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鹽
寶源山的山賊數量有點多。
確實,寶源山是一坐大山,或者說是一系列山峰的統稱。
但在張溪的概念裡,山賊嘛,一個山寨撐死也就一百來人,整個寶源山上,按每個山頭上有一個山寨計算,那也就是十幾個山賊的窩點。
這麼一算,也就是千把號人而已。
可張溪萬萬沒想到,還沒到十二月呢,從山上下來投降的山賊,已經超過一千人了。
當然,有些人也不是下山投降的,是糾集了同夥,想要下山突破兵攔路逃跑的.這樣的人,張溪是不會手的。
一般的山賊,怎麼可能是正規軍的對手。
正規軍手裡是有弩箭和長戈的,而山賊,甚至做不到人手一把短刀。
再加上張溪不停的讓人往山裡喊話,說只要出山投降,就保證這些山賊的活路,不會屠殺他們反正就是攻心加圍困,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下山投降。
從十二月初旬開始,有人熬不住山裡的寒冷和缺糧,陸續下山投降,一直到十二月末,張溪的營地裡,下山投降的人數,已經超過了一千人。
這下張溪坐不住了。
留守營地的士卒也就是一千五百人左右,看著一千多投降的山賊,還得花糧草供應著覺有點虧。
因此,張溪在鄧艾的建議下,把這一千多投降山賊做了一個整理改編,分幾個小隊,然後派人上山,找到幾個臨近營地的鹽泉,派士卒把守外圍,然後讓這些投降的山賊在裡面煮鹽。
用鹽來換糧食。
一方面張溪也能有點收補,另一方面,也是給山上的山賊們看看,你們下山投降後,其實並沒有什麼區別,無非還是煮鹽,不過這次是給府煮鹽,而不是給世家大族們煮鹽。
給世家大族煮鹽,人家不給你們任何保證不說,能換到的糧食也有限。
但如果給府煮鹽,不僅有帳篷睡,還有士卒保護,最主要的是,給的糧食真的多。
一斤鹽能換二十斤糧食呢好吧,張溪自己都覺得自己好像有點心黑,但對於山賊們來說,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大的吸引力。
這年頭的鹽價格,是一斤鹽換五十斤糧食,但這是讓老百姓拿糧食去換鹽,不是說鹽戶也能獲得同等的糧食。
四海無閒田,農夫尤死的事兒,在這個世本不新鮮。
山上的山賊,其實就相當於是世家養在山上的鹽戶而已,所以世家給他們的價格,是一斤鹽換十斤糧食。
這個比例,也就是將將的讓山上的山賊們能活的下去,持續給世家勞作而已。
現在張溪把價格足足提高了一倍,這對山上山賊的吸引力,那是巨大的。
而有了前一批下山投降的山賊作爲榜樣,剩下的山賊,頓時心裡都開始鬆了。
而唯一還在限制他們下山投降的關鍵問題是——他們中的很多人,並不是漢人。
先下山投降的那一千人,基本都是漢人,而且還基本都是東郡本來的鹽戶。
大漢是鹽鐵營的,所以這年頭的鹽戶,是由府供養的,每個月給與一定的供養,然後用鹽來換取糧食有些像現在的計件制打工人。
如果是在太平盛世,那麼當鹽戶,除了沒啥人生自由外,其他也好的。
但一旦到了世,糧食價格上漲,府崩壞,沒人給鹽戶供養,同時又不給換糧食了,這些鹽戶就會第一個活不下去。
這一千多人,基本都是在劉備川的一系列戰爭中,失去了供養,不得不爲世家大族幹活的。
現在下山投降張溪,不過是換個打工對象而已,對他們來說,區別不大,更別說張溪給的糧食還足夠多。
但山上剩下的幾千山賊,他們並不是鹽戶,甚至大部分都不是漢人,而是賨人。
這些人對當鹽戶沒有興趣,他們更擔心的是,漢人是不是要對他們趕盡殺絕。
這些賨人,其實原本也不是東郡的,而是從西郡那邊遷移過來的。
他們屬於賨人的外圍勢力,因爲跟漢人相的時間更長,漢化的更嚴重,除了保留了自己的祖先崇拜方式外,跟漢人的差別並不大。
隨著北方流民的涌,益州的外來人口越來越多,進一步的了賨人的生存空間,所以有些賨人就從西郡跑到了東郡來謀生,又正好趕上寶源山的鹽泉暫時無人看管,一些賨人就佔據了這些鹽泉,跟山下的漢人換糧食和品,要在這個地方紮。
現在好了,漢人要收回這些鹽泉,等於是斷了他們的生路,而如果他們下山投降,山下的漢人將軍會怎麼對待他們,賨人們實在心裡沒底。
因此,賨人們的頭領,推舉了一個能說會道的賨人小夥,下山來跟張溪談條件。
賨人們的要求不高,就是能安置下他們,讓他們有一條活路就行。
反正他們的漢化程度高的了,能說漢話,也能種地,只要有地方能安置他們,他們下山也不是不行。
但如果漢人將軍真不願給他們一條生路,那麼他們賨人從小生活在山裡,漢人將軍要想剿滅他們也沒那麼容易,但山上的不鹽泉,可就不太好說了。
張溪那個鬱悶的,我就是進山剿個匪,沒遇到世家搗,怎麼就突然冒出一個民族問題來了呢這事兒該怎麼辦?!
這方面張溪是真的沒啥經驗,這年月也不講究什麼人人平等,漢夷之別很重就算張溪這麼想,萬一劉備諸葛亮不這麼想,該咋辦?!
再說了,東郡就那麼大的地方,世家大族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土地所有權沒有進行再分配,哪裡來的土地安置這些賨人吶。
讓這些賨人去屯田,當屯田客?!
那也不行啊。
整個季漢,因爲有都平原的糧食和蜀錦這個通貨的支撐,經濟一直都還算穩定,因此早期是不搞屯田的。
要到諸葛亮北伐屯駐漢中,因爲運糧不便,這才進行了小規模的軍屯。
在那之前,整個劉備集團都在盡力的維持自耕農的數量,所以一旦要安置,就必須拿出足夠的土地來。
張溪真的沒有那麼多的土地。
無奈之下,張溪只好寫信給諸葛亮求救.大佬,這裡有三四千賨人,老弱都有,現在他們請求歸附,但我這邊實在安置不下,你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理一下?!
諸葛亮一聽還有這樣的好事兒?!
夷人歸附,這是影響非常大的政治事件好吧,不管多都要樹立起來當典型宣傳的。
再一個,伱那邊沒有土地安置,我這邊有啊。
本來諸葛亮還在煩惱整修都江堰的人手不夠呢,現在好了,人手自己送上門來了。
雖然都江堰離的都很近,但區區三四千賨人而已,還包括了老弱即使安排在都附近也翻不出浪花來。
諸葛亮讓張溪趕的把這些人給送到都來,先好好的獎賞一下,然後就安排在都江堰附近,當自耕農。
這幾年因爲都江堰的年久失修,都地區守著這個著名水利工程,卻依然出現了大片農地荒蕪,正愁沒人種地呢。
諸葛亮可不管這些荒蕪的農地原本是誰的,只要是沒人種,那就是無主的,諸葛亮用來安置修護都江堰的百姓,有什麼問題麼?!
但凡這些世家願意掏點錢出來修復一下都江堰,也不至於堵塞現在這個樣子,更不會出現什麼農地荒蕪的況。
有了諸葛亮的託底,張溪立刻對山上的賨人們進行宣傳,不到半個月的功夫,又有四五千人從山上下來投降。
不僅有賨人,還有流民,想要有耕地的流民。
而張溪立刻把這些人歸置歸置,派出五百士卒護送,全都給諸葛亮送過去。
再然後.該回頭收拾那幫子不要臉的世家了。
本來吧,張溪覺得,自己解決了山賊的事兒,重新佔據了寶源山的鹽泉,斷了世家的財路,這些世家一定會有大規模的反彈的。
不說造反吧,製造一些,讓張溪頭疼爲難,應該會有的。
但東郡的世家們不得不說,東郡真的是個好地方。
這地方真的沒有什麼大型世家,能在劉備面前說的上話的世家代表是一個都沒有,基本都是一些大家族的分支。
而這些大家族,本來就不願意因爲分支的發展,輕易去得罪張溪這樣的劉備集團核心人。
再加上私鹽這事兒,其實在世家們看來,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的事兒。
張溪的認知,有些偏差。
這年頭的鹽,是營的。
府從製鹽到販鹽,都是一手抓的,鹽價多,都是府說了算的,民間和世家是沒有定價權的。
像現在是世,鹽價格偏高,私鹽價格偏低,雖然有百姓會買私鹽,但只要府重新控制了鹽礦,重新組織生產,這個鹽價肯定就會降下來,那麼世家的私鹽就會賣不出去。
這樣世家就了給府白打工,穩定鹽價的工人了。
當然,如果哪天劉備決定下放鹽的售賣權,也就是售賣鹽引.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一旦有機會掌握一項大宗民生易的定價權,世家們可不會有什麼顧及。
別說張溪,就是劉備本人,敢他們的鹽引,他們也一樣敢把他趕下臺。
但在這個時代的鹽鐵營政策下,是沒有類似明玉珍,張士誠這類人的生存土壤的。
所以對世家來說,販賣私鹽一者不長久,二者犯當權者忌諱,這種事兒,有機會的話可以私下做,賺點小錢,但絕對不會爲此付出太大代價的。
再加上張溪也沒想著把世家給趕盡殺絕了,更沒有讓這些世家把之前私吞的鹽利給吐出來,只是嚴整了規矩,重新把鹽利收歸府而已。
這種況下,世家們除非是缺心眼了,否則爲啥要跟手握兵權的一郡太守對著幹?!
爲了這麼點事兒就製造或者直接起兵造反那死了就別進祖墳,省的連累本家。
(本章完)
分給朋友:
這一年,華語電影的黃金年代剛剛來臨;這一年,微軟的宏圖霸業剛剛初露崢嶸;這一年,港娛的絕代佳人正值風華正茂;這一年,世界的勢力格局正在風起雲湧;這一年,因為莫軒的到來,一個傳奇的故事開始發生了,一段全新的曆史誕生了。
章節重複度高,請大家移步另一本《慶餘年》觀看完整版小說~ ———————————————————————————————————————————————————————————————————————————————————————————— 當今世界,千穿萬穿,唯有馬屁不穿。 所以一個年輕的病人,因為一次毫不意外的經歷,穿越到了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成為伯爵府一個并不光彩的私生子。修行無名功訣,踏足京都官場,繼承莫名其妙的商團,且看沒有自己身份的私生子,是如何玩轉商場、官場、戰場以及婚場。 因為故事生在慶國,而那位病人很奢侈地擁有了多出來的一截生命,所以暫時取名為:慶余年--很有鄉土氣息的名字,或許哪天就自己改掉了。
老天給機會不用再殺戮,安分守己嫁人生子過日子, 不成想再溫柔端莊賢淑,到頭來依舊是鏡花水月一場空. 誰爭權奪勢搞陰謀無所謂, 卻不該讓我做炮灰啊! 前生的彪悍加上今世的百媚千嬌, 有眼無珠的混蛋們,等著倒黴吧!
穿越到洪荒世界,成為截教通天教主!肯定要拳打老子、元始,腳踢準提、接引,報封神量劫滅教的大仇!於是,穿越之後,通天就先將老子的天地玄黃玲瓏寶塔給搶了!然後,得至寶,收道侶,立截教,通天威名,名震諸天萬界!
鄭琰覺得吧,穿越了,到了一個陌生的環境裡,其實也不太難混。 穿越界發展到今天,各種模式的穿越指南層出不窮,幾乎涵蓋所有類型,造福了諸多的穿越者,凡是你能遇到的穿越類型,幾乎都有了前輩經驗以供借鑑——依葫蘆畫瓢就行了。 只是幾乎。 鄭小朋友活蹦亂跳地長到了七歲,才發現——她爹是奸臣!還是個做了不少壞事得罪了不少人的奸臣。 哪位前輩能告訴她,她該怎麼辦?
一覺醒來,安玖月穿成了帶著兩個拖油瓶的山野棄婦,頭上摔出個血窟窿。米袋裡只剩一把米;每天靠挖野菜裹腹;孩子餓得皮包骨頭;這還不算,竟還有極品惡婦騙她賣兒子,不賣就要上手搶!安玖月深吸一口氣,伸出魔爪,暴揍一頓丟出門,再來砍刀侍候!沒米沒菜也不怕,咱有空間在手,糧食還不只需勾勾手?且看她一手空間學識無限,一手醫毒功夫不減,掙錢養娃兩不誤!至於那個某某前夫……某王爺邪痞一笑:愛妃且息怒,咱可不是前夫,是『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