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聯姻
直到溫熱的呼吸落到耳畔, 攸桐才驚覺有人到來。
散漫遨游的心神收回的瞬間, 下意識側頭,目便是悉的冷峻眉目、瘦削廓。險些嚇了一跳,半轉過子微微後仰,了口,邊那點滋滋的笑意尚未下,嗔道:「差點嚇死我。夫君一路走過來,怎麼沒聲兒的?今兒回來得早, 用飯了嗎?」
「是你太出神,想什麼如此高興?」
傅煜雙手撐在欄桿, 覆在纖秀手指上, 從背後抱住。
他生得肩寬長, 那細甲未解, 厚的披風也在, 從後面兜過來, 擋住晚風的涼意。
攸桐就勢靠在他肩上,「當然是想事。」
「說來聽聽。」
「喏, 那座報恩塔,夫君瞧見了吧——」攸桐抬手,指著遠綽綽的塔影, 「底下的報恩寺是個好地方,據說求財求姻緣很靈驗, 雖不像麗景街那樣各商鋪俱全, 卻有許多進香的有錢人家。上回我跟雙溪去那邊, 卻沒找到個合意的食店。進完香走得累,得到兩條街外才有兩家味道不錯的,還人滿爲患。」
「你這是……想分一杯羹?」
「夫君覺得如何?」攸桐回過,背靠欄桿,將雙手兜在他腰間,「麗景街的那家開了一年,攢了不客,去歲賺得也不。前兩日各赴宴,聽人閒聊,有許多人喜歡。涮坊有了點名氣,趕早在那邊開個分號,好好兒做,回頭旁人都知道京都涮好吃,口耳相傳,就更願意奔著來了。」
這事兒傅煜沒深想,不過麗景街那家店裡的熱鬧,他是親眼見過的。
遂俯低頭,在鼻尖了,「你既有意,儘管放手去做就是了。」
攸桐莞爾頷首,看他上細甲仍在,又蹙眉道:「夫君又要出門嗎?」
傅煜從中捕捉到不捨之意,心緒更好,搖頭道:「沒,剛回來。」
「那還不了這,又冷又沉的。」攸桐手指頭刮著他細甲,心念一轉,再瞧傅煜神,分明瞧出異樣來——他自打婚後開了葷,這陣子過得甚是逍遙,每日早出晚歸,到了南樓裡,那眼睛都能比從前多幾分亮,每回都是了兵馬使的那層皮才回南樓。
今晚倒奇怪,雖說神沒那麼冷厲,眉頭卻微微皺著,也不像前幾晚,總趁沒人時香。
這般異常,自然是因外頭的軍政庶務了攸桐抬手,拿指腹在他眉心了,「又見麻煩事了?」
夕峰巒背後,晚風陡然添了寒意,的聲音溫和,熨帖地蔓延到他心底。
傅煜撐開披風,將罩住,慢慢下樓。
「是魏天澤的事。」提起曾是生死之,如今卻背叛逃遁的舊友,他的語氣顯然帶著不豫,「上回他逃出去,如今放虎歸山,魏建添了臂膀,要找麻煩。涇州那邊不安穩,過些日子我得親自過去一趟。」
這一去,自然是兇險征戰了。
攸桐近來也傅德清提過幾句關乎涇州的事,知道那邊實力懸殊,形不樂觀,心裡擔憂,隨他下樓梯,道:「刀劍不長眼,夫君可得留心。打算哪天走呢?」
「若無意外,陪你看過上元花燈,就該了。」
「那就只剩……」
「七八天。」傅煜收懷抱。從前孤冷,連日征伐苦戰都不覺勞累,閒了便想練兵出巡。如今妻在懷,嘗過那噬魂骨的味道,這幾晚過得逍遙,想到要分離,竟心生不捨。垂頭在頸間深吸了口淡香,就勢輕吻,道:「酒氣還沒散,看來今日招待客人很高興。」
「是瀾音來了,我跟大嫂喝了兩杯。」攸桐被他鼻息呵得,笑著往旁邊躲。
進了院,先幫著傅煜解甲,洗去校場裡染的風塵,而後擺飯。
攸桐還不,隻陪著喝兩口湯。過後更沐浴,熏香鋪床,因有丫鬟僕婦在,傅煜仍是一副端肅模樣,趁著攸桐在室盥洗的功夫,到側間裡翻書閒看。待旁人都退出去,才出本相,借著不日將離開齊州的由頭,將折騰到半夜才罷。
……
千里之外的建昌,此刻也有人惦記著魏天澤。
初春天暖,建昌氣候比齊州暖和得多,節度使姜邵的府上更是喜氣盈盈。
年節已然過半,眷們忙著各赴宴熱鬧,男人們卻漸漸回了衙署軍營。姜邵爲節度使,也不好太貪圖安逸,每日前晌都會往衙署走一遭,若無要事,便仍回府裡高樂。
他年已四十,算是當地族出,論手武功、英武果決,莫說跟永寧的傅德清父子比,便是擱到魏建邊,也遜許多。好在人不算壞,也有那麼點擔當,治下算不上清明,但比起魏建帳下的貪污吏,勉強能允百姓討個生活。帳下養了五六萬兵馬,也有幾位能撐場面的老將,勉強守住自家的地盤,跟周遭井水不犯河水。
這樣的形,在建昌一帶持續了二十來年,從姜邵的父親到他,莫不如此。
姜邵原本以爲,這般安穩富貴還能再貪圖個十多年,如今卻是不行了。
——前年那場叛席捲南邊各,匪首孫天驍勇兇狠,就連建昌帳下都遭了殃,若不是傅煜奉命幫著平叛,鐵蹄踏平叛軍,他怕是得折損半數兵將,還不知能否保住地盤。饒是如此,待傅煜回兵後,南邊沒有能像傅家那樣震懾宵小的猛將,各雖沒起大的戰,小的變民流匪卻此起彼伏,府鎮得艱難,人頭疼。
看這形,勉強維繫的太平安穩局面,怕是已難持久。
姜邵自然得爲將來打算。
皇家式微,明眼人都瞧得出來,江山易主是遲早的事。他若不想被別蠶食,落得個家族敗亡、首異的下場,或是孤軍起,闖出一片天地,或是尋個大樹乘涼,搭上別人的大船,求個庇護。
姜邵有自知之明。
他麾下幷無雄兵猛將,五六萬的兵力守著自家地盤都捉襟見肘,哪還有餘力貪圖別?若盯著京城的,怕是早早便會被挫骨揚灰。
唯一的出路,是早點尋個靠山,趁著他還有個待嫁的兒。
而當今天下,有能耐逐鹿的,算來算去,也就永寧傅家和西平王魏建。
魏建雖行事剛猛,有雄兵悍將,手底下的吏卻綱紀敗壞、欺百姓,在外的名聲不夠好。相較之下,傅家鎮守北境,對戰韃靼和東丹時連連告捷,永寧政事清明的名聲也漸漸傳揚開,頗得百姓贊譽。待傅德明朝爲相,更是籠絡了不人心。
傅家年輕一輩裡,尚未婚,且跟姜黛君年紀相當、有些本事的,僅傅煜而已。
姜邵最初盯上的就是傅煜。
可惜出師不利,姜黛君兄妹千里北上,卻被傅煜拒絕得明明白白。
傅煜要迎娶前妻的消息遞回來,姜邵差點氣得吐,遂快馬遞了消息,兒子轉投魏建。
姜伯彥遂於十月離了齊州,帶妹妹西行,拜西平王妃,有意結姻。
魏建聽聞,自是瞧見天上掉餡餅一般,豈能不喜?
魏家妻妾衆多,底下兒也不,六個兒子的能耐參差不齊,跟姜黛君年齡合適且尚未婚配的,是一位側妃的兒子,排行第四的魏從修。可惜這魏從修天資平庸,雖也有老將教習弓馬騎,卻貪圖安逸玩樂,沒多能耐。
跟名聞朝野的傅煜相比,有雲泥之別。
姜黛君不太瞧得上他,心存猶豫,那側妃卻是歡喜異常,變著法兒地到魏建邊去吹風,又讓兒子籠絡姜伯彥,滿心盼著能將這牽繫六萬兵馬的姜家千金娶到手。
誰知母子倆算盤打得劈啪響,半路卻殺出了個魏天澤。
……
魏天澤逃回遂州,以魏建之子魏從寧的份住進西平王府時,在定軍帳下著實激起了不小的轟。
將近二十年前的舊事,許多人早已忘卻,那個四五歲時夭折的孩子,更是無人記得。
誰知消失多年後,那個孩子竟會忽然歸來?
傅煜的名聲聞於朝野,他邊幾位戰功赫赫的小將也頗有名氣,魏天澤便是其中之一。
魏建當初遣兒子潛伏在永寧,是爲伺機生事,如今計劃落敗,固然爲之氣悶,卻也看重魏天澤的才華,有意重用,便沒瞞他從前的戰績。只是稍作欺瞞,說他當日幷非夭折,是被人販子拐走,吃了許多苦頭才認祖歸宗。
這說法也隻拿來欺瞞百姓而已,幾位老將焉能不知其中貓膩?
王府六位兒子,原本高下已分,陡然有個能耐不遜於老將的人從天而降,難免令人揣測。
這消息傳到姜黛君耳中,更是令振。
那魏從修平庸無能,論手本事,連姜伯彥都不如,很是不喜。
但魏天澤卻不同。姜黛君哪怕曾在齊州了釘子,卻知道傅家父子兄弟的本事,也知傅煜邊的左膀右臂皆是能獨當一面的好手。魏天澤雖非嫡出,論手、戰功、才能,毫不比西平王府的世子遜,這般底子,有魏建兒子的份,有建昌帳下的兵將做後盾,怎會沒有出頭之日?
而魏天澤孤歸來,攪進早已勢力分明的王府,境也未必和順,想必也盼著有助力。
姜黛君當機立斷,請兄長去探魏天澤的意思。
兩一拍即合。
姜家兄妹隨即趕回建昌,由魏家提親、姜家應允,迅速問名納吉,將婚期定在正月下旬。
如今,姜家正忙著籌備婚事。
姜邵將這門婚事看得頗重,回府喝了會兒酒,聽見姜黛君來了,便撇下姬妾,召兒到書房。因姜黛君問及陪嫁之事,父商議之間,不免又提起魏天澤。
「聽遂州傳來的消息,魏天澤的境不算太好,被世子得死死的。」姜邵既喜且憂。
姜黛君不以爲意,「他離開太久,驟然回來,暫時沒臂膀能用,境自然艱難。不過他在永寧帳下多年,練了一的本事,能忍辱負重十餘年,可見心堅韌。魏家那麼多兒子,真論本事,沒誰比得上他。父親放心,不出半年,他就能挽回形勢。」
「但願如此。」姜邵頷首,「倒是沒瞧出來,魏建老賊竟有這般手段。十多年前便埋下這棋子,也算是眼長遠了。魏家最麻煩的對頭是永寧的傅煜父子,魏天澤是傅家親信,潛伏了這些年,將底細得清清楚楚,日後打起仗來,知己知彼,便宜多著呢。到那邊,須好生跟他相,這魏天澤,我瞧著比那傅煜更有前途。」
姜黛君盈盈行禮,含笑道:「兒明白。」
這邊父閒談,對這位乘龍快婿甚是滿意,暗暗爲跟魏家結姻的事期待自得。
城外軍營的賀清瀾父談起此事,卻是另一番評價。
褚國公府的五姑娘是褚國公膝下唯一的嬌女,是被父兄捧在手心疼的嬌貴人兒。褚五的及笄禮上齊聚了長安城所有高門大院的貴人,今兒不止是褚五的及笄禮,還是她與太傅嫡長子的定婚宴,然就在眾目睽睽下,矜貴溫軟的姑娘撲進了順義候府世子爺的懷里。場面霎時靜止…
鄭玉磬出身寒門,卻因貌美被採選美人的花鳥使相中 十五歲入宮選秀,新科進士對她一見傾心; 一首訴情的《鷓鴣天》令長安紙貴,今上爲全一段佳話,特此賜婚 孰料大殿驚鴻一瞥,竟令天子意動魂飛,遂君奪臣妻,將美人據爲己有 * 她做貴妃的第五年新君御極,奉遺詔,尊她爲皇太后 從天子外室到母儀天下的皇太后,她用了僅僅六年。 玉階之下,昔日良人已爲宰輔,君前奏對無一疏漏,唯獨對上皇太后的時候片刻失神 鄭玉磬幾欲落淚,袍袖下的手卻被一人死死攥住 新君龍章鳳姿,頭頂的十二玉旈微微晃動,面上含了溫和笑意 “太后若是再瞧他一眼,今夜送到長信宮的必然會是秦侍中的項上人頭。” * 劍指長安,新君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入錦樂宮探望這位名義上的母妃 她寵冠六宮,身世卻不清白,聽說是父皇從一位臣子手中強奪來的 父皇曾經當着衆臣的面說他,此子不類朕 但唯獨在這件事情上,他們倒是出奇地一致 * 朕見她第一面,就想將她搶到朕的身邊 總有一日,朕會叫她心甘情願
虞錦乃靈州節度使虞家嫡女,身份尊貴,父兄疼愛,養成了個矯揉造作的嬌氣性子。 然而,家中一時生變,父兄征戰未歸生死未卜,繼母一改往日溫婉姿態,虞錦被逼上送往上京的聯姻花轎。 逃親途中,虞錦失足昏迷,清醒之後面對傳言中性情寡淡到女子都不敢輕易靠近的救命恩人南祁王,她思來想去,鼓起勇氣喊:“阿兄。” 對上那雙寒眸,虞錦屏住呼吸,言辭懇切地胡諏道:“我頭好疼,記不得別的,只記得阿兄。” 自此後,南祁王府多了個小小姐。 人在屋檐下,虞錦不得不收起往日的嬌貴做派,每日如履薄冰地單方面上演着兄妹情深。 只是演着演着,她發現沈卻好像演得比她還真。 久而久之,王府衆人驚覺,府中不像是多了個小小姐,倒像是多了個女主子。 後來,虞家父子凱旋。 虞錦聽到消息,收拾包袱欲悄聲離開。 就見候在牆側的男人淡淡道:“你想去哪兒。” 虞錦嚇得崴了腳:“噢,看、看風景……” 沈卻將人抱進屋裏,俯身握住她的腳踝欲查看傷勢,虞錦連忙拒絕。 沈卻一本正經地輕飄飄說:“躲什麼,我不是你哥哥嗎。” 虞錦:……Tv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