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雒城
劉備集團在佔據綿竹關之後,並沒有著急南下,而是綿竹略作休整。
這麼做,是龐統,法正,張溪三個人,共同的建議。
從葭萌關起兵以來,劉備順風順水的從葭萌關一直打到綿竹關,只要攻破綿竹關南側的雒城,就可以近都,迫降劉璋。
看似順利,但實際上,劉備集團現在的危機其實也不小。
其一,劉備這一路上雖然行進順利,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佔據了梓潼郡,但梓潼郡各地的地方武裝和世家們,並不都是真心歸順的,很多人都是因爲對劉璋的不滿,或者迫於兵事,生怕自利益到損害,才選擇投降的。
一旦劉備遇到一定程度的挫折,這些人,分分鐘可能反叛,重歸劉璋一側。
其二,綿竹關雖然連人帶關一起投降了,但李嚴帶來的三萬士卒,到底是都世家湊出來的私兵。
這些私兵們的戰鬥力怎麼樣先不說,忠心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劉備本來就只有三萬多的士卒,李嚴一下子就帶著三萬人投降過來,這三萬降兵,要是在戰場上譁變倒戈,那劉備真的連哭的地方都沒有。
所以,李嚴帶來的這三萬降兵,劉備必須重新打部署,分散到各將軍帳下,同時還要在綿竹關停留一段時間,加強整訓,甄別細作,暫時是無法發進攻的。
其三,劉備雖然進軍順利,但終究是一郡打一州,對手劉璋也不是隻靠父輩寵才上位的無能之輩,即使打到都城下,如果劉璋堅守,或者退走西南的江郡,甚至去更遠的南中地區繼續抵抗,那劉備要平定益州,也要花費很大的功夫。
不管是張溪這個穿越者,還是龐統,法正這樣的本土智者,都能看出這樣的問題來。
所以,三個人的意見很統一,讓劉備暫緩進攻,整頓軍馬戰力。
張溪更是強烈建議劉備,寫信給荊州留守的諸葛亮,讓諸葛亮帶兵川支援。
一方面,彌補軍力上的差距。
另一方面,則是讓諸葛亮從東南方向,進攻益州其他州郡,最後跟劉備會師在都城下,徹底包圍劉璋。
劉備雖然覺得張溪有點太謹慎了,但現在的局面也說不上是太順利,思索再三後,還是接了這個建議。
演義裡,是因爲龐統陣亡,劉備被張任打的寸步難行,所以才調荊州兵川支援的。
但在歷史上,倒是沒龐統什麼事兒,至這會兒龐統還活的好好的,是劉備進攻雒城,被劉循擋在了城下半年,這纔想到寫信讓荊州兵川支援的。
張溪覺得吧,就靠現在這些人,就算是真的攻下了雒城,近都,畢竟戰事是在都北側進行的,如果劉璋真的要往南跑,劉備也本攔不住。
不能把所有的事都寄託在所謂的演義線和歷史線上,該做的應變,還是提前做好比較好。
這纔是張溪堅持要建議劉備的原因,提前半年讓諸葛亮川,攻略益州南方各郡,說不定能早點平定益州,好騰出手來防備江東。
而且這個時候,青泥口對峙,最終以關羽緩緩退兵,樂進“擊退”關羽結束。
而早在建安十八年的正月,曹已經抵達了濡須口,孫權派遣先鋒甘寧領兵四千,馬裹布,人銜枚的襲了曹營寨。
是的,甘寧“百騎劫曹營”的事兒,不是發生在第二次合之戰,而是發生在第一次濡須之戰上。
這時候孫十萬還沒讓張八百打出心理影,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呢。
而之後,孫權更是讓周瑜重新領兵,率領江東水軍徹底擊破了曹新訓練的水軍,把曹給打的只能在岸上固守不出。
但江東軍的陸戰能力依然拉,再加上到底兵力不足,孫權也是進攻無力,雙方進了對峙階段。
到了四月,隨著江淮雨季的到來,曹攻不過去,孫權也無力擴大戰果最終孫權寫了一封“服”的信,順便附帶上了“足下不死,吾不得安”的小紙條,惹得曹留下那句“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名言之後,主退兵。
因爲孫曹兩家在濡須口對峙數月,互相退兵後都需要一段時間的休養生息,因此荊州方面的力陡然減輕,荊州方面自然也能騰出手來,川接應劉備。
因此,荊州方面,諸葛亮親自統兵,以張飛,趙雲爲先鋒大將,統軍沿長江水道川。留關羽鎮守江陵,文聘鎮守公安,徐庶趕赴武陵,接替趙雲總督荊南四郡防務。
做好這些安排後,諸葛亮率領荊州軍從長江水道川。
與此同時,益州方面,劉循進駐雒城,開始整修城防,整肅軍備,做防戰的準備。
劉循通過前幾次戰鬥的結果,以及張任的講述,判斷出劉備軍的戰力遠在益州兵之上,所以劉循沒想著跟劉備打野戰。
劉循打算死守雒城,跟劉備玩城池攻防戰。
這年頭的城池攻防戰有多難打,上過戰場的人都知道,這也是爲什麼劉循看不起張任的最主要原因。
但凡張任能看住綿竹關,有這座雄關在手,劉備打死都進不了蜀中。
至於劉備集團會不會圍城,等到劉循糧草耗盡這個劉循也想過,但他無所謂。
劉循這次守雒城,就沒想過自己能活著回去,他的目的,就是儘可能的拖延劉備的時間,給劉璋調集各方勢力守衛都做準備。
劉備在益州,基本算是一支孤軍,唯一的補給線是葭萌關和後的梓潼郡,他只有一郡之地。
而劉璋,還有東郡,郡,犍爲郡,江郡,廣漢郡,甚至南中的那些豪族們。
只要給這些地方的勢力足夠的利益,這些人都有可能會出兵援助都,到了那個時候,不需要戰鬥,只要拼消耗,劉備也只有死路一條。
某種意義上來說,劉循可比他的那個老子要強的多,而且最關鍵的是,劉循這個人非常的冷靜,他很清楚自己要做的是什麼。
等到劉備整理好自己的大軍,消化了綿竹降卒,初步形戰鬥力,開始攻打雒城的時候,已經是建安十八年的六月了。
而劉備也發現,這次自己好像撞到鐵板了。
一開始劉備真沒把劉循放在眼裡,畢竟劉循只是劉璋的兒子,一個公子哥而已,劉備真不認爲這樣的人,能有什麼守城的能力。
劉備認爲,這就是劉璋的垂死掙扎而已。
所以,一開始,劉備就派出了魏延和黃忠兩員大將,對雒城發了猛攻。
儘管張溪再三提醒劉備,這個劉循不好惹,一定要小心謹慎。
但因爲之前張任的事兒,劉備多沒往心裡去。
結果嘛,就是攻城一個月,劉備軍死傷五六千人,愣是連個牆頭都沒有攻上去。
劉備頓時意識到了,自己可能真的到鐵板了,這個劉循真的很不好惹。
趕先把攻城部隊撤下來休整,重新打造攻城械,然後召集大家開會。
不僅謀士們要開會,將軍們也要開會。
黃忠和魏延是直接負責攻城的兩個人,他們的意見很重要。
而這倆人,對劉循的評價卻非常高,認爲劉循這個人頗通城防之道,打了好幾次,攻城械都被劉循摧毀,最後只能蟻附攻城,最後難免傷亡有些大。
這點劉備也看到了,但現在劉備要討論的,不是劉循的守城有多厲害,而是他有沒有什麼破綻。
這點,黃忠和魏延想了好久,最後微微搖頭,嘆氣不語。
論守城的話,黃忠覺得,自己不是在跟一個二十幾歲的年輕人作戰,而是跟一個老於軍陣的城防高手在對決。
將軍們是沒辦法了,那麼謀士們呢.劉備轉臉,看向了謀士三人組。
謀士三人組也都發愁啊,這個劉循,有點棘手。
攻城這事兒,無非就那麼點手段。
一個,是不計傷亡的攻這是下下策,實在沒辦法的策略,畢竟攻城的傷亡太大,萬一強攻不下,士氣低落,甚至可能被對方反擊,造本軍潰敗。
再說,雒城只是開胃菜,後面的都纔是大菜,你在開胃菜這邊吃飽了,還怎麼去吃大菜?!
所以嘛,強攻不可取。
第二個,就是用奇計。
這個法正和龐統其實都擅長的,這倆人,也都是在往這方面考慮。
但雒城這個城池呢,算是都前最後的一道屏障,雖然不是軍事關隘,但地理位置也非常的險要,城池修建在大道中間,只有南北門是正面臨道的,東西門都靠近山地,頗爲陡峭,軍陣本施展不開,也沒辦法翻山越嶺的跑去南門進行南北夾擊。
所以,雒城真的就只需要守住一個北門,就可以阻擋劉備南下的腳步。
但法正和龐統的奇計,還真的就應在這個翻山越嶺上。
法正表示,他昔年在雒城附近遊歷的時候,知道一條小路,可以從北門外翻山,通過小路直接通往雒城南門。
然後龐統就覺得,可以利用這條小路,突襲雒城後,南北夾擊,說不定能一舉破城。
畢竟劉循現在的所有注意力都放在了北門這邊防劉備,更不可能想到還有人能翻越蜀的山嶺,這次突然出現在南門襲擊,功的概率很大。
劉備都覺得這事兒有點道理,正要同意呢,張溪趕攔住了龐統作死的想法。
好傢伙,還以爲沒有什麼落坡了,只要看好龐統別讓他去前線督戰,就可以避免這大臉盤子自己作死了。
沒想到啊沒想到,兜兜轉轉了一圈,這個雛先生還是找到了落坡,自己要往裡闖啊。
(本章完)
分給朋友:
被小三和前男友害死,命喪車輪,再次醒來後卻發現意外穿越到了清朝康熙年間,成了未來雍正皇帝後院裡一枚不受寵的小妾,在遇到與小三一模一樣的鈕鈷祿氏後,在發現李氏是全能的老鄉後,文楊覺得,怎麼看她都是一個配角的命,用來襯托全能的,看似是女主的李氏,隻是,誰能想到四大爺的胃口已經偏的沒邊了呢!
虐渣複仇爽歪歪,醫病解毒信手來,夫妻攜手誰爭鋒,家國在手盡開懷!現代特工穿越成丹田破損又毀容的廢材,修煉升級,馴獸煉丹,風生水起,誰與爭鋒!一不小心,一顆芳心係在高冷王爺身上,拿不下他,誓不為人!頭一回見,嶽芷凝頂著一張醜臉對某王撒嬌,“王爺,你要替人家做主!”第二回見,嶽芷凝仍是頂著一張醜臉,把某王壓在身下,羞澀道,“我的身材是不是很好?你有沒有血脈賁張,想流鼻血?”一回又一回,某王總是落在下風,叔可忍,嬸不可忍!這次,某王將嶽芷凝往榻上按倒,“愛妃,有什麼話,榻上說!”
癌癥去世,江蘭覺得一生也就這樣就很好,誰成想竟然重生了,只是為啥被人指著鼻子罵?還有,這滿身的肥肉,一臉的青春疙瘩痘,黑糙的皮膚,還有這黑乎乎叫娘親的小包子是幾個意思?老天這樣還不如不要重活這一趟!就當江蘭決定握住手中銀錢,好好生活照顧小包子的時候,這戰場上死了的丈夫咋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