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穿越時空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第233章 佐官

《在三國的非鹹魚生活》 第233章 佐官

第233章 佐

一段時間的忙碌,把張溪忙的豬腦子搖腦子.覺腦子越來越小,不夠用了。

這段時間又是整頓鹽務,又是跟世家之間涉的,憋的張溪實在忍不住了,寫信給諸葛亮,進行了一番控訴。

別的郡,佐一大堆,好多事都可以扔給屬下去做,憑什麼到了自己這兒,就變了自己一個人理所有的事了?!

我的郡丞呢?督郵呢?功曹呢?主簿呢?!

不能把所有的事,都給我一個人來理吧?!

很快,諸葛亮給張溪回了一封信,表達了對張溪的譴責和鄙視之

簡單來說就是一句話——忙著呢,別來煩,自己解決。

張溪收到回信後楞了好一會兒,然後腦子才轉過筋來。

大漢實行的是二元君主制,郡守這個級別的吏,是可以給自己徵辟幕僚,擔任一郡佐的。

當然,如果按照慣例,郡丞或者長史的職位,是必須要上級任命的,不可能讓一郡太守徹底掌控一郡實權,總要有個能制衡的人。

但現在是世,郡丞或者長史的職位,只要太守上報,都的劉備同意就可以了,也不一定非要讓劉備親自任命。

隔壁的西太守張飛就是那麼幹的。

這也是諸葛亮回信抱怨的原因——這不是他該管的事兒,張溪忙,那是張溪自己造的,跟他無關。

張溪頓時無語的默默鼻子,開始琢磨著,從哪兒去拉人來充當東郡的佐

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拉攏本地世家豪族,把一些佐的位置給這些家族出的人。

這年月,世家把控著知識所有權和解釋權,寒門能出人才的機率都很低,更別說百姓了。

Advertisement

能管理州郡的人才,基本都是世家大族出,偶爾有些寒門出的人,跟世家大族也有千萬縷的聯繫。

前段時間,張溪又是整治糧草虧空,又是整頓鹽務,雖然世家們都沒有太激烈的對抗,但你要說他們一點不滿都沒有,那也不可能。

而在這個時代,徹底得罪世家豪強的下場,也好不到哪兒去。

所以,張溪思索了好久,最終還是決定——拿出一部分州郡佐的職位出來,安一下東郡的世家豪族們。

只是,得看是什麼職位。

郡丞這個職位,是一郡太守的副手,如果太守出征在外,那麼郡丞就要擔負起太守的職責,也需要幫助太守理一些必要的公務雖然看似重要,但說到底,副手就是副手。

只要張溪這個郡守還留在東郡,這個郡丞就沒啥用,而張溪如果領兵離開東郡去征戰,留下的郡丞也沒有軍權,只有理政務的權利,也不用擔心郡丞會在張溪離開期間圖謀不軌。

而且郡丞這個職位算是高,俸祿和社會地位都不低,將來升職必然是一郡太守,發展潛力很大,拿來收買世家人心顯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至於其他的幕僚麼

功曹掌人事,這個不能給世家,否則一郡之中就全是世家的人了。

主簿掌文書,這個可以給,反正只是書工作,最後的決策拍板還得是張溪自己來

督郵掌軍務監察,這個也不能給世家,軍權肯定要抓牢了,督查這種職位,更是不能給不放心的人。

至於更下級的“掾”“史”,“書佐”級別的員,倒是可以給本地世家,他們都是地頭蛇,這種基層的活,不通過他們也很難推行到位。

Advertisement

基層吏的重要,張溪不是不知道,但在這個時代,必須通過世家豪族來執行,這是沒辦法的事

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王朝,一直沒能擺地方豪強的約束,更何況現在是漢末時期,地方宗族豪強勢力最鼎盛的時候。

張溪也知道這樣做的壞,但沒辦法,歷代帝王將相都沒有能徹底改變的事兒,靠他一個人去做,實在是太爲難他了。

只能順應這個時代的做事方式,對世家既要打擊,不能讓他們太過榨百姓,欺瞞府,又要注意好他們,一旦他們不配合你工作,你再好的政令,也出不了太守府。

所以嘛,張溪在郡治魚腹縣,再次召集了本地豪族世家的代表們,向他們傳達了要徵辟一郡佐的事

世家大族們立刻眉開眼笑的表示積極配合,推薦族中優秀子弟仕同時,心裡的一塊石頭也放下了。

前段時間張溪的所作所爲,確實讓世家大族們提心吊膽的。

張溪的做派,不管是糧倉的事兒,還是圍山剿匪恢復鹽務的事兒,給世家大族的覺,那就是張溪本沒把本地世家放在眼裡,就是一個依仗兵權胡作非爲的人。

東郡的世家大族們基本都是郡或者都那邊派來的分支,底蘊和實力都不夠,再加上張溪本在劉備集團的地位,東郡大族也不可能通過都城裡的世家給張溪進讒言,讓劉備罷免他。

所以東郡的世家們私下裡也都聯絡過了,儘量不得罪張溪,但也不會對張溪的政令過多的配合,只要保證不惹這個“愣頭青”太守就好。

但現在,張溪的做法,又讓世家大族們覺到,好像這個郡守,也不是不能通的。

Advertisement

地方世家,尤其是像東郡這樣的世家分支,如果要發展壯大,最終跟本家平起平坐,靠在本地兼併土地,積累財富是不夠的。

土地終究只有那麼多,東郡又不算太大,靠兼併土地出頭,撐死了也不過是本家的又一個附庸而已。

因此,他們也要做,憑藉族中的青年才俊仕,在一方獲得名聲,幾代積累之後,就可以跟本家分庭抗爭了。

所以,相比於都城或者郡的本家,東郡的這些世家們,對於能不能仕,是相當在意的。

更別說,這次張溪一下子拿出了郡丞這樣的高位,以及一大堆書佐,掾,史,這樣的中層管理者的崗位,五個縣的縣令,除了那個倒黴的漢縣縣令掉了腦袋,剩下的四個還是跟本地世家有關係的人。

現在的東郡世家們,頓時看張溪就覺得順眼多了。

之前的那些作爲,大概是這個新任郡守殺儆猴的手段而已很正常,很正常。

對嘛,這纔是這個年代讀書人該有的手段,警示要有,好也要有,等將來大家混了嗯,嗯,不可說,不可說。

張溪一放位,東郡世家們立刻轉變了態度,從一開始的私下串聯,一起對張溪違,變了想辦法把自家子弟擡到高位上,爲一郡主

雖然張溪的本意確實是收買本地世家的人心,但張溪自己也沒想到,居然在無形中,破壞了世家們的臨時結盟。

現在的張溪,主要是在考慮,世家們推薦上來的這些人,到底才能如何。

郡丞的人選方面,主要是李家推薦的李球,以及楊家推薦的楊汰之間競爭。

李家是蜀中大姓,蜀大地的各郡幾乎都有分家,演義中勸降馬超,正史中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就是蜀李家的人,而且還不是都本家的家主,而是建寧分家的家主。

Advertisement

而這個李球,同樣是東郡李家家主的兒子,而這個東郡李家,又是從建寧李家分出來的,跟李恢那一家還有三代以的親戚關係。

從這個角度上可以說,李家是名副其實的蜀中第一世家。

也萬幸,東郡是劉璋在位的時候分出來立的新郡縣,這個東郡李家進東郡的時間並不長,也不過十幾年的時間,至東郡的影響力,還很一般。

至於楊汰嘛,是郡楊家推薦的。

楊家同樣是一個大型世家,在郡的影響力,僅次於嚴家和黃家,而且楊家基本不往都發展,而是一直呆在郡,最多也是分了一支到犍爲郡去發展,基本不離開郡附近的一畝三分地。

也就是說,這兩個人選,其實一個是剛進東郡不久的大世家分家推選出來的候選人,另一個是本地世家推出來的候選人。

說白了就是“強龍”和“地頭蛇”之間的競爭。

這要是二選一,張溪總得得罪一方。

李家的勢力很大,蜀之地,從南到北都有他們的分家,張溪也不知道這些分家和本家之間是不是都還算團結一致,但就衝李家這個量,張溪覺得,能不得罪就儘量別得罪。

東郡本地世家,張溪也不想太得罪,畢竟接下來的很多事兒,張溪都需要本地世家的支持。

因此,張溪琢磨了很久,最終任命李球爲郡丞,楊汰爲主簿一人一個職位,這樣兩不得罪。

郡丞是副手,主簿是書,兩個位置都跟郡守關係很近,位置也都很重要。

這樣應該是沒問題了吧。

反正張溪這邊是覺得沒問題了,但楊家和李家之間,顯然不那麼覺得。

沒幾天的功夫,楊汰就跟張溪推薦了好幾個“賢才”——犍爲楊戲,郡程祁。

李球也不客氣,直接推薦了自己的好友——新野鄧良,建寧張嶷。

很顯然,本地楊家和外來的李家,爲了安自己人,增加話語權,扛上了。

但張溪看到名單後,頓時覺得自己是隻兔子,窩了個草。

(本章完)

給朋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