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大福與盧玉春
大福把林父問得心疼又心酸,“誰說你傻了?你的箭能得那麼好怎麼可能傻。”
二妹也說他不傻,但是大福還是覺得自己是傻的,“我爹說的。”
當著大福的面,林父當然不能說他爹說的是錯的。但爲生意人,林父怎麼可能被大福一句話難住。他振振有詞道,“你看如玉傻麼?”
大福搖頭, “不傻。”
“不傻,但我也常說是傻丫頭。因爲在父母眼裡,孩子們都是傻呼呼的。”林父推己及人,“所以你爹說你傻,就跟我說如玉是傻丫頭一個道理。”
什麼道理?大福蒙圈。
林父……
好吧,再直白些, “每個人小時候都傻乎乎的,長大懂事了就不傻了。你爹說你那會兒,是因爲你年紀小,現在你長大懂事了,所以不傻了。”
大福仔細想了一會兒,點了點頭。
林父又回到正題,“至於盧姑娘覺不覺得你傻,咱們在這兒猜是猜不到的,去問問就清楚了。”
大福傻不傻?盧道良立刻回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大福確實不善言辭,但他很聰明,不聰明的人不可能爲神手。”
箭,需要的不只是力氣,還得會瞄準。風速和雨水對瞄準有很大的影響,但是大福在大雨裡都能瞄準目標, 一擊即中,這個本事可不是尋常人能有的。
林如玉對大福的況有另一番見解。大福語言表達能力不強, 喜歡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等這些特點, 像是自閉癥的表現。自閉癥人羣中, 有些人會有常人不能的天賦。
大福的天賦,就是常人無法達到的專注程度。
“我閨覺得大福這樣好,我閨打小就骨弱,喜靜。”話說出口後,盧道良又怕林家人覺得自己閨不行,不能生養,連忙找補道,“我閨雖然看著瘦弱了點,但郎中說已經與常人一樣了。”
彼此不嫌棄,那就好辦了。林父應下派人回去打聽大福的生辰八字,只等著大福的八字打聽出來,看兩人合不合了。
這日,衙門升堂審理海盜一案,林父、沈戈、大福和盧道良都去了衙門,盧玉春來找林如玉說閒話。
也是趕巧,剛到客棧後院,就見大福從外邊回來了。
大福不認得盧玉春,目不斜視向前。
“盧姑娘。”跟著大福小廝和管事不知兩家打算議親的事兒,只規規矩矩地給盧玉春行了禮。
盧玉春小臉微紅主跟他打招呼, “大福哥出門了麼?”
大福停住應了一聲,然後繼續往裡走。
從院迎出來的林如玉把他住,“大福哥, 是誰讓你回來的?”
大福老老實實回道,“義父。”
小廝回道,“案子已經審完了,老爺被人去談生意,姑爺也被人走了。”
這麼快就審完了?林如玉和盧玉春有些詫異。
林如玉想借這個機會讓盧玉春和大福說說話,彼此悉悉,便邀請道,“盧姐姐,大福哥,你們不,要不要一塊吃些點心?”
盧玉春點頭,大福答得乾脆,“。”
三人圍坐在院的小亭,邊吃點心邊聽小廝將堂審的經過。
原來,漁老八早就盯上了即將回航的林家船隊,提前倆月派了應,也就是錢江平新納的小妾進錢府,錢江平與他合謀。
錢江平貪心作祟,應下與漁老八滅殺林如玉、沈戈和盧道良,然後再與外海的江鷹一夥前後夾擊,吞掉林家船隊的貨。功後,江鷹和漁老八各得四,錢江平得兩。
林如玉問道,“他們都是怎麼判的?”
小廝搖頭,“長史大人說先收監,改日再宣判。”
待小廝退下後,林如玉給雲娟遞了個眼神。雲娟會意,隨便尋了個由頭把林如玉請了去,小亭便只剩了大福和盧玉春。
正在議親的一對男坐在一塊,做在一塊卻一點也不尷尬。
大福是本不記得議親的事,盧玉春則是看大福如此自然,也跟著平靜了。
大福安安靜靜吃完一碟米糕,盧玉春便把自己面前裝著六塊綠豆糕的碟子,推到他面前。
大福見盧玉春面前空了,便把二妹面前的定勝糕推到了面前。
盧玉春道了聲謝,便拿起一塊紅的定勝糕,小口小口吃著。大福這半年也學了不規矩,吃飯不再狼吞虎嚥的。
於是,兩人安安靜靜坐在亭子裡,不不慢地吃完了兩碟子點心。然後盧玉春笑了,大福也跟著笑了。
這下不用問,林如玉也看出來兩人很合拍了。晚上沈戈回來後,林如玉跟他描繪小亭的一幕,滿臉夢幻。
見林如玉喜歡,沈戈立刻吩咐丫鬟取來了兩碟子點心,“咱們也吃。”
林如玉……
好吧。
兩人默默吃了一塊,對視而笑。林如玉嘆,“兩個人坐在一塊什麼也不說,覺也好的。”
沈戈補充,“跟你在一塊,無論做什麼都很好。”
他真是太會說話了,林如玉笑得甜甜的。
沈戈著心上人,委屈,“大福都要親了,咱們的婚期還沒訂下來呢。”
林如玉更正,“得查清楚大福哥的生辰八字,對上了才能準備親的事。”
沈戈又遞給心上人一塊點心,“事在人爲。盧家已經相中了大福,就算大福的八字不能完全對上,他們也會想辦法找補齊整的。”
還真有這個可能,不過林如玉還是覺得倆人是天生一對,“最好還是八字能對上。對了,衙門那邊打算怎麼判這個案子?”
沈戈把林如玉吃不完的點心接過來,扔進了裡吃了,才道,“我問了長史大人,漁老八和錢江平合謀搶咱家貨船這一案,因爲他們沒得手,也沒能傷到咱們,所以按律判兩年徒行。但漁老八以前還犯了命案,他們一夥數罪併罰,審問清楚後肯定要判斬刑。錢江平之前幫著漁老八運過幾次贓,數罪併罰,可能會判數年徒刑。”
前者是“肯定”,後者是“可能”,林如玉問道,“錢江平的量刑,還有迴旋的餘地?”
“二妹好聰明,一下就問到了點子上。”沈戈誇著林如玉,卻比還高興,“錢江平罪不至死,若是錢家肯多罰銀,他就能判幾年。”
這下,就要看林三姑怎麼做了。
林如玉托腮,推測道,“我猜三姑母不會多罰銀。”
(本章完)
分給朋友: 章節報錯
老蘇家終於生閨女了。 於是,窮的叮噹響的日子,火了! “爹,我在山上挖了一籃子大白蘿蔔。” 奶聲奶氣的小姑娘,把手裡的小籃子遞到了蘇老頭面前。 蘇老頭:“……” 腦袋“嗡”的一聲。 這麼多野山參,得賣多少銀子? “爹,我還采了一籃子蘑菇。” 蘇老頭:“……” 身子晃了晃。 這麼多靈芝,能置多少大宅子? “爹,我……” “閨女呀,你讓爹緩緩……”
前世,她是名門淑女,嫁入侯府十餘載,雖無所出,卻賢良淑德,亦是婦德典範。奈何早逝,原以為會風光大葬,卻落得個草席裹屍,暴屍荒野,屍骨無存的下場。一朝慘死,得知真相,她才明白,這一切,不過是他們的蓄謀已久,而她不過是為他人做嫁衣。重生一世,她誓不做賢良婦,即使背上悍婦之名又如何?小劇場:某日,茶館內。「聽說了嗎?王爺又被攆出府了,而且還鼻青臉腫的。」「聽說又是王妃打的。」「又?」「王妃是出了名的悍婦,偏偏王爺又是個懼內的。」「聽說這次被揍,是因為王爺被個打更的看了一眼。」「……」
一道聖旨,把尚書府的三小姐賜婚給端王做正妃,按說一個尚書之女能當上端王的正妃那還真是天大的恩寵,但是尚書府乃至整個京城都對這個聞所未聞的三小姐報以同情。 原因無他,傳聞端王兇狠殘暴,夜能止小兒啼哭,這還不算,更慘的是端王有個怪癖,那就是專吸少女之血,嚇死了好幾任端王正妃人選。 這還不是最糟糕的,關鍵是現在端王已經臥病三個月,生死未卜,急需一個衝喜新娘。 這個人就是沈琪。
為助他登上太子之位,她忍辱負重,嫁給自己最討厭的人。更是不顧危險,身披戰甲,戎裝上陣。 她癡心十年,等到的卻是他的背信棄義,殺害全家。 好在蒼天有眼,讓她重活一次,這一次她不僅要親手送他入地獄,更要與那個錯過的愛人,攜手稱霸這萬里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