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 第237章 二哥的高光時刻

《撿了五個哥哥后,京城無人敢惹》 第237章 二哥的高光時刻

一番對壘,兩敗俱傷,三懷心思,四散奔逃。

姜笙從悠然居走出來的時候還有點發懵,仰起頭問,“二哥,剛談好的合作,不要了嗎?”

“不要了。”鄭如謙擲地有聲,“從一開始是京人驕傲,現在是世家矜貴,合著咱們小老百姓活該被瞧不起唄。”

既然是做生意,雙方就應該立在平等的位置上。

雖然這不可能。

如果說京人的驕傲是骨子里的,那世家的矜貴就是世代相傳的。

他們家世不菲,他們揮金如土,他們著最高端的教育,站在社會的最頂層,還要鄙夷底層人的舉止與行為。

可誰愿意生來就是底層人呢。

如果把這兩撥人調換位置,底層人可以被教育尊貴的頂層人,頂層人卻未必有底層人活的彩。

“不同人有不同的活法,真正的教養應該是容納這個世界的參差,而不是仗著自己的矜貴,去鄙夷那些不如自己的人。”鄭如謙洋洋灑灑,語氣隨意。

姜笙認真地點著腦袋,小臉上都是信服。

不知不覺,二哥哥也開始綻放屬于自己的魅力了呢。

“不過……”鄭如謙語氣一轉,“江家那個小娘們可真不是東西,還不許悠然居跟咱們做生意,真是屎殼郎打哈欠,一張臭。”

姜笙,“……”

“二哥。”心破碎的小姑娘弱弱地問,“你這樣得罪江家,不怕遭報復嗎?”

怕嗎。

怕啊。

鄭如謙笑了,“就算是要遭報復,二哥也不能看著我們家小妞妞被欺負,大不了魚死網破,誰都別好。”

看著姜笙的笑容凝滯,知道這小姑娘又開始擔心了。

鄭如謙趕恢復正經,“放心吧,不會的,還有個哥哥呢,剛才發生那麼激烈的沖突,哥哥都沒有站出來幫忙,可見并不贊同。”

Advertisement

“真的嗎?”姜笙牽著他的手,疑發問。

鄭如謙一臉認真,“當然是真的,只不過他妹妹會怎麼跟他鬧,我就不知道了。”

畢竟外人都能看出來的事,當事人又豈能覺不到。

兄妹倆手牽手,等待姜四驅車,趕往天街口。

九珍坊今兒正式營業。

起初鄭如謙的營業理念是:在不夸張的基礎上,用新意抬價,多賺些錢。

但新鮮能維持的時間太過短暫,再新奇的玩意賣多了,百姓們都會習以為常。

張姑姑間費勁心思地推出新的糕點,也只能勉強維持著九珍坊的生意尚可,并不能達到大賣特買。

從河北郡回來以后,鄭如謙改變了經營理念,認為薄利方能多銷,本比抬高售價更能提高利潤。

過年那幾天,他跟張姑姑商量了下鋪子糕點的價格,一致認為不能降低價格,避免前頭購買過的百姓不滿意。

但可以加贈。

比如糯米棗糕從買一斤贈半斤,改了買一斤贈一斤,實際劃算下來一百五十文一斤,在糯米市場價八九十文的基礎上,稱得上價廉。

原本賣到三五十文的糖葫蘆,也都用上了買一贈半,或者買一贈一的降價理。

就連新推出的糖炒栗子,都只賣到三十文一斤。

這直接導致原本就人流廣泛的天街口直接堵塞,姜四趕了半天的馬車都過不去,只能哭喪著臉道,“二公子,姑娘,你們走過去吧,馬車實在是不了。”

姜笙表示理解,從馬車上跳下去,依仗著小而靈巧的姿,在煩躁的馬車旁穿梭,最后功抵達九珍坊門口。

苗招英正在屋檐下熱火朝天地炒栗子,跟前排了一整條長龍,全都是墊著腳穿的京人。

Advertisement

那些往日里高貴到不行的土著,因為一口綿香,徹底折服在外地人跟前。

他們有耐心排隊等半個時辰的,有大家族里的家仆,也有隨便買上兩口,發現好吃又重新排隊的。

隨著苗招英把栗子炒出鍋,先行過濾出兩斤,大丫在旁邊靈活利索地用油紙打包,給隊伍中的第一。

那人迫不及待地抓起一顆,在眾目睽睽之下剝皮塞進里,最后長嘆一口氣,“買了。”

稀奇見的糖炒栗子,口又香又糯,偏偏還只賣三十文一斤,這誰得了。

排第二的直接要十斤。

苗招英笑著搖頭,“這位公子,咱們板栗有限,每人只能買兩斤,您要是還想吃啊,等東家把板栗運回來了,給您吃個夠。”

這話有理有據還帶臺階,人聽了心里就舒坦,哪怕是兩斤也愿意。

很快,一鍋炒栗子就沒了。

苗招英重新倒進生板栗,力翻炒。

排隊的京人出奇乖覺,沒有吵鬧,沒有爭執,全都靜靜等待。

姜笙面對此此景,下意識從懷中掏出溫熱的栗子,剝開一塊,扔進里。

綿與糯香在舌尖回終于心滿意足。

以糖炒栗子的歡迎程度,就算得罪了悠然居,也會有人搶著跟他們做生意的。

“二哥。”小姑娘想起什麼,“你有去運新的板栗嗎?別回頭賣嘍。”

“放心吧,高家兄弟過完年就會直接去運。”鄭如謙的頭,“最多二十天就能帶回來兩千斤的板栗。”

兩千斤啊。

聽著多的,實際上還真賣不了多久,所以鄭如謙才會設置“限購兩斤”。

在河北郡進價三文的板栗,千里迢迢運送到京,再制糖炒栗子,只賣三十文一斤,圖的已經不是利潤,而是口碑。

Advertisement

京的百姓每每走親訪友,或者貪犯饞,腦海中第一時間浮現的就是“九珍坊”,那才是真正的功。

糖炒栗子只是個開頭,往后會有更多的異鄉味,也會有更多的百姓為九珍坊的忠實擁躉。

這是鄭如謙生意的重點轉折,也是他敢于跟悠然居分割開來的底氣,更是他宏偉商業版圖的開篇。

周圍馬車濟濟,人群擁,步履艱難。

可鄭如謙置其中,仿佛立于山巔,傲然出塵。

他滿的自信,任當初斜縣的誰看到,都得震驚張大

唯獨落在一個人的眼里,只剩下滿眼笑意,以及一句“臭小子”。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