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快!再快些!”
“三原城已破,涇危在旦夕!”
“涇百姓,在盼著你們!”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爾等所所食,盡皆民脂民膏,如今正是爾等出力之時!”
……
道上,一只兩千人的騎兵隊伍,正在不急不緩地行進。
一個三十來歲,文模樣的人,連聲催促,卻毫無效果,直急得滿頭大汗,雙目通紅。
他,正是北地郡太守皇甫嵩。
霍坦羌大舉攻打涇、三原,皇甫嵩這個北地太守當然著急。事實上,他比誰都著急。
不僅僅是因為,這兩座城池是他的治下,而且是因為,他的家眷從老家安定郡朝那縣人趕來北地郡投靠他,整好路過涇城的時候,被羌人的突然襲擊,圍在了城中。
雖然涇城的縣令皇甫云是自家人,定然會竭盡全力保護自己家眷的安全。但是,羌人可不管什麼皇甫家族,城破之后,玉石俱焚!
然而,皇盡管甫嵩比任何人都想解涇之圍,奈何,他手中實力不足啊!
就皇甫嵩掌握的那點子力量,連守住北地郡城馮翊都捉襟見肘,更別提救援涇、三原了。
沒奈何,他趕向護匈奴中郎將張奐求援。
張奐命自己的行軍司馬董卓,率領2000銳騎兵來援皇甫嵩。
不過,董卓有著自己的小心思,盡管皇甫嵩連連催促,這兩千騎兵的速度依舊算不上快。
“董司馬!”
皇甫嵩再也忍不住了,直接找到董卓,道:“羌人早已圍攻涇超過半個月,形勢危在旦夕。你不趕快下令全速救援,到底是何居心?”
“唉,皇甫太守有所不知啊。”董卓不慌不忙地道:“您也知道,這圍攻涇的是霍坦羌。霍坦其人,殘忍狡猾,足智多謀。如果我部全速前進,中了霍坦羌的埋伏怎麼辦?須知,速則不達啊!”
“胡說八道!我軍都是騎兵,偵騎四出,霍坦能耍什麼謀?再說了,這是在我大漢境行軍,霍坦就是有什麼謀,也難以逃我大漢子民的眼睛,早就有人來報了。”皇甫嵩也是知兵之人,厲聲喝道:“董卓,你別以為,我不知道你的小心思!”
“笑話,本司馬能有什麼小心思?”
“你是想著,霍坦羌多圍攻涇一日,就會多一天的損失。你趕到之后,殺敗霍坦羌人,也就更加容易。甚至于,你本來就盼著涇城破,那樣,羌人搶來的財,都將為你的戰利品。董卓啊,董卓,你還當自己是漢人嗎?你還當自己是人嗎?你為了發橫財,簡直把良心喂了狗!”
皇甫嵩這話,算是將董卓的小心思全部說中。
一抹驚慌之從董卓眼中一閃而過,態度卻越發囂張,道:““誒!皇甫太守,飯可以吃,話卻不能說啊!本司馬如此行軍,不過是為了小心羌人的詭計罷了,別無其他。即便在張奐張將軍,我也是這麼說!董某……問心無愧!”
“問心無愧?你……你是利熏心,喪盡天良!”
“隨皇甫太守怎麼想。”董卓越發強,道:“本司馬還可以說,皇甫太守心憂家人,因私非公,置朝廷兵馬之安危于不顧,辜負了朝廷的信任呢!”
“你……你……你……”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
董卓仗著兵馬都聽他的,一直耍無賴,皇甫嵩能有什麼好辦法?直氣得渾抖!
“我怎麼了?董某人一心為國,蒼天可鑒,日月可表!”
董卓滿臉得意之,心中已經在暗暗暢想,擊敗霍坦羌之后的朝廷的封賞,以及取得地厚戰利品了。
這可真是升發財兩不耽誤!
至于涇百姓的安危?那算什麼?能吃嗎?
……
……
然而,事實豈能盡如他董卓所愿?
“報!”
忽然,一名騎兵從遠方疾馳而至,翻下馬,抱拳拱手,道:“啟稟董司馬,皇甫太守,涇有信使到,帶來急軍!”
「歷史爽文」熬了個夜,李寬回到了大唐,成爲李世民的二兒子楚王李寬。他曾是長安城四害之首,是李世民口中的孽子。他是世家的眼中釘,又是勳貴的最佳合作伙伴。他是商人眼中的財神爺,也是匠人眼中的救世主。他是農業發展的助推劑,是科學技術的奠基者。他是番邦屬國的噩夢,是大唐開疆拓土的功臣。……且看李寬在“全才系統”的助力下,帶著大唐百姓走向奔小康的生活。
他,穿越至三國成為八歲孩童被童淵收養,與趙雲,張任和張繡稱兄道弟,於洛陽憑藉卓越的見識獲得蔡邕賞識,並成為蔡邕的門生,在虎牢關之戰與呂奉先大戰兩百個回合,從此聲名鵲起。他麾下謀士猛將無數,能與當世梟雄曹操一較高下。他終將成為統一天下的帝王,且看李元書寫屬於自己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