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我妻薄情 第 223 章 寫奏折

《我妻薄情》 第 223 章 寫奏折

m.kelexsw.com

史數石通報守衛,沒過多久,就有丫頭過來,把他引到三堂的正廳。

他坐下喝了半碗茶,眼神規規矩矩的,沒敢瞟,沒多久,就看到一截角出現在門檻

遂立即起作揖:“見過夫人。”

“坐。”程丹若言簡意賅,“我你過來,是想向你們家定一批煤球。”

史數石詫異地問:“煤球?”他不由解釋道,“夫人,煤多煙氣,也不好燒,小人家里有一些香炭,正獻給夫人……”

程丹若擺擺手,阻止他繼續孝敬。

“我要定做一批煤球。”示意竹枝端上剛才理過的蜂窩煤,道,“全都做這個樣子。”

史數石瞧著都是眼的煤球,腦子里就一個想法:莫非,這是新的做賬手段?

對啊,這不是至能省下三分之一的煤嗎?量越大,賺越多。

“夫人英明!”他吹捧道,“小人明白了。”

程丹若不知道他明白了什麼,但為防止他自作主張,選擇把話講明白:“這麼做以后,煤球就能長久燃燒,經夜不息。”

一秒記住

又道,“當然,按照重量算,不是個數算。”

史數石這才發現自己誤解了,然而,顧不得道歉,他的心神已經被牽引走:“這樣幾個,會更耐燒?”

“是,你可以回去自己試試。”程丹若道,“我定一百斤,什麼時候能做好?”

“煤球做起來容易。”史數石算算開模制作的時間,“十天大約就能。”

道:“如此甚好,對了,我再定二十個爐子,下面要有膛門,可清掃爐灰,中間鐵條,方便固定這種煤餅,能做到嗎?”

做煤球的肯定也會搭著做些煤爐,史家的爐子不多,可幫做幾個不問題,自然滿口應下。

Advertisement

十日后。

史數石帶來了做好的蜂窩煤,以及與之匹配的煤爐,同時,將另一家長春號的管事引薦給

對方很客氣地遞上名帖:“小人是文家長春號的管事,見過程夫人。”

程丹若道:“請坐,遠道而來,可有要事?”

“小人自史家兄弟,見到了改良后的煤球,確實耐燒節省,便與他商量著合伙做這煤餅的生意。”對方恭敬道,“這是夫人的主意,一來定是要您首肯的,二來也想請您指點一二。”

程丹若很快道:“這是好事啊,我沒有什麼不同意的。”

對方說:“多謝夫人慷慨,這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說著,遞上一個小布袋。

程丹若猜測,里面不是珍珠就是寶石和玉。

想想,道:“不過是一句話的事,不必如此。你們非要謝我,這次的煤球就只收本錢如何?”

史數石哪里敢收錢,立刻道:“原就是孝敬夫人的。”

“這是恤孤寡所用之,你們若不收錢,倒是我難辦。”道,“就這麼說定了。”

史數石和管事對視一眼。

文家管事道:“夫人高義,我們也不能白偏了您的東西去,咱們東家是做煤炭生意的,自家有些好炭,比外頭的干凈,小人斗膽借花獻佛,就當謝過夫人了。”

話說到這份上,不收就是不肯結個善緣了。

程丹若只好道:“有心了。”

果然,對方出如釋重負的表,史數石也松了口氣。

沒幾日,史家的煤炭鋪子,掛上了“新煤”的布幡。

新煤日漸傳開。

*

九月底,天氣已經十分寒冷。

程丹若想在最后不凍手腳的日子,再做一次青霉素的實驗。

這次,只要三個樣品,卻是經過篩選的菌落,是青霉菌的概率很高。

Advertisement

流程一如先前,培養斗過濾,加菜油攪拌,提取原,然后用碳吸附——為了提高功率,還奢侈地用了長春號送來的炭,想看看是否有效用。

再加醋水和堿水中和,得到品。

宣紙剪圓片,放培養皿。

等待結果。

一日后,拆開封包裝,取出三個培養皿。

1號沒有抑菌圈,失敗。

2號的抑菌圈清晰且完整。

3號好像有,好像沒有,藥片周圍略些,難以判斷。

2號的抑菌圈這麼漂亮,程丹若反而有點咯噔,完全不敢高興起來。

又取了一部分2號樣品的霉菌,放培養培養。

兩日后,將過濾,制作出更多的原

然后,廚房逮一只老鼠來。

把老鼠關進木箱,給一碗2號樣品的原

一天后,老鼠出現嘔吐癥狀,很快死亡。

程丹若:我就知道……

效果這麼好,果然不是青霉素,是展青霉素,抗菌與毒同在。

因為早就做好了長期作戰的準備,程丹若也不失,鐵鉗夾出老鼠,讓人找地方燒了。

謝玄英聽說了這事,問:“你做出了新毒藥?”

程丹若居然無法反駁,只好道:“毒不大。”

他不由擔心:“你可要小心些。”

“放心吧。”說,“我做出的新藥,都會喂老鼠兔子,試過再給人用。”

“我是讓你別沾上了。”他沒好氣,“總不知道惜自己。”

程丹若失笑,連連點頭:“好好,我一定小心。”

他這才滿意。

--

青霉素再次失敗,朝中卻傳來好消息。

謝玄英之前遞了折子上去,講了六七月份的互市況,并回稟金夫人設宴,要求易鐵鍋,被他推拒,轉而購買了一些陶釜的事。

Advertisement

同時遞上去的當然還有今年的夏稅。

數目寒磣了些,可往年大同都是要朝廷免稅,甚至賑災的,今年至能收上來一筆稅,這無疑是巨大的進步。

當然了,這個對比也靠了前幾任知府,他們貪得厲害,謝玄英一沒拿,績自然亮眼不

總之,皇帝十分高興。

而他在折子中提到的“臣妻以羊之事,因關乎北地民生,詳稟陛下,恩準”的懇求,也得到了首肯。

之所以不一塊兒遞折子,主要還是考慮到流程的問題。

命婦可以遞折子,但流程非常慢,一層層上報,就算閣和司禮監不,也指不定是什麼時候的事了。

要知道,全國每天遞上去的奏折多了去了,大部分都是“留中”,皇帝本看不到,最后全拿來墊桌腳。

萬一被掉,哭都沒有地方哭。

甚至謝玄英都不是按照知府的流程遞的,直接走的錦衛路子,將請安折寫了奏疏,一下就被皇帝瞅見了。

而他的折子先提一,引起皇帝的興趣。后面折子再遞上去,就能較為順暢地到達皇帝面前。

只不過,程丹若現在的折子要重寫了。

長寶暖的數據來了,比起干的陳述,準備多加點東西。

奏疏是這麼擬的:

開篇吹捧一下皇帝,謝皇帝的神指導,讓深刻牢記民生艱苦,在皇帝的庇佑下靈一閃,想出了一個主意。

然后是正文。

詳細講了制作的過程:收集羊,時間以每年春季為佳;夏季多雨,可以清洗羊;然后和棉花一樣紡線,但需要多;然后不依靠機,僅用針進行手工編織。

當然,折子里會附上《圖》,說詳細點只是為了顯得更專業嚴謹。

Advertisement

接下來才是重頭戲。

的前景。

首先說一下目前收羊的價格,向牧民或者農民收羊,一斤的收購價格是五十文銅錢,細的價格則是一百五十文銅錢,而最好的絨一斤則高達五百文,也就是五錢銀。

經過紡織城的線,一斤賣八分銀,已經夠一件短的量。假如普通百姓自己手織,幾乎就是八分的價格。

江南的棉花便宜,北地貴,今年的棉花價格就是七分左右,羊的競爭力已經十分明顯,且如今市面上沒有多,以后養的羊群多了,或是從韃靼大量進口羊,那麼線的價格可以再降,最終達到和棉花差不多的水準。

此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家家戶戶養羊,只需要一個籬笆,些許牧草,孩即可完放牧。

不占用耕地的面積,也不用侵占太多的勞力,這是棉花無法取代的優勢。

地里種棉就不能種糧食,在產糧不高的北邊地區,羊比棉花更適合。畢竟棉花需要專門種植,羊反正都要養的,沒有額外的勞力本。

而韃靼能夠通過賣羊獲利,他們就會多養羊而不是養馬,服帛降魯梁,今后北元便不再是心腹大患了。

還有,編織在家即可完,不需要織機,本低,門檻低,婦人能夠通過編織賺取額外的收。將來會像江南之地,家家生而不溺,多生兒也可以養家糊口,間接提高人口數目。

必須再強調一遍,北地因為戰,男丁大量死亡,婦遭擄掠,人煙稀,無法完荒田開墾的工作。

夸完的優勢,還是要上數據。

兩個月時間,長寶暖收購的羊大概有三千斤,這也就是三千件冬。因為今年互市,與韃靼的牛羊易有近萬頭,假設一半是羊的話,也有五千頭羊了。

過年的時候宰羊祭祀,應該還能繼續收一些過來,因為織起來很快,普通人半個月到一個月,就能織出一件服,而練的工只要十天。

因此,哪怕時間倉促,這個冬天也至有幾千人能夠得以活命。

這都是陛下的功勞啊(再次吹捧一段)。

最后總結一下。

陛下,我雖然蒙上天恩賜,靈一閃,有心為民謀福祉,但是新鮮事,第一次做,肯定有許多做不好的地方,現在只能一邊索一邊嘗試。

我時常惶恐,要是做不好就辜負了陛下的恩德,可我是如此愚昧的一個人,憑我一人之力,恐怕沒有辦法做到盡善盡

我總是想起在宮里的時候,尚功局的們一個個心靈手巧,在陛下的英明指導下有巧奪天工之作。和們比起來,我就像是笨拙的鴨子,總是十分慚愧自己的紅水平。

為此,雖然我還沒有做出什麼就,可還是厚想請求陛下開恩,派兩個尚功局的過來,改進一下技,更好地為陛下守護這萬里河山。

再次叩謝陛下的天恩,我遠在九邊,也祝愿您萬歲安康。

結束。

把這份奏折給謝玄英看,讓他幫忙潤

但謝玄英道:“你的奉承著實生,痕跡太,不過,這樣正好。”

程丹若:“為何?”

“你從前就是這樣的子,陛下想必有所了解,倘若改了,豈不陛下覺得陌生起來?”他點關竅,“你在前的時候是什麼樣的,今后都要是什麼樣。”

仔細琢磨了下,不由點頭道:“說得對,那就不改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