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法正再來
跟進軍蜀比起來,什麼荊南開發,那都是小事兒。
劉備熱的接待了法正,同時在法正的勸說下,同意川幫助劉璋。
當然,這個是表面上的過程,實際上麼.有意思的。
川這是既定的策略,不僅僅江東想要川,劉備更想要川,所以川是肯定的。
但是不是藉著這次川的機會,謀取益州,這是劉備有些猶豫的。
畢竟,一方面劉備擔心益州沒有那麼好攻取,另一方面,也擔心益州本地人的反對。
對此,法正這個傢伙,直接當著劉備的面,跳反了。
法正一看劉備有些猶豫,當下就拉著劉備談,然後第一個舉,就是出示了張鬆寫給劉備的私信。
張鬆在私信裡把劉備一頓誇,並且表示蜀苦劉璋久矣,極盼明君川救贖百姓,劉皇叔如果川,他張鬆願爲應。
這是益州本土派的表態。
著著,法正又代表東州派表達了對劉備的期,同時告訴劉備,一旦川,就會有東州派的代表人孟達,親自領軍前來支援。
最後,法正對劉備說道,“以明將軍之英才,乘劉牧之懦弱。張鬆,州之肱,以響應於;然後資益州之殷富,馮天府之險阻,以此業,猶反掌也。”
劉備是真的詫異,詫異這些年劉璋到底是怎麼混的。
怎麼益州派和東州派的人,一個個都不得他下臺滾蛋呢?!
但不管劉璋是怎麼混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劉備要是不川,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也太對不起諸葛亮給自己制定的《隆中對》了。
劉備立刻召集人手,開戰軍議,商量川的事。
遠在長沙開墾沼澤,同時正準備迎接秋收的張溪自然也收到了參加軍議的通知,當下把屯墾的事割給潘濬,自己帶著寇封一起前往江陵。
寇封也接到了通知,要去軍議的。
於此同時,荊南大地上,趙雲,魏延等人也接到了通知,紛紛前往江陵。
劉備的地盤越來越大了,現在要搞軍議都得好幾天,不像以前,上午說開會,下午人就都湊齊了。
花了五六天的時間,張溪和寇封趕到了江陵,首先去了諸葛亮的府邸,瞭解了一下劉備召開軍議的目的。
一聽說是要川,張溪頓時明白,該來的終究要來了。
怪不得要把寇封也給來呢,畢竟寇封真正揚名,就是在川的時候。
當然,還有魏延那個老小子,也是在川之後跟坐了火箭似的,從一個小部曲變了獨當一面的漢中太守。
知道了是什麼事兒,張溪倒是安定了下來。
不過寇封不安定了。
雖然呢,在長沙當鎮守將軍也算是獨當一面了。
但是吧,除非劉備集團跟孫權翻臉,否則在長沙,真的撈不著戰功的。
寇封還年輕,還想著沙場建功,可不想在長沙那個地方養老.因此,他一直攛掇著,讓張溪幫他在軍議上說說話,看能不能讓主公帶他川。
張溪就不答應這個二貨,晾晾他,同時也磨磨這小子的子。
上次這小子依然還是一副愣頭青的做派,這樣可不好。
如果真的一切按照歷史那樣發展的話,寇封也會在川過程中立下大功,然後被劉備委以重任,在漢中之戰時進攻上庸三郡,爲真正的一方鎮守。
就這小子現在的脾氣和做派,到了上庸,免不了又要生事,得趁著還有時間,好好的打磨一下才是。
所以嘛,寇封急就讓他急,磨磨子總不是壞事。
張溪和寇封在江陵等了兩天,終於等到人齊了,軍議正式召開。
軍議上,劉備先是簡單介紹了一下召開軍議的目的,然後由大家獻計獻策,商量一下川的事宜。
不川是不用討論的,要討論的是怎麼川。
首先是軍隊規模。
既然打的旗號是川幫助劉璋的,那麼帶的兵馬不能太多,多了會引起劉璋警惕的。
可也不能太,否則就靠劉璋給你補給的士兵,真的要打起來,不知道會不會有什麼變故。
所以嘛,龐統的建議是,不要超過一萬,但也不能低於五千,而且最好是挑銳士卒川。
這點,劉備採納了。
之後是領兵出征的將領。
肯定不能是關羽張飛這樣的將軍川,否則嚇都能把劉璋嚇個半死。
所以必須是有能力,但名聲不顯的將軍。
這樣一來,劉備軍中的將領,來回數,也就是那麼幾個人了。
魏延,寇封這兩人是肯定要帶著去的,畢竟兩個人都能獨當一面,而且確實名聲不顯,論軍職,也就是校尉而已。
而劉備還要照顧一下荊州派的緒,所以老將軍黃忠作爲荊州將軍的代表,也會跟隨川,新近來投的荊州將領中,能力比較突出的霍峻,輔匡,宗預也被劉備選中川。
至於決策層方面,劉備本人肯定是要川的,那麼輔佐劉備川的人,龐統作爲謀主肯定要川,至於剩下的張溪也得去。
這個張溪是真的沒想到。
張溪本以爲,長沙那邊還有一大堆的試驗田要弄呢,自己就走不開的,所以川這事兒,估計真沒自己的份。
但這事兒,是諸葛亮提議,劉備親自同意的,沒得商量。
倒也不是劉備一定要張溪去,而是諸葛亮不放心,堅持要讓張溪跟著去。
諸葛亮是劉備集團的大管家,要替劉備看好荊州的這一畝三分地,以防萬一,所以這次是不能跟著去益州。
這次川,打的是幫助劉璋的旗號,所以名將也不能跟隨。再加上關羽要鎮守江陵,張飛要鎮守宜都,而寇封和魏延一走,趙雲就得總督荊南四郡防務,本走不開。
因此,此番劉備川,將軍們的話語權不大,軍師就一個龐統,另外還有個白送的法正看似好像夠用,但實際上諸葛亮最是放心不下的。
龐統的謀略諸葛亮很信任,但龐統的格有些急躁,一旦遇到不順利的事,就容易上頭,用一些危險的謀略和計策。
而法正呢,畢竟是剛剛跳反的,諸葛亮依然不是太信任。
況且諸葛亮通過跟法正的幾次談,發現這人和龐統大概是一個德行的,很喜歡用一些奇計巧計.這兩人到一起,要是沒人拉個繮繩啥的,很容易就會把主公給帶到裡去。
總之,諸葛亮就是不太放心,讓張溪跟著去,起碼能稍微穩健一些。
就張溪的那個子,有時候連諸葛亮都覺得這人想的太多,太過於謹慎了,但現在,放到川隊伍裡,反倒是最合適的。
至於張溪擔心的荊南沼澤改造的事兒,這本不重要。
第一個,劉備並沒有做好是否要跟世家合作的決定,所以這事兒,起碼在劉備沒有平定西川前,還是以小規模的屯墾爲主。
第二個,就張溪的那點事兒,又留下了一屋子的竹簡,讓潘濬代爲看管一下,依照張溪留下的舊例執行,大概率是出不了問題的。
當然,即使出了問題也沒關係,反正諸葛亮已經知道該怎麼作了,大不了他親自下場微。
在政務領域,諸葛亮的水準絕對是當世一流的。
最後,張溪這個人能文能武,不僅可以幫著劉備出謀劃策,看著點龐統法正二人,也可以親自領兵作戰,彌補劉備帶去的將領不足的問題。
所以吧,在諸葛亮的再三建議下,劉備還是同意,帶著張溪一起川。
張溪那個鬱悶的.川山路很不好走啊,而且其實劉備這次川,也不是那麼安全的。
最重要的是纔剛回家,自己的夫人還等著自己呢,結果卻是馬上就要走。
孫尚香對此意見很大,在家裡不停的咒罵諸葛亮是死魚頭。
也不怪孫尚香。
張溪和孫尚香兩個人結婚快一年了,可孫尚香的肚子一點反應都沒有。
當然,這裡面固然是有張溪外派出差半年的原因,但.孫尚香也想早點給張溪留下香火啊。
本來以爲這次回來江陵,不管是張溪留在江陵,還是繼續回長沙,孫尚香都可以跟在張溪邊了誰想到來了一個川的命令。
軍隊出行,讓帶家屬麼?!
肯定是不行的啊。
所以孫尚香相當的不滿意,整天在後院以教導武藝的名義,欺負小鄧艾玩,給小鄧艾得,求自己的師父,真別讓自己再跟師孃學武藝了,實在不行就帶著他一起川吧。
你別說,張溪還真的有點心。
小鄧艾今年虛歲已經十六歲了,也已經開始發育,長的人高馬大的了。
這年月,十六歲從軍真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甚至像關平,十五歲的時候就讓關羽帶著上了戰場殺敵。
所以張溪帶著小鄧艾一起川,見識一下軍隊生活,其實也不是一件壞事。
張溪也沒打算讓小鄧艾一直在溫室裡呆著,前幾年學文,這幾年也該好好的鍛鍊一下軍事能力了。
所以嘛,張溪特意去小鄧艾的家裡,拜訪了一下鄧夫人,說明了況,爭取鄧夫人的同意。
畢竟鄧艾是人家的獨子,不問問人家母親的意見,張溪也不敢把小鄧艾帶著去西川。
路太遠了。
鄧夫人這些年,基本也都跟著小鄧艾到搬家。
從西陵搬到夏口,從夏口搬到江陵,漸漸的也習慣了這種生活。
畢竟是在世,沒辦法的事。
而且因爲張溪的關係,鄧夫人這幾年過的也不錯,甚至還通過孫尚香在江東的關係,在江陵地面上買了幾塊地,養了幾個僕人和丫鬟,也有些重現當年在鄧家村的氣勢了。
因此,鄧夫人對張溪是很謝的,對自己兒子拜師張溪,也沒有一開始的那種應急心態了。
既然張溪這個師父讓自己兒子跟在邊,那鄧夫人要做的,就是給兒子收拾行裝唄。
就這樣,小鄧艾開開心心的做著準備,打算跟師父一起川。
就是孫尚香很不開心。
(本章完)
分給朋友:
牧師的聲音讓我終於清醒過來,他問我「是否願意娶這個女孩為妻?」我張開了嘴,很想當著全世界的麵告訴她『我愛你』,可是話到嘴邊,卻拚命也發不出聲音,我有一點慌,看著她臉上的笑容逐漸變淡,落寞的樣子讓人隱隱心疼。夢醒之後,我坐了很久,望著這家徒四壁的草屋,臉上不由露出一絲苦笑,真是該死的人生。
宋微景來自二十一世紀,一個偶然的機會,她來到一個在歷史上完全不存在的時代。穿越到丞相府的嫡女身上,可是司徒景的一縷余魂猶在。
顧錚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正因為勾搭未遂而挨板子。 後來又被庶娘作的冇有辦法,哪怕那個男人看不起自己,隻好咬牙嫁了。 她覺得在這個世界她是女配的命,所以活的循規蹈矩恪守本份。 結果,男人一轉眼變成了公爵府的外室子? 外室子被扶正要去做小公爺了,公爵府嫌棄她這個外室子之妻身份微小。 顧錚覺得有必要為自己的前途拚一拚,拿了銀子準備走人。 被拋棄的男人冷哼一聲,撩起袍子露出了又粗又壯還金光閃閃的金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