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 第174章 奔赴豐京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 第174章 奔赴豐京

誰也沒想到,就在這大喜的日子,特意帶走王玉瑤去泰山祈福的王扶風回來了。

還是那個弱柳扶風,袂翩翩的年郎,但瘦了些,子更單薄了。

也許是著急歸來,也許是趕著祝賀,王扶風的大袖上還有些泥點子,卻毫不掩他清逸的風姿,反而讓他不染塵埃的氣質,多了幾分人間煙火味。

“扶風兄。”許默拱拱手,承了他這一片誼,“這些時日,辛苦你了。”

王扶風淺笑,目中有欣,有贊賞,亦有艷羨。

雖然不想承認,但破敗的子真的是拖累,他不過是去泰山祈福兩月,又著急趕了幾天路回來,便有些撐不住了。

真羨慕這兄妹幾個啊。

他們從村口破廟走到十里鎮,再到斜縣,又到安水郡。

往后,他們還會去京,去北疆,去無數熱的城池,去品嘗人間百味,去看不同的風景。

而他,要麼站在安水郡,遙他鄉。

要麼化一捧黃土,揚向遠方。

偏偏這是大喜的日子,并不適合傷。

王扶風收起心底的黯淡,重新揚起笑容,“不論如何,都得祝賀許兄,也要謝長宴小兄弟,這段時間辛苦你了。”

被點到名的長宴上前兩步,把對牌中饋還給王扶風,“賬目都在管家手中。”

“對于你們兄妹,我信得過。”王扶風卻沒有任何查賬的意思,“這次我是先行趕路回來的,其他人稍慢些,最多十天就會抵達安水郡。”

這段時間沒了賀郡守的打,又有方家的扶持,孫家正在逐漸恢復,儼然有了當初世家的模樣。

王玉瑤的依仗越來越多,這對他們兄妹并不是好事

偏偏雙方結下的梁子又無法轉圜,這幾乎是一個必爭的死局。

Advertisement

許默著弟弟妹妹尚稚的小臉,又看了看悉到骨子里的簪花小院,聞著作坊飄來的濃郁臘味,心中思緒萬千。

有些早就松土,萌芽的思想,此刻逐漸膨脹,再到徹底綻放。

“或許……是時候離開了。”他嘆息出聲。

王扶風聞言抬起頭,眼底閃過一預料,又出遮掩的悵然。

“離開?”弟弟妹妹們驚訝極了,異口同聲問,“大哥為什麼要離開?”

姜笙的作坊在安水郡。

鄭如謙的別院和生意在安水郡。

溫知允的醫館在安水郡。

長宴什麼都沒有,但他的哥哥和妹妹都在安水郡!

為什麼要離開?

怎麼可以離開?

姜笙覺得自己又要哭了,但為了不為眾人印象里的小哭包,強忍住了自管竄到鼻腔的酸,只輕聲道,“我們答應三哥,要在安水郡等他回來的呀。”

“我們要是走了,他回來找誰啊?”

小姑娘稚的詢問,回在眾人耳邊。

誰都回答不出,包括許默。

他們的確是想在安水郡等待方恒,但安水郡也確實荊棘叢生,讓人無法安穩生活。

思來想去,許默拿出最正當的理由,“來年二月,便是會試,我要京赴考。”

王扶風閉上了眼簾。

姜笙瞪圓了眼珠子。

會試又稱春闈,乃舉人考進士的重要關卡,過了會試就是貢生,等最后過了殿試,那便是妥妥的進士老爺。

科舉的盡頭就是進士,若是出類拔萃的學子,當年就可在職,從而踏仕途,開啟無限明未來。

大哥許默的優秀,整個簪花小院無人敢否認。

讓他一個人去京赴考,姜笙也絕對不放心。

可想到離開安水郡,三哥孤零零地回來,卻誰都找不到的茫然樣子,姜笙心里就難

Advertisement

的腦海中突然支起來一個天平,左邊坐著三哥,右邊坐著大哥,左右搖擺,來回不定。

良久。

鄭如謙的小腦袋,輕聲道,“我們可以給老三寫信,告訴他去京找我們呀。”

姜笙驚喜地抬起頭,“真的嗎二哥,我們可以給三哥寫信嗎?”

鄭如謙撓頭。

其實他也不知道可以不可以,剛才的話就是純粹哄妹妹開心。

但是著妹妹信賴的目,鄭如謙暗下決心,無論如何這封信也要送到北疆,最好貨也能帶過去,給老三添補點資。

“能,一定能。”年鏗鏘。

姜笙笑了,所有的糾結輾轉釋懷,終于做出這個艱難的決定,“好,我跟大哥去京。”

已經分一位哥哥分別了,不想再跟另一位哥哥分別。

“我也去。”鄭如謙擺出姿態,“雖然安水郡的生意還沒穩定下來,但是能去京拓展生意,我到很開心。”

溫知允毫不遲疑,“哥哥弟弟妹妹們在哪兒,我就在哪。”

溫氏醫館只是為了保護他們才開的,如果他們不在,這個醫館將沒有任何意義。

落在長宴上,這個最無長年攤攤手,連話都懶的說。

誰會舍得跟家人分開呢。

除了三哥這個傻蛋。

既然所有人都沒有意見,那就可以放手去準備趕赴京的事宜了。

首先是作坊,姜笙詢問了張啟全夫婦的意見,得知他們愿意留守在這里,便放手給他們。

讓人意外的是張香蓮,居然愿意跟著孩子們去京。

臘味和白水面的技劉翠已經掌握,可以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周邊城池。

張香蓮笑著道,“那我去京,把臘味帶過去,也開一個作坊。”

Advertisement

話是這麼說,分別即將到來,兩姐妹還是抱頭痛哭了一場。

鄭如謙那邊也理著,龐大山兄弟繼續維持安水郡的運菜事宜,汪小松汪小竹兄妹都愿意跟著去京,但是安水郡還有生意沒理完,汪小松決定多留幾個月,等一切穩定后再趕去京。

溫氏醫館繼續開著,溫知允詢問醫們,愿意跟著走的就簽契,不愿意走的繼續留在溫氏醫館做醫,只是沒了坐診大夫。

許默給邊文軒送了消息,給爹娘上了香。

鄭如謙給龐縣令送了消息,又叮囑龐大山經常給龐縣令送些臘味,還不忘給兩個悠然居的掌柜道別。

溫知允則去拜別吳大夫。

十天過后。

王家浩浩地回安水郡。

簪花小院的眾人立在安水郡城東位置,昔日他們送別前任安水郡守,如今眾人送別他們。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