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娶個太監做王妃 第290章 感覺虧大了

《娶個太監做王妃》 第290章 感覺虧大了

齊鈺沒再和顧七多說什麼,他過來就是來看看這個顧家的子孫,至于他能不能見到楚梟和沐子言,他可不想手,楚梟自有他的主張。

###

楚梟說話還是很算話的,既然答應了沐子言就會履行自己的承諾。

第二天就帶著沐子言去找方丈了。

方丈年事已高,留著全白的胡子,面容慈祥,已然方外之人。

這樣的得道高僧竟然愿意賣楚梟一個面子,咱靖王殿下的臉真的不是一般的大啊!

至于沐子言的來意方丈也已經從楚梟的口中得知了。

“沒想到這位小兄弟年紀輕輕竟這般有見地。”方丈對沐子言說。

沐子言恭恭敬敬地拜了一下方丈,“晚輩哪里當得起方丈大師這般評價,易先生實乃高人,想來見他一面之人多如牛,只不過晚輩有幸得以被引薦罷了。”

方丈不不慢地搖了搖頭,“世人想見易先生,都是因為眾所周知他有過人的醫,但唯有小兄弟認得那潯天紅。”

潯天紅不是凡,一般人認不得,沐子言認得,也知道這東西難種,由此可見沐子言也是懂得不的人。

所以方丈才會夸沐子言一句“有見地”。

沐子言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晚輩不過是因為家學淵源,以及跟了一位博識的師傅,才有這方面的認識。”

“家學淵源,小兄弟祖上也是懸壺濟世的嗎?”方丈問道。

沐子言點頭,“是的,晚輩祖上幾輩人都是靠著醫人的本事過活的,晚輩便也繼承了這本事,只是學藝不,有辱家風。”

“那小兄弟的師父呢?”方丈問。

“家師并非醫卓絕之人,只是學識廣博,各方面都有涉獵,尤搜索天下孤本奇書,故而懂得較多。”沐子言回答道。

Advertisement

“阿彌陀佛,小兄弟是有此機緣之人,既得家學熏陶,又得名師引導,日后必。”方丈道。

“方丈謬贊了,晚輩著實不敢當!不敢當!”

沐子言聞言著實覺得不太好意思,子,哪里得了大啊,沒有敗壞師父的名聲就不錯了。

所以世人至今不知道玄道大師還有這個三弟子,怕自己說出去,師父的一世英名就讓給毀干凈了。

方丈看著沐子言一臉謙遜的模樣,淺淺一笑,道:“其實小兄弟想要見易先生不必如此麻煩,易先生雖然不輕易見外人,但是對于小兄弟這樣為了求學討教而來的,易先生還是會見的。”

啊?

沐子言楞了一下,然后明白過來,那位神的易先生不見外人,只是因為這些外人多為求醫而來,又或者是為了別的什麼其他的事

但是易先生還是愿意見這樣的同道中人的。

那……是不是意味著,本就不需要求楚梟幫忙,直接來找方丈,說明來意就可以了啊?

這麼一想,沐子言頓時就難了起來,那昨天費了那麼大的勁,扮那個模樣,這是……白罪了啊!

還不如不告訴呢!

覺虧大了!

“靖王和沐公子隨老衲來吧,易先生在禪房擺弄那些藥材,他平日里也沒有什麼別的好,只培育那些藥草是他最大的興趣。”方丈說。

沐子言和楚梟跟著方丈去了易先生住的那間禪房,也就是上次沐子言尋潯天紅尋到的那一間。

禪房簡陋,唯有門口擺放的那些植比較特殊,除了潯天紅,其他還有好些不易養活的藥材,想來這位易先生專研究這個。

沐子言看到了這個他期盼已久的神高人,他穿著一衫,坐在門口,而他的臉……

Advertisement

他的臉大半都毀了,看不太出本來的原貌,更重要的是他的一雙眼睛也毀了。

他是一個盲人。

知道這一事實的沐子言并無失,反而更加欽佩了。

“來的是靖王和那位對你種的潯天紅頗有興趣的小兄弟。”方丈同看不見的易先生介紹來人。

易先生點了點頭,“兩位請坐,招待不周還見諒。”

“易先生客氣了,能夠見你一面是我的榮幸!”沐子言毫不夸張地說道,“我從來沒有想過有人能將潯天紅這般難種之種活,發現此事之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先生一面,向先生討教一二,還先生原諒我的魯莽。”

易先生說:“無妨。”

雖然容貌盡毀,雙目失明,但是沐子言還是從這人的覺到很溫和的氣質。

沐子言不想,此人若是沒有毀容失明,一定是一個讓人覺十分親切的人。

易先生說:“難得小兄弟年紀輕輕就知道潯天紅,這植十分罕見,我這麼多年也才得了一株,十分幸運的是那株潯天紅已經結籽,雖說種植不易,我還是想要嘗試一下,一共二三十顆種子,也唯種活了這一株。”

易先生并沒有藏私,有人問起,他就毫無保留地說了出來。

易先生繼續說:“至于功的原因,小兄弟不妨去這土。”

沐子言上一次就想了,剛好被小沙彌打斷了,這回得了易先生的話,便更加仔細地查看了起來。

“最表面一層是泥,中間一層是沙,再下面……再下面是……”沐子言不敢隨意往下扣,只覺再下面的土不太一樣。

“最下面是石頭。”易先生說,“是比較大塊的石頭堆在下面,剩下的就如你所見。”

Advertisement

“原來如此,潯天紅通常只長在懸崖峭壁上,峭壁上泥土層很淺,往下是由石塊風化而的沙子,再下面是石塊,易先生這是完地模仿了潯天紅系的生長環境!”沐子言驚嘆道。

沐子言問:“那其他的呢,前幾日先生將它移到東廂房的池邊是為何?”

易先生答:“是風,此喜風,通風才能生長得好,前幾日我這禪房門口無風,倒是東廂房的池邊剛好有穿堂風過,我便將它移至池邊。”

沐子言:“妙哉妙哉,易先生真乃高人!”

易先生:“小兄弟你過獎了,我不過是恰巧知道它的生長條件,便嘗試著盡可能地模仿它的生長環境,剛好走運了罷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