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逍遙小儒仙 第657章:祭壇,偷梁換柱

《逍遙小儒仙》 第657章:祭壇,偷梁換柱

收獲一座祭壇,李長安的心相當之好。

雖然太昊說,這背后肯定有巫尊坐鎮。

但這種事也不能因噎廢食。

大不了直接跑路,反正還有太昊頂著。

只要能建立屬于自己的祭壇,所有冒險都是值得的。

距離最終的五族大戰,還剩四年多一點。

此時再不拼命提升,還能有什麼機會?

難道就眼睜睜等死嗎?

自己這四品,終究還是太弱了。

面對三品,依舊力有不逮。

哪怕手段再多,可絕對實力的差距,不是靠層出不窮的手段,就能抹平的。

拼盡全力,只能勉強破防。

這得打多次,才能真正擊傷?

自己就算靠著速度,可以出手百上千次。

但對方只要能有一招擊中自己,那就足夠了。

祭壇,與神圣有關。

助自己快速邁三品,想必不會有什麼問題。

回到幽冥王城。

李長安開始對比太昊的祭壇,與手上這座子祭壇做對比。

規則線在他的眼中流淌。

規則與規則之間,哪怕是切角度不同,都會造截然不同的效果。

所以就算有紅塵重瞳,想要完全復刻一座祭壇,也是一項難以想象的浩大工程。

時間悄然流逝,

一個月后,

李長安再次從外面歸來,拿出了另一座子祭壇,“果然,那個蠱神正在迅速擴張,想必是發現了什麼。”

太昊正在借助祭壇不斷凝練屬于自己的神力,并借助神力,幫助自己迅速突破。

如今的他,已經功邁二品巫尊之境,并且因為擁有神力,修行速度一日千里。

這神力,李長安很悉,和祖巫不說一模一樣,那也是相差無幾。

當初得到的那滴祖巫,估計就是祝融祖巫祭壇里,凝練出來的一滴神力。

Advertisement

“天地即將大變,一些本應在時空長河里老去的存在,又不甘寂寞,想要跑出來了。”

聽到太昊這麼說,李長安不面部搐,扯了扯角,“要說不甘寂寞,你才應該是先驅吧?”

太昊搖了搖頭,“這不一樣,我當年沒有神,即便回歸,也影響不大。”

“可一旦神,與這方世界牽扯過大,稍有不慎,就會對世界造不可挽回的損傷,所以圣者離去,不能再歸來。”

說著,他瞟了一眼李長安帶回來的子祭壇,

“我之所以能搭建屬于自己的祭壇,是因為當年我距離神只有一步之遙,已經可以窺探神圣的奧。”

“那蠱神,當年應該就已經神,不過如今不知用什麼手段,重現世間。”

“可祭壇供奉的是祂,必然也與神圣有關。”

“你的底蘊深厚,甚至比當年的我強了數倍不止。”

“但想要擁有自己的本命祭壇,幾乎不可能。”

李長安盤膝坐下,他的面前擺了兩座子祭壇,“所以,你的意思是……?”

“我可以剝離出一座子祭壇給你,未來我神,你就可以為神使,一人之下,億萬人之上。”太昊很認真地說道,

“想必你也察覺到了天地大變在即,所以才會如此不眠不休地修行。”

“但時間太張了,你想要窺破神圣的奧,要花多長時間?一年?兩年?還是五年?”

李長安不置可否地挑了挑眉,“這麼輕易就放棄,那可不是我的風格。”

“等我放棄后,再找你要一座子祭壇。”

在他的識海中,有一座祭壇虛影,正在緩緩旋轉。

只是這座祭壇,并不完整,依然存在諸多缺陷。

可即便如此,要是讓太昊知道,必定會被驚的連話都說不出來。

Advertisement

一個月以來,三大元神除了取古星之力淬煉自外,其他大半力,都放在了參悟祭壇上。

大日如來的破妄金眸,察天地規則堪稱無解;

幽冥帝尊的業障黑眸,可以看穿規則運轉背后的力量流

太上紅塵的紅塵重瞳,綜合二者之力,并且提供更深層次的規則運轉軌跡。

三大元神的所有悟,皆匯聚于本尊之

識海中,金丹在汪洋般的法力中沉浮。

上方羊脂玉書始終散發著淡淡的暈,穩固識海。

當祭壇出現后,羊脂玉書似乎有了反應,但最終并沒有太多的作,始終高懸在識海上方。

李長安凝練的這座祭壇,并非四方祭壇,而是形了正三棱錐的模樣。

三大元神各占一面,下方則有識海托底。

晶瑩剔,好似一顆規則的水晶。

瑰麗的驚心魄。

上面的每一條紋路,都需要仔細比對,然后小心雕琢,稍微出一點錯,就有可能影響到其他紋路。

這樣的浩瀚工程,如果不是擁有三大元神,除非真的步神圣之境,否則誰也別想完

李長安看著面前兩座簡陋子祭壇,突然手,截斷了其中一座子祭壇的規則。

“咔嚓。”

清脆的聲音響起,其中一座子祭壇上,頓時出現了一塊裂紋。

太昊猛地睜開眼,看過來。

李長安的作,并沒有因為子祭壇上的裂紋而停止,而是繼續出手。

一次次截斷上面的規則線。

僅僅只是子祭壇,所以其中蘊含的規則線,并不如天地規則那般堅韌。

子祭壇上,一道道猙獰的裂出現。

李長安截斷規則線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最終,

“嘩啦……”

一座子祭壇,竟然被他生生拆了數以千計的碎塊。

Advertisement

他拿起其中一塊,眼中開始呈現其中的規則,隨后開始比對旁邊相同的完整子祭壇。

一塊看完,就換下一塊。

識海中,原本已經有了雛形的祭壇,也開始有了些許改變與補充。

“果然,只有拆解開來,才能看清部的規則排列。”

李長安一次次拿起碎塊和完整祭壇進行比對,似乎終于找到了合適的參悟之法。

太昊也似乎被其作吸引,靜靜看著他的作。

又一個月后,

李長安放下手中最后一塊祭壇碎片,緩緩閉上了雙眼。

識海中的祭壇,幾乎快要徹底型。

基已經搭建完,但還差自己的神

各有各的稱呼。

太昊當年修的神道,稱之為神

如果換便于理解的稱呼,便是自所修之道。

因為每個人修的道,都不一樣。

哪怕修的全都是文道,但文宮不一樣,文箓不同,文法也不一樣。

那麼自的道,自然就截然不同。

武道亦是如此。

但這些,對李長安而言,并非全部。

他現在走的路,已經找不到太多合適的參照。

想要在祭壇上烙印下自己的道,很難。

必須要重新梳理一遍自己的修行之路。

因為將來收集香火供奉時,需要讓其他人也可以跟著修行。

類似于文道中,詩文傳世,收集名的概念。

那實際上,就是變相的收集香火供奉。

天下人傳誦的詩文,不就是在供奉香火嗎?

突然,李長安意識到了一個問題。

他的心里,仿佛有無數道雷霆炸響,震的他靈魂都在戰栗。

“自古以來,那麼多口口相傳的詩文,聚攏起來的名,如果真是香火的話。”

“那麼多香火,去了什麼地方?”

“文士沒有得到香火,有的只是在文圣榜上攪天下氣運,產生文氣。”

李長安微微瞇起眼,“這特麼……有點像是在梁換柱啊……”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