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冷艷女將軍一抬眼,王爺他懼了 第296章 兩情相悅

《冷艷女將軍一抬眼,王爺他懼了》 第296章 兩情相悅

 “陛下,臣妾一心為著玦兒著想,可終究因為臣妾不是玦兒的生母,他總覺著是臣妾存了害他的心思,臣妾冤枉啊!”

 兩人你來我往的,吵得昭帝頭疼,昭帝剛要隨便找個理由,明臺便過來了:“陛下,微臣覺得定北王殿下所言有理,今日刺殺陛下,與毒害殿下的,極有可能是同一波人,

 而殿下作為害者,由他親自來查此案,再為合適不過了,況且殿下機智過人,查案也不比大理寺差。”

 莊國公也站了出來,“明相所言甚是,而且此案還涉及到了前朝,關乎到了社稷,單單只由大理寺來審理,還不夠格,由皇子來坐鎮,才可做到公正嚴明。”

 昭帝有些猶豫,裴皇后看出了昭帝的搖,故意說道:“玦兒,雖然你打仗在行,但從未手過查案,萬一什麼也查不出來,豈不是在平白浪費時間?”

 “父皇,兒臣在此立下軍令狀,若在七日查不出幕后真兇,兒臣便任憑父皇發落,絕無二話!”

 昭帝見祁玦的態度如此決絕,也知道他這小兒子,一向軸得很,一旦認定了一件事,便是撞破南墻也不會回頭。

 “既然小九你如此堅持,而且今日你也險先出事,這兩件案子便由你來審理……”

 話還沒說完,裴皇后突然接了一句:“陛下,恕臣妾說句不好聽的,之前在席面上,只要是有眼睛的都能瞧得出來,玦兒對那個晏明珠的態度很不一般,若只是由他來全權審理的話,

 他真的能做到公正嚴明,不偏不倚?不過國公爺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有皇子在的確是能起到震懾的作用,不如,讓璽兒也一同主審,如此一來,也可互相監督,事半功倍。”

Advertisement

 莊國公一聽到這話,直皺眉,裴皇后連二連三的出來攪事,不是心虛就是有所瞞,今日之事,必然與裴皇后有不掉的干系!

 “陛下,皇后娘娘的提議恐怕不妥,太子殿下從未理過這種事,不論是經驗還是能力,恐怕都無法勝任……”

 話還沒說完,便被裴皇后一聲冷笑打斷:“國公爺,你為玦兒的親外祖父,抬高自己的外孫也可以理解,但如此貶低當朝儲君,才是真正的不妥吧?”

 “太子殿下有多本事,皇后娘娘的心里,比任何人都清楚吧?太子殿下不來拖玦兒的后,微臣便算是謝天謝地了。”

 “莊國公,太子可是儲君,你為一個臣子,竟敢對一國儲君出言不遜,那便是對陛下不敬,陛下,您要為璽兒做主啊!”

 “既是儲君,就應該要時刻接世人的評判,俗話說忠言逆耳利于行,若是連一句批評之語都聽不進,反而只認為是旁人的錯,長此以往,這將是國之不幸啊!”

 眼瞅著兩個人爭吵了起來,昭帝剛想要和稀泥,便聽祁玦淡淡道:“太子皇兄可以加,不過,只能作為副審,若是皇后娘娘覺得不

 那便太子皇兄也在父皇的面前立下軍令狀,若是太子皇兄敢立,兒臣倒也不是不可以與他一同主審。”

 莊國公有些擔憂,還想說什麼,不過祁玦輕緩的朝他搖了搖頭,示意他不必擔心,一切盡在掌握之中。

 呵,祁玦,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你偏要闖,讓你這個小雜種和莊妃那個賤人笑了這麼多年,這次該兒子笑了!

 “璽兒畢竟沒有查案的經驗,既然玦兒你如此信心十足,便由你來做這個主審,讓璽兒在旁輔佐你便。”

Advertisement

 祁玦冷笑一聲,貪心不足蛇吞象,敢做卻又不敢賭,可笑至極。

 見雙方暫時達協議,不再爭吵了,昭帝這才下了道圣旨,由祁玦擔任主審,太子為副審,與大理寺一道,在七日查清刺殺案與中毒案。

 從寢殿出來,莊國公第一時間找上祁玦,“玦兒,今日之事一看便知與太子一黨有不掉的干系,讓太子加,到時他必然會從中作梗,若七日之無法找到實質的證據,這將對你極為不利!”

 “外祖父且放寬心,孫兒心中自有謀斷,母妃今日了驚嚇,就勞煩外祖父去華清宮一趟,代孫兒說一聲,孫兒還有要事辦,待空閑了再去看母妃。”

 莊國公一眼就看穿了他的真正用意,“你特意把你母妃支開,便是怕你再向陛下請旨,會不同意,如今來個先斬后奏,又怕去華清宮會聽嘮叨,所以把我支過去,分散火力?”

 祁玦笑了下,坦然承認:“知我莫若外祖父是也,如此,便辛苦外祖父了。”

 “玦兒。”

 莊國公往四遭看了看,確定旁邊無人之后,才往前一步,拍了拍祁玦的肩頭,低聲道:“不論發生什麼,你的命安危最為要,要記住,你所肩負的,不止止只有你一人。”

 “孫兒明白。”

 剛與莊國公分開,又被另一道聲音給住:“定北王殿下,稍等。”

 追上來的,是明行簡,在走到祁玦跟前后,明行簡二話沒說,先朝著他拱了手,行了一個謝禮。

 “多謝殿下不顧個人安危,站出來接下了此案的主審權。”

 祁玦單手負于背后,淡然的看著面前之人,薄輕吐:“本王為本王的王妃洗,這是理所應當,明大公子是以什麼份,來本王的跟前道謝?”

Advertisement

 明行簡聽得直皺眉,“定北王殿下,晏姑娘還是個未出閣的子,為的清譽著想,請慎言,若是傳揚了出去,殿下份高貴,對你自是不會有什麼影響,

 但卻不一樣,旁人只會借此詆毀嘲笑于,若殿下真為好,此類的話,日后便莫要再提。”

 “本王行事,何須用得著旁人來教?何人敢在背后議論,本王便割了他的舌頭,再者,本王既說出了口,便必然會付諸于實踐,不久的將來,還要請明大公子去王府吃杯喜酒。”

 明行簡心中有些惱火,“殿下,晏姑娘與旁的姑娘不同,即便你貴為皇子,也不能強迫,做不喜之事!”

 “你怎知會不喜?是什麼子的人,本王比你更清楚,若非兩相悅,本王自也是不舍得強迫做任何不悅之事。”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