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懸疑推理 我憑破案冠絕京華 第296頁

《我憑破案冠絕京華》 第296頁

綺娘道:“要的,明日請相國寺的師父來做法事。”

李芳蕤更滿意了些,又轉眸打量雙喜班的宅邸,“原來你們平日里都住在此,這麼多人住在一起,一定頗有意趣,此番茹娘亡故,是否也變不此前的戲法了?”

綺娘點頭,“是,因還未找到面容相似的新人。”

說至此,綺娘又大著膽子看向秦纓和謝星闌,“縣主,大人,衙門可查到謀害我師父之人了?”

秦纓道:“有了些進展,但還不足以確定謀害你師父的兇手,你莫要著急,先為你師父治喪,我們必定盡力將兇手找出來。”

綺娘應好,“小人也知道沒有這樣快的。”

謝星闌這時掃視了院場一圈,“其他人何在?”

綺娘道:“班主一早出門了,趙先生應當還未起,其他人恐怕在練功的地方,班主對大家要求很嚴格,令大家勤學不綴,每日都不得懈怠。”

謝星闌和秦纓對視一眼,秦纓招手令綺娘往一旁走了兩步,又輕聲問:“你師父可對你提過韋尚書府家的韋公子?”

綺娘狐疑道:“縣主問韋公子做什麼?我師父出事的時候他可遠遠的,難道還和韋公子有關系嗎?”

秦纓正道:“韋公子自然不可能是兇手,但或許細枝末節上真與他有關,你只管回答我的問題便是。”

綺娘抿了抿,“我師父……我師父提過,韋公子有意捧我師父,我師父自然也看得出來,班主也樂得如此,畢竟我們是賣藝的,誰不喜歡有貴人賞識呢?不過我師父清楚自己的份,本就是平民,又與班主簽了死契,是只能留在班子里的,不敢有非分之想。”

Advertisement

秦纓聽得專注認真,又問:“這話是何時與你說的?”

綺娘回想了片刻,“就在今年正月,當時我師父演桿伎之時出了一點小意外,韋公子對我師父十分關懷,我瞧著,若我師父不是與班主簽了死契,說不定韋公子就要幫我師父贖了。”

秦纓若有所思,這時,不遠一道異響引起了幾人注意。

只見院場邊上有兩個抬著竹筐的小廝,竹筐疊在一起,似是極重,直得兩個小廝彎著腰十分費勁,而此刻,摞在上面的竹筐歪倒,兩節猩紅帶的骨頭從竹筐上滾了下來,綺娘見狀一路小跑著上前,替他們將那兩節骨頭撿了起來。

綺娘放好骨,又替他們將竹筐扶正,“麗娘師叔今日還喝骨湯嗎?”

一個小廝搖頭,“今日不喝,藥還未喝完呢,暫不喝這些,是打算午膳燉個骨湯給大家喝。”

綺娘點頭,目送二人走遠,待回走到秦纓跟前時,李芳蕤和謝星闌都站到了秦纓邊,秦纓問道:“是廚房的伙計?”

綺娘點頭,“我們人多,每日飯食要好幾個人做,有時候我們都要去幫忙。”

李芳蕤又道:“那時豬筒骨吧?你剛才說麗娘喜歡喝豬骨湯?”

綺娘點了點頭,“麗娘師叔胃臟不好,往日最吃素,我們南下之時得了一個偏方,要麗娘師叔溫養進補,不能大魚大,但也不能斷了葷腥,于是廚房經常熬湯給,麗娘師叔還喜甜食,我師父那時候買了好些南邊的點心送給。”

李芳蕤回頭看向靈棚,“你師父也是個良善人,實在可惜了。”

Advertisement

綺娘眼底過兩分悲,又看了看四周,“這會兒,麗娘師叔應該在和萬銘練去韋家表演的那個戲法,名‘一劍穿心’,那戲法有些難度,需得演練才好——”

“一劍穿心?”李芳蕤一聽這名字便來了興致,“我只見人演過戲法,還不知練是如何練的,你可能帶我們去看看?”

綺娘應好,留下其他人繼續給茹娘守靈,自己則帶了李芳蕤往練功的院子而去,謝星闌和秦纓雖不至于要去看戲法練習,卻想看看萬銘是否對麗娘真心,二人對視一眼,亦跟了上去。

來到昨日的院落,便見吊著繩索的正堂之中,果然多了一把豎起來的長劍,長劍被放在特質的木臺之上,又從空中垂下兩繩索掛著一副黑帷帳,而萬銘上綁著個腰帶一樣的,正直地被兩個人抬著往那劍尖上放。

人還未放上去,站在一旁的麗娘忽然出了聲,“有客人來了——”

萬銘微愣,連忙轉頭去看院門方向,這一看,立刻吩咐道:“放我下來。”

兩個孔武有力的壯漢將萬銘放下,萬銘手忙腳地穿上一件外衫,又拉上前襟將那“腰帶”擋住,他一邊帶上兩分討好笑意一邊快步而出,又不快地瞪了綺娘一眼,“這里是練功的地方,你帶著客人們來,怎也不說一聲?”

說完這話,萬銘才向三人行禮,李芳蕤道:“你別怪綺娘,是我讓帶我來的,你們這戲法我還未看過,到時候又是去韋尚書府耍演,我也瞧不著,便想來看看你們平日是如何演練的……”

Advertisement

萬銘賠笑道:“倒不是不讓您看,是眼下未做裝扮,您看了便提前機關了。”

李芳蕤看向堂中,“那把劍一定是假的吧?”

萬銘不好作答,這時麗娘和另外兩人都走上來行禮,麗娘仍然是一副病容,此刻披著一件斗篷,滿頭青用一玉釵松松挽著,幾率發垂在頰側,令本就清瘦的面頰更顯得惹人憐惜,未愈,乃是強撐著來與萬銘演練。

秦纓和謝星闌看看萬銘,再看看麗娘,想到白河鎮那班主所言,仍然覺得古怪。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