站起來,鄭重下拜,久久未能起

青衫老者看著風度不俗的侄兒,那張平靜的褐斑老臉,終於出了一笑容。

這位東林黨黨魁前前後後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可惜都早夭了,這份大明帝師的一世富貴,本來是給兒子準備的,既然沒了兒子,給自家的長侄也是一樣。

長侄又十分的爭氣,才學城府全都不俗,完全可以當他的接班人,這個大明帝師便不得不爭了。

東林黨黨魁爲了給長侄鋪平路,謀劃了近十餘年。

本來是想著再過幾年,等長侄的年紀再大一些便可以直接擔任左春坊大學士,而不是像現在這樣還要橫生一次枝節,從一名國子監司業手裡流轉一次。

只是沒想到就像從石頭裡蹦出來的野小子朱舜,不僅沒有風一段時間就銷聲匿跡,反而是越發的風生水起了,居然還打起了帝師的主意。

以至於大明帝師的謀劃,不得不提前開啓了。

不過這樣也好,太子朱慈烺正是灌輸一些仁義道德的好時期,在長侄的影響下想必又是一位尊師重儒的好皇帝,一位依仗滿朝君子治理國家的大明天子。

想到長侄很快就會爲大明帝師,青衫老者臉上的笑容,在中年文士訝然的目下持續了足足有十個呼吸,極其的反常。

青衫老者有了一反常舉,卻很正常,畢竟十餘年的心終於要開花結果了。

親隨沒過多久就把‘玉案’給來了,一名年芳二八的俊俏小姑娘,寬解帶,出了潔的玉背。

青衫老者從長侄的手裡接過一張上好的桃紅虎皮宣紙,鋪在玉案上,提著一桿普通的筆,準備開始手書《滕王亭子》。

Advertisement

中年文士剛把徽墨研磨好,府的老管家神慌張的走了進來。

這件事太過重大了,讓這名經常接待朝廷重臣的老管家都開始驚慌了。

“老爺,鐵塊真的裂開了!”

“什麼!”中年文士險些打翻硯臺,呼吸窒堵的看著老管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大明帝師對於他們家有多重要,中年文士比誰都清楚,伯父作爲東林黨黨魁爲了這件事,耗費了整整十餘年的心

十年心就這樣毀於一旦了?

還是毀在了頭小子朱舜的手裡。

中年文士趕看向了伯父,擔心伯父會氣倒在地上。

東林黨黨魁只是微微一怔,放下手裡的普通筆,離開了這裡。

中年文士暗自鬆了一口氣。

但是這口氣還沒鬆完,又吊了起來。

那桿筆雖然普通,卻是祖父留給伯父唯一的念想,伯父從來都是看的比兒孫的命還金貴。

只有在手書潤筆費的時候,纔會小心使用,平時都是封存在金楠盒子裡。

此時。

竟是斷了兩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