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玄幻奇幻 天工奇譚 第297章 沾沾自喜

《天工奇譚》 第297章 沾沾自喜

辛夷道:“你說的此為一意,還有二意。”

“這二意麼,‘凳不離三’取的是桃園三結義的典故,三有忠義之象征,寓意是坐在這條板凳上的人,是兄弟,是好友,有手足之之意。‘門不離五’五象征五福臨門,百姓認為此為吉。‘床不離七’又有‘床不離妻’之意,寓意夫妻同床偕老之意;‘棺不離八’八和發是諧音,棺和是諧音,有升發財之意,人間俗人,誰不喜歡?‘桌不離九’九與酒是諧音,說的是在這張桌子上吃飯,有飯必有酒,也寓意了主人待客熱,家中富有,還說明了這家的親戚朋友多,預示家族興旺,常常賓客盈門。總之都有好之寓意所在。”

辛夷停頓了下來,心想,考的過于偏了,當考他一些常識:“魯班尊稱?是何出生?”

符羽答:“魯班,百工圣祖也,姬姓,公輸氏,名班,人稱公輸盤、公輸般、班輸,尊稱公輸子,又稱魯盤或者魯般,般和班同音,故人們常稱他為魯班,字依智,出于世代工匠家庭。”

辛夷問:“圣祖魯班曾創哪些制工工?那些生活工?哪些攻城利?”

符羽答:“鉆、刨子、鏟子、曲尺,鋸子,墨斗等等等等。生活里常用到的如石磨,傘,打井等等等等,兵如云梯,鉤強等等等等。”

“我再問你,魯班制井,分為幾種?”

“井壁以石砌壘的為石井,以磚砌壘的為磚井,以陶環套接的為陶井,以沙灰捶抹的為灰井,以木材構架的為木井。”

一問一答,甚是流暢,連一點磕絆都不曾有。

一旁聽著的江川暗暗吃驚,他深知夫子所問并非全部出自《魯班書》上的記載,而符羽卻也能對答如流,可見,他并非像他表現的那般對制工興趣缺缺,實則暗中溫習,是個要強,不服輸之人。

Advertisement

相比起江川,吳景灝的反應,則是大為震驚,原本他以為符羽定是一問三不知,落得院長辛夷一通臭罵,沒想到竟還看見了辛夷眼里有一閃而過的滿意之,也許是自己看錯了。

辛夷“哼”了一聲,聲線依舊嚴厲地道:“為科英學院學子,這些是最淺顯,最基本的東西,記住了是理所應當,記不住才人笑話,你不必沾沾自喜。”

他頓了一下,又道:“水是萬之源,水井的作用不僅是獲取生活用水,還能防火,灌溉,保存食。我再問你,為何要在井上筑井亭,建井臺?”

這一次符羽沒有立即回答,似乎是在思索,吳景灝只道是難住了他,悄悄松了一口氣。

辛夷“哼”了一聲:“這麼淺顯的問題,便答不出來了?”

符羽著下,視線看向辛夷的時候,在吳景灝上略作停留,邊便浮起了皮里秋的笑意:“夫子,學生一開始就說了,學生能記住的,不過就是十之二三,這已經超出學生的知識范圍啦,頭都要想破也想不出來啦。”

江川暗暗扯了扯角,一旁看戲,看他怎麼往下演。

辛夷便將目移向了江川,正要江川告訴他答案,這時,站在他邊的吳景灝卻突然話進來,頷首施禮,道:“夫子,學生對此倒是略知一二。”

辛夷略震驚地道:“那你說來聽聽。”

符羽懶洋洋地往樹上一靠,斜著眼睛看他,學著辛夷的口氣:“那你說來聽聽。”

吳景灝倒也是無妨,辛夷卻狠狠瞪了他一眼,嚇得符羽趕乖巧地站直了。

吳景灝娓娓道:“夫子,學子記得沒錯的話,在井上筑井亭建井臺的目的,是雨天防止地面上的污水漫,風天減地面上的塵土吹人,目的是有助于用用水的清潔與安全,此為一意,二則是,井之凹陷,井口平行地面,皆有潛在危險,如夜行落井、酒醉落井、盲人落井、稚落井等等,筑井臺可以減輕這些潛在之危險。井臺之上,圍以井欄,覆以井亭,則是加強井臺保障安全。再如井臺的形狀,有方形、圓形、六角形、八角形,材料以木料鑲口,磚砌、石砌,或者整塊石頭雕鑿形,是為觀之用,若為了更安全之考量的話,還會加上井蓋來減污染保障安全。”

Advertisement

他一口氣將井亭亭臺連同井蓋的作用全都說了出來,辛夷眼神贊許,頗為欣賞地看著吳景灝,問道:“你讀過魯班書?”

吳景灝頷首施了一禮:“回夫子的話,學生并未讀過魯班書,只不過,在學生小的時候,家中掘過一口深井,學生好奇,便問了筑井的工匠相同的問題,工匠們如是跟學生這麼說過,學生便記住了。”

辛夷滿意點頭,問吳景灝:“你說你對井有所了解,我便考考你。”

吳景灝施禮:“夫子,請講。”

辛夷道:“水井開鑿要注意哪些問題?”

吳景灝道:“水井開鑿選址有二,一有泉源出之地,鑿井之當山麓為上,蒙泉所出,適宜,向之地次之,曠野又次之。二無泉源出,則要判斷有無含水層,可用氣試,用盤試,用缶試,用火試。井與江河、地脈貫通,其水深淺不等,要度天時旱澇。掘井要辨土,判斷水源其味,若逢赤埴土,其水味惡,逢沙土,其水味淡,若逢黑漬土,其水為良,逢到沙中帶細石者,水最良。”

辛夷不住點頭。

符羽也學著他不住地點頭。

辛夷見了,只覺頭疼。

不過,這會兒辛夷還沒有見識到他大鬧天宮的本事,他只是煩惱,這麼一個祖宗怎麼就來了科英學院?到底是如圣上說的那樣,是他自己選擇,還是皇命不可違,不得不來科英學院?帝王家與尋常百姓不同,皇子喜歡制工,那是喪志之舉,無論如何,都意味著,遠離權力中心,自斷前途。

這麼一想,倒有些惋惜,想他能在青州那樣一個學風蔚然之地,以第一名的績考進尚方書院,多也算得上是個年天才。

辛夷不自地放緩了聲音,授業解道:“挖深井是圣祖所創,在此之前,大都是臨掘井,臨時挖的井便沒有那麼多的講究,隨一挖便是,井口低于地面,就會有污水流到井里,免不了喝了之后就會生病。圣祖便在井上筑了井亭,建了井臺,加井蓋則更加行之有效的方法,自此有此類事發生。掘井也是一門手藝活,老百姓常言,吃水不忘挖井人,一口井養活祖祖輩輩之人,挖的好了出的是良水,世代益,挖的不好,出的是苦水,幾輩子喝的是苦水。掘井如此,做人亦是如此。”

Advertisement

他頓了一下,接著又諄諄教誨:“制工的經驗皆是來源于生活,千萬不要因為能背上幾本書,便沾沾自喜得意揚揚,那樣遲早會自取其辱,要做匠人,就要善于從生活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不能從生活中汲取經驗和教訓的人,此生很難為良匠。”

符羽聽著聽著子又靠在了樹上,心想,辛夷怎麼也跟讀書臺的老夫子一樣,都喜歡說教?多怪吳景灝,夫子明明考的是我,你一個翰林學院的,偏要自作聰明跳出來回答,夸夸其談,好像就他懂似的,擺明這是要我好看來著,害得我在這聽辛夷講了半天的大道理。

符羽道:“夫子,既是經驗和教訓重要,夫子為何還要讓我們抄書背書?”

辛夷“哼”了一聲:“吳學長,你告訴他。”

吳景灝道:“夫子這麼做的目的是就是要告訴諸位,九層之臺,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江海……”

符羽聽他說著不著邊際的話,就覺得頭疼,趕打斷道:“夫子適才的意思,明明說的是紙上談兵不如力行。”

吳景灝道:“夫子的意思是讓我們讀書開闊眼界,不是讓我們死讀書。”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