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第231章 治理地方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第231章 治理地方

第231章 治理地方

攻取漢中後,引軍北還,退返鄴城,準備稱王。

而劉備方面,則是謹守關隘,發展生產,儘快的收攏益州人心。

至於張溪張溪是在建安十九年的九月,領兵回到的東郡,然後按照都方面傳來的指示,開始對境的農業設施進行一定程度的修復。

益州這地方,再次強調一遍,真的是好地方。

從秦滅蜀兩國開始,秦國就對蜀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而李冰父子的都江堰,更是直接造出了一個都平原,生生的把蜀之地從不之地打造了天府之國。

劉邦就是靠著蜀之地的支持,就了帝業,這也是諸葛亮這麼看重益州的關鍵。

但劉焉父子.嗯,劉焉其實還好點,主要是劉璋。

劉璋在位,縱容世家豪強不法,大肆兼併土地,對於這些要花大價錢去維護的水利設備卻本不管不顧。

而世家們呢,雖然兼併了不的土地,但對這些要花大價錢的水利設施,也不想自己出錢,就等著劉璋出錢來修。

劉璋表示,我逐甘寧,平趙匙,打了這麼久的仗,就不能了?!

接著奏樂,接著舞!!!

所以,這麼多年來,水利設施本無人維護,很多都年久失修了。

一直到劉備蜀,諸葛亮休養生息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專門主持都江堰的修復工作。

而各郡縣,也需要對自己轄區的水利設施做一個排查,該修的就要修。

東郡的水利設施嘛真不巧,東這地方,雖然守著長江,但真沒啥水利設施。

悉地理的人都知道,後世重慶一帶,發展起來靠的是地三江匯的地理條件,這地方從來不是糧食高產地。

Advertisement

實在是因爲這部分長江的水文條件太複雜,高低落差太大.建水利發電站倒是合適,灌溉這事兒,真不合適。

再說這年頭也沒有在這種水文複雜條件的地方,建立水壩的技啊。

所以,東郡的水利灌溉設施,從來不靠長江,而是集中在幾條匯長江的小支流上面。

比如梅溪河,小江,巫水—鹽水.最後這個其實就是後世大家所知的大寧河。

梅溪河和小江的水流相對平坦一些,基本是引流灌溉用的,所以東郡的西部,基本就是東郡的產糧地,包括了羊渠縣,漢縣,朐忍縣在

所以張溪當時纔會在漢縣大干戈。

本來就不是盛產糧食的地方,唯一能產糧的西部三縣,可是關係到整個東郡的安危的。

不上火不行。

而東部的三縣,魚復是郡治。

魚復這地方,在西漢末年的時候,蜀地割據勢力公孫述覺得這地方地勢險要,而且當時蜀又有天子之氣的傳聞,所以公孫述在這裡建城,稱爲白帝城。

但因爲後來是劉秀一統天下嘛,這個白帝城的稱呼自然就不會採用咯,所以還是魚復縣。

當然,永安和永安宮在這個時代會不會再出現都不好說,所以暫時也不會有人把魚復永安。

魚復縣位在長江,嘉臨江叉口,地理位置特殊,一般是作爲郡治和東郡貨通中心來使用的。

巫縣和北井縣確實也差不多,但他們是依託鹽水,因爲鹽水繁忙的運輸而造就的城鎮。

鹽水,並不是說水中含鹽,而是指,這條水道,是用來運鹽的。

早從西周時期開始,寶源山這個地方就開始產鹽,而且這一產,一直生產到清末。

Advertisement

寶源山的鹽,在兩千多年間,一直是西南食鹽的主要提供方,而要把寶源山的鹽運出來,運到西南各地去,寶源山下的這條水路就至關重要了。

也因此,用來運送食鹽的這條江水,也就被稱爲鹽水。

換句話說,東郡有一個非常大的產鹽基地,而張溪這個東太守,顯然是不能對這東西視而不見的。

所以,在疏通完畢西部三縣的水利設施後,張溪把全部的心思,都投到了寶源山的煮鹽製鹽的事上來了。

要知道,在漢代,鹽鐵是營的。

這哪裡是鹽,這些都是錢。

而現在的寶源山鹽泉,卻因爲前段時間劉備川導致的,大部分是於荒廢狀態。

偶爾有些還在生產的鹽泉,也不是地方府在掌控,而是山裡的盜賊。

當然,雖說是盜賊,但其中有多是真正活不下去或者逃難的流民,又有多是本地世家派出的馬甲,這個就不知道了。

而且張溪不用知道。

作爲一郡太守,剿滅山賊這種事,不是自己的職責範圍麼?!

當然,張溪也不傻,知道山裡佔據鹽泉的那些山賊,很有可能跟本地世家有關聯,自己貿然進兵,說不定一進山,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

所以嘛,這件事,張溪覺得,還是要從長計議的。

張溪先是率領郡兵三千,以巡查地方的名義,進了巫縣,召見了巫縣縣令,以及巫縣的地方豪族代表。

把巫縣縣令和一衆世家們,給嚇的魂不守舍的。

誰家郡守巡視地方,是帶著大軍前來的?!

五月份張溪在漢縣鬧了那麼大的靜,又是抓縣令,又是抄家的,也不過是帶了一百人的衛隊而已。

Advertisement

現在帶兵三千這是打算幹啥?!

不管幹啥吧,反正巫縣的縣令和地方豪族家主都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張溪一個不高興,把在場所有人都咔嚓了。

畢竟是世,這年頭誰知道這些當的是什麼脾氣.聽說這位出寒門,又是帶兵的將領轉職當的太守,說不定脾氣不好呢。

張溪其實也沒想幹什麼,就是召開一場酒會,說是到了地方,跟地方鄉老們搞好關係,順便的,在席間不經意的,自己帶兵,是去寶源山剿滅山賊的。

然後就讓小鄧艾盯著,看看席間人的反應。

興高采烈拍馬屁的人不用管,不以爲意的人也不用去在意,專門看看有哪些人是忐忑不安的,全都記下來,喝完這頓酒,就先別走了。

當然,張溪不是要殺人,也不是要嚴刑供。

那些興高采烈的人裡,未必沒有跟山賊勾結的人,不以爲意的人裡面,也許就藏著城府很深的鹽梟.但忐忑不安的人,肯定是心虛啊。

不管是不是跟山賊有關係,肯定是知道一點事

而且這種人心裡素質不好,一頓嚇唬之後,說不定就能順藤瓜的,找到一些有用的線索,然後順著線索過去.嘿嘿。

別說,張溪的這招真的很好用,很快就找到了有用的線索,然後順藤瓜的,逮到一個跟山賊有所牽連的地方小豪強。

但這個地方豪強犯的事兒,居然只是幫助山賊銷贓.把山賊煮出來的鹽,私下販賣出去。

當然,這也是死罪,不管在哪個朝代,販私鹽都是死罪。

但問題是,張溪要抓的,不是這種從事下游產業的人,而是那些勾結或者包庇山賊鹽梟的人。

Advertisement

再說了,現在天下大,綱紀不振,劉璋治下的益州又是法度廢弛的,有人販私鹽,這真的是很大的一個罪過麼?!

或者說,沒人販私鹽,很多百姓更會活不下去吧。

這年頭的鹽,可比私鹽要貴的多。

倒不是替販賣私鹽的人辯駁什麼,只是張溪總覺得,自己好像抓錯方向了,上輩子看的那些商戰小說,好像一點忙都幫不上。

張溪不太懂,再加上之後實在找不到其他的線索和證據,一時間有些僵。

而小鄧艾也不懂,爲啥自己的師父,要糾結這些小事?!

“師父,如今要之事,不是上山剿滅山賊麼?!”小鄧艾不解的,詢問自己的師父。

張溪心裡嘆,小鄧艾雖然已經長大了,馬上就要行冠禮了,但對於人心這種事兒,依然顯得有點單純。

也罷,小鄧艾也這個年齡了,該接一些暗面了.張溪就跟小鄧艾分析起來,這些世家們的齷齪心思。

“山間盜匪,十之八九,皆爲此等世家指使爾。若不除此等世家,如何能安定產鹽?!”張溪最後總結道。

小鄧艾撓撓頭,依然不解,說道,“縱使如此.我等接管所有鹽泉,派兵把守,世家豪族莫非還敢起兵叛?!”

張溪搖搖頭,正想說什麼呢愣住了。

對啊,我管他世傢什麼反應幹什麼?!

現在是世。

自己可是帶著三千士卒來的,魚復那邊還有萬餘銳士卒駐守,就算你們這些世家豪族要造反,那又怎麼樣?!

無甲冑兵的,你就是拉出一萬人來,我也不怕啊。

更別說東郡就沒有可以一下子拉出一萬人隊伍的世家豪族,都是一些小貓小狗而已。

再一個,就算真的能拉出這樣的隊伍,張溪也不怕。

劉備可不是劉璋,他不會輕易對這些世家妥協,繼續允許這些豪族把持屬於府的利益的。

其他方面不好說,但鹽鐵營是大漢國策,劉備這個大漢宗親,是不會在這方面讓步的。

唯一要考慮的,就是山上的那些盜匪,該怎麼置。

這些盜匪,肯定是到世家支持資助的,不然靠煮鹽,他們可沒法在山裡填飽肚子。

只要想辦法解決掉這些山賊,然後再把鹽泉一佔,再對世家拉一批打一批的,這事兒不見得非要靠殺人來立威。

張溪頓時意識到,好像自己從一開始,方向就錯了。

不應該從世家方面手,跟這些地頭蛇鬥智鬥勇的,既浪費時間,效果也不見得有多好。

果然還是應該轉換思路,先從山賊方面下手。

張溪想明白這點後,頓時不再猶豫了。

沒必要在巫縣停留了,直接領兵離開巫縣,甚至還繞過了北井縣,直奔北面的寶源山。

到了寶源山,先在山下駐紮,然後把三千士卒分兩部分,一部分在主山道口安營紮寨,防止山賊們下山闖關,另一部分則在本地山民的指引下,把守各條山間小路,防止有人私通山賊。

馬上就要冬天了,山上的也都要冬眠或者遷徙的。

圍山一個冬天,封鎖所有可以送資上山的道路,張溪就不相信了,這些山賊能靠鹽泉熬過一整個冬天。

這招啊.呵呵,張溪的這招也不是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學習的諸葛恪。

諸葛恪平定山越,用的就是這一招。

只是不知道將來諸葛恪要去平定山越了,再用這招的時候,會不會有人說他是抄襲的張溪.嘛,無所謂了,反正這年頭也沒啥版權意識。

(本章完)

給朋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