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從開封撤離的整套流程,已經接近尾聲了。這幾天裡,郭寧一直駐在開封以北,親切地勉勵將士,頒發些額外的賞賜。期間只有一次,他去了陳留,送別前來助戰的紅襖軍餘部衆將。
隨著整個南京路易手,夾在山東和河南之間的幾個零碎軍州本沒有自立的可能,紅襖軍留在山東的所有餘部,必須徹底融定海軍,沒有第二種可能。
時青、霍儀等幾人雖都同意臣服郭寧了,但在自家的職待遇、部屬們納軍戶系管控的條件上,提了很多匪夷所思的要求。劉二祖和彭義斌、郝定幾人爲此往復斡旋,在耶律楚材面前費了許多脣舌。
好在這些事沒耽擱多久,紅襖軍的餘部私心或者重些,卻不是不知死活。達協議以後,他們率軍折返山東西路,立刻就會按照都元帥府的要求進行整編。
既然結果讓大家都很滿意,郭寧也及時往陳留走了一次,既與紅襖軍出的將領們聯絡了,也向普通將士們展現了重視,讓將士們對自己日後的前途放心。
其它時間裡,他依然回到原,送別去往河北、中都等地的將士。
如果船隊還在的話,其實很多將士們可以沿著黃河乘舟東下,直放淮、楚州一線,然後轉乘海船,經漣水海,再經海路去往中都路、北京路等地。這條路線雖長,卻最是快捷。
但因爲這一仗打空了軍府的積蓄,天津方面隔三差五行文,催促歸還船隊,以恢復各地的資調度。另外,海船也早都歸還商行,用於和南方的貿易。
所以,絕大部分的兵馬還是得按著過去數十年裡大軍南北行經的道路,先過黃河,再沿著河一路向北。大軍陸續起行,經過的始終是郭寧日常駐足的驛站。
不過開封戰事結束了一個月,兵馬已經走得差不多了。昨天只經過了兩個都將所部,今天明天行過此地的,倒是包括完斜烈、移剌阿等人在的真降衆,中還了一個完從坦。
此君原先是開封朝廷任命的潼關鎮守元帥,郭寧特許他不必跟隨大隊到中都去,且在開封休養。待李霆率部回返以後,他會作爲李霆的部將,一同深秦隴,以圖立功報效。
既然今日來的主要是真人,郭寧難免有些懈怠。
他這會兒也不上院牆探看了。他在驛站院落裡,一株大槐樹下鋪開了氈布,盤膝坐著,翻看幾本小冊子。
小冊子幅面寬大,裡二三十頁,乃是定海軍控制範圍廣泛發行的邸報。
這種邸報除了刊載周國公和都元帥府各項命令、法條、任命、賞罰消息以外,去年以來還在附錄裡頭,加了許多零碎的信息。
比如某地新到了某項特產,某港口傳訊說某條船在海上沉了,與路有胡族叛阻礙了今年的人蔘付份額,清州獻州軍戶的耕牛調撥戰事所用,未能及時放還,恐將影響秋收等等。雖然真正的機肯定看不到,但一眼掃過,確實能對局面瞭解大概。
因爲負責此事的侍從文臣漸漸做得練,到今年初,附錄的容愈發富,包括宋國行在某個有趣的鬧劇,中都朝堂上哪位重臣請求致仕的傳聞,都能在一格格小塊的文字裡找到。
好在邸報還沒能刊發到南朝,否則南朝的丞相史彌遠就會看到邸報記載了他腹瀉不能上朝,必然要暴跳著驅使部下,到查訪細。
而邸報最後兩頁,通常是最新的院本或雜劇唱詞,有時候兩頁裝不下,就得分幾期連載。
這些院本、雜劇,大都是益都樞院那邊方推廣的容,唱詞的宣傳很強。
對這些容,郭寧肯定不會在意。他看邸報,主要看得就是軍政向,另外還有南朝宋國幾類大宗資的價格波。
大金相比於南朝宋國,一向都是窮鬼,郭寧的周政權即將取代大金,短期也未必就能發家致富,反倒是因爲貿易帶來的好,使得定海軍的經濟約依賴宋國。
至於宋國的經濟,老實說,宋國的吏們好像不太在乎,倒是定海軍一邊做生意,一邊還要顧著宋國境的價波,免得民怨沸騰,引起宋國中樞的過激反應。
所以纔有了這樣針對南朝的容,但如果仔細想想,這份邸報裡,關於南朝的軍政經濟、關於臨安城裡的花邊新聞,是不是太多了點?
郭寧忽然“咦”了一聲,把簿冊轉回封面,再度翻看。
盤膝坐在側面的耶律楚材微笑道:“國公看出什麼了?”
郭寧把邸報翻得嘩嘩作響,看看字,又看看紙質:“前頭幾頁,講述的北方政令和訊息,都是一個月前的容。最後兩頁的雜劇,我也看過。偏是當間這幾頁,講述南方資價格和臨安瑣事的容……是十天前的,還有七八天前的消息?這……這是個假的邸報?”
“一個月前,揚州那邊的富商集結人脈,製作了便於他們生意往來的邸報,爲了便於在我方境出售發行,所以地照抄了我們的邸報格式和容,就只在其間,安了大量便於他們生意往來的容。這一份,便是錄事司重整驛路的時候,從歸德府的驛站裡收繳來的,前日裡剛鋪貨,每本定價七十文,賣一本,驛卒得五文錢。”
“哈哈,哈哈……”
郭寧饒有興致地再次翻看兩眼:“此等魚目混珠的法子,倒虧商們想得出來。須得遣人通報各驛站嚴發賣,除非他們換個名頭,再給錄事司一筆管理費!”
郭寧低頭再看看,嘩啦啦翻了兩頁,注意到其中一行。
定神看去,原來是講宋國一名員名宣繒的,今日出發去往揚州,任務是代表皇帝,向病死在淮東經略任上的應純之致祭,另外也問駐在揚州的忠義軍一部。
應純之是怎麼死的,郭寧遠在千里之外,卻很清楚。此人年初時煽中都暴,幾乎嚇到了郭寧的妻子,還差點要了汪世顯的命,其餘相關的死傷,更是慘重。郭寧早就遞過話去,不能讓他活。
對於淮東局面來說,應純之的死活本無足輕重。但是宋國朝廷對這麼一個封疆大吏被殺死,居然能捂著眼睛強行不認,那證明楊妙真在淮東真正站穩腳跟了。
就算是一個弱的人,在世掙扎很久,也會變得堅韌,何況楊妙真不是尋常的人。在淮南忍了許久,幾乎很得到大宋朝廷的重視,只將之當作南逃難民中的尋常一。
朝廷想要重視起紅襖軍餘部,培植的也是楊妙真的對頭楊友,而楊友又總想著統合忠義軍楚州、真州兩支。
某個時候,楊妙真所部會被到反抗;而一旦反抗,忠義軍的武力就會和賈涉挾裹衆多私商的財力一拍即合,形就連宋國朝廷也不得不顧忌的力量。
結果就是現在這樣。
看起來大宋疆域一如往常,其實淮東這一大片地方,即將變了。
對於定海軍來說,這就代表了大宋在政治、軍事上的持續削弱,卻又不影響南北兩家的關係,更不影響商業往來,實在是件值得慶祝的好事。即將新生的大周,太需要一個富庶又虛弱的鄰居了。
耶律楚材側過來,看了看那短短幾句文字,有些慨:“逃亡宋境的紅襖軍舊部,眼到底是短淺了些。他們這一撥人,是想做大宋境的藩鎮吧?可惜,就連那楊妙真,也沒有看清……”
郭寧輕咳了幾聲,正答道:“所謂,弄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溼。僅憑一人心意,而與千萬人心違逆,那是獨夫,不是統帥。要做幾萬人的首領,就得順應人心的大,而順應人心,自然天地同力。”
耶律楚材想了想,微微頷首:“國公說的是。”
此時外頭忽然有集的腳步聲響,耶律楚材站起,拍了拍袍。
郭寧也跟著起。
他踮腳向院牆外頭看看,右手不經意地搭在腰間刀柄:“誰在外頭?是下一隊的兵將提前行軍至此?倪一這廝懶了,也不先來報我。”
“倪一就在外頭,有事剛忙完。”耶律楚材答道。
他的神很鄭重,又忽然顯出了忍不住的喜悅:“國公,你知道咱們的驛站,什麼名字麼?”
“那怎會不知,此地名爲陳橋鎮,這驛站名爲陳橋驛。”
章節報錯 分給朋友:
陰差陽錯,姬玄竟是成了荒淫無道的周幽王,開局一個老太監,滿朝的奸臣賊子,外圍虎視眈眈的各路諸侯,可以說是一張廢的再不能廢的牌!好在他智謀無雙,最後竟是培養出了“諸子百家,名臣猛將”…且看姬玄如何在各路神族後代的夾擊中,帶領人族重站巔峰!最重要的是他竟然發現前朝的那場封神之戰似乎並沒有表麵上那麼簡單!
我本書生郎,錯生帝王家。 讀過許多書,識得萬千字,要是個太平年就教幾個蒙童,得閑聽聽曲,再找幾個狐朋狗友,偷看誰家姑娘好看。 仗劍天涯,太累;紙醉金迷,太吵;推杯回盞,太脹;回首瞧了幾眼,竟然混了個定天之王,大好的一顆頭顱價值萬金,還是太煩。 走的路遠,知道草海深處有一座積雪萬年不化的高山,那十萬山後有一道地龍遮天的天火,天下之大也不過是一張棋盤。有紅顏知己,有諸子百家,難得一刻清靜,那就湊熱鬧下上兩手閑棋,等一個春暖花開的時候,看看年少時埋在海棠樹下的那壇酒熟了沒有。
瑞根歷史官場養成文,絕對夠味!大周永隆二年。盛世隱憂。四王八公鮮花著錦,文臣武將烈火烹油。內有南北文武黨爭不休,外有九邊海疆虜寇虎視。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關鍵在於你身處其中時,該如何把握。勇猛精進,志願無倦,且看我如何定風流,挽天傾!歷史官場養成文,兄弟們請多支持。
新世紀下的大好青年趙辰魂穿平行世界,成為了侯爵府上的敗家少爺。本著延續原主的敗家傳統,發揚敗家精神,趙辰決定將敗家進行到底。可誰想到,一道賜婚的圣旨從此改變了他的命運………
現代職場人王通,在病死後穿越到明萬曆初年,這是大明最好的時代,也是大明最後的輝煌,作為錦衣衛子弟的王通,能做些什麼,能改變些什麼呢? 在他出現的這一刻,時間長河已經變了流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