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我妻薄情 第 232 章 看作坊

《我妻薄情》 第 232 章 看作坊

m.kelexsw.com

雖然旅途勞頓,但程丹若許久沒有離開大同,倒也愿意去太原看一看。

當然,離家前必須安排好各項事務。

比如,送賀家兩位姑娘回家,權當放假,再比如,讓竹籬跟著一塊兒去太原。

這倒不是說疑們,或者不信任謝玄英,只是“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避嫌是一種保護。

若不然,萬一遇見什麼離譜的巧合,大家都冤枉,大家都要賠上半輩子,何苦來哉?

想得周到,卻不料謝玄英想得更周到——他提前一天說自己要下鄉勸農,為期半月,次日才讓程丹若安排竹籬隨行。

如此,林媽媽倒也沒有疑慮。

準備妥當,程丹若才帶上方嫣,一道去往太原。

草長鶯飛,微風涼爽。

路途漫漫難打發,最適合聊天。

程丹若斟了一杯茶給方嫣,不聊公務,反倒是問起宮里的瑣事:“安樂堂還好嗎?”

一秒記住

方嫣不自出一笑意:“都好,雖不如您醫高明,可尋常的小病小痛到也能看。幾位史、掌藥也一直研讀醫書,不曾懈怠。”

程丹若大:“那就太好了。”

離宮外放,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安樂堂。不夸張的說,數萬宮人的看病吃藥,都要靠它,關乎人命呢。

不知是否出門在外,沒有宮廷的抑,方嫣比從前更說話:“您留下的方子我們都在用,去年秋天收了好些花,時常蒸熏,已經好得多了。”

程丹若道:“真要看不清了,配副眼鏡才好。”

“我遠就瞧不太清。”方嫣也有點心,“眼鏡可貴?”

“普通的也就幾兩銀子,等到了太原去鋪子看看好了。”話畢,怕方嫣婉拒,補充道,“我正好也想買些東西。”

Advertisement

方嫣激地笑笑,連忙答應。

程丹若道:“茶要涼了。”

便喝了口茶,舌尖是花茶淡淡的清苦味,不由道:“似乎不是山西的花?”

“浙江送來的。”程丹若道,“我父家在海寧,離嘉興很近,他們那里盛產的杭白,氣味與野不同。”

“怪不得。”

聊了會兒茶葉,程丹若自然地帶出話題:“尚宮可好?”

“去年忙了一些,似乎有些咳嗽,今年倒是好多了。”方嫣回答。

程丹若想想,道:“可是忙選秀的事?去年來山西,正巧遇見了幾個秀。”

方嫣詫異:“莫非是寧嬪?”

程丹若問:“姓什麼?”

“何。”方嫣笑道,“寧嬪可是宮里的紅人呢。”

“莫非生得?”

“是極,而出塵,我見猶憐。”方嫣道,“陛下時常召其侍寢。”

程丹若關切地問:“可有好消息?”

方嫣深深嘆了口氣,滿臉無奈。宮人們的要求很低,并不奢求一步登天,大富大貴,只希有個安穩的環境,平安活到出宮。

柴貴妃秉賢良,皇帝也不嗜殺濫殺,宮人們打心眼里希圣人有子,免得皇位更替惹出風波,平白葬送命。

誰都不想死,誰都想過平穩的生活。

可惜啊……

程丹若道:“除了寧嬪呢?”

“還有薛貴人、李人和曹人。”方嫣隨口道,“都是去年選秀出來的,脾氣和順,如今王掌籍在教們讀書識字。”

程丹若順勢問:“絮娘還好嗎?”

“王掌籍有個閣老祖父,能有什麼不好的?”方嫣笑了,“時常同人斗詩,還會作畫,前些日子給貴妃畫了一幅《春日圖》,連陛下都夸好呢。”

程丹若霎時失笑,王詠絮的生活,還真是一如既往地歲月靜好。

Advertisement

但這終究是獨屬于的特權。

“那便好。”程丹若又問候了其他的人,得知眾人皆好,這才安心。

沒有問起石大伴的事。

又過幾日,太原到了。

太原位于山西腹地,幾面環山,有一部分平原,還有汾水流過,比大同要更繁華一些,但也是邊防重鎮,同樣有高大厚實的圍墻,和完善充沛的軍事力量。

程丹若提前派人打前站,包下了一間客棧,與方嫣住了進去。

“大同離邊境太近,真有個萬一,織機和人都不好撤離。”解釋,“太原總歸好些。而且,昌順號的本家就在這里,行事更便宜。”

太原程家在太原府也算大族,名下不知道多土地,在衙門里也有千萬縷的關系,在這設立大本營,不怕被人下絆子。

“但也因為這個緣故,我沒有來過。”程丹若朝方嫣笑了笑,“這次過來,我沒有通知他們。”

方嫣不訝然。作為尚功局中以技升職的擅長針線剪裁,對人世故卻是平平。這次辦差,其實抱著程丹若給看什麼,回去就照樣稟告的打算。

當然了,不是什麼都不懂,尚功局應對上頭的檢查有準備,以己推人,程丹若應該也如此。

方嫣完全沒打算追究底,因此,程丹若這樣推心置腹,反倒把弄蒙了。

“而且,我打算瞞你‘欽差’的份。”程丹若仔細道,“你扮作我找的繡娘一塊兒過去,看到什麼就記下來,回宮如實稟報就行了。”

方嫣遲疑道:“這……”

“我們都是為陛下辦差的。”程丹若笑了,“差事辦得好不好姑且不說,最要的是忠心。”

方嫣畢竟不笨,恍然道:“是是,多謝司寶提點。”

Advertisement

程丹若道:“我們先在府城里逛一逛,打聽一下長寶暖的事。”

方嫣沒有主見:“我聽您的。”

--

在客棧休整一晚,次日,程丹若換上家常,打扮尋常的富家太太,帶著同樣喬裝打扮的方嫣一起在府城閑逛。

太原商鋪林立,品種眾多,雖然不如京城繁華,卻有邊境的特

們逛了雜貨鋪子,方嫣買了幾副眼鏡,程丹若定了玻璃皿,又吃了燜面、頭腦和沾片子。

而后,假作無意地路過長寶暖的鋪子。

方嫣圍觀了太原的婦人賒線、和賣羊的過程。與大同差不離,只是如今多了賣羊的人,都是單個人家,趁著進城的功夫,賣上一、兩筐。

小二挑挑揀揀,太臟的要減重,的干脆不收,讓他們明日再來。

此間自然不了討價還價,唾沫橫飛。

牢牢記在心里,以便回去述職。

看完,兩人才回到客棧。

此時已日暮,程丹若派人通知長寶暖的管事,說明天要去作坊看看。

然后,第二天一大早就出發,來到了長寶暖的紡織作坊。

這是一個兩進的四合院,作坊進門就是影壁,三間的倒座房朝東開,是招待客人的地方。

長寶暖的大掌柜接待了們,神頗有些拘束:“夫人來得突然,東翁去了沂州未歸,恐招待不周。”

程丹若道:“我來太原訪友,順路看看,不必張。”

問:“現在作坊里有多織娘?”

“二十來個。”大掌柜解釋,“我們收來的羊,會先送到城外清洗,城沒有那麼多水,在河邊洗好曬干后,才送到這里紡線編織。”

程丹若言簡意賅:“進去看看。”

進二門,就由作坊的管事過來負責介紹。是一個三十多歲的婦人,自稱是寶源號出來的,從前就幫忙管教繡娘。

Advertisement

平時,大掌柜并不來作坊,作坊二十多個織娘,都由負責。

程丹若問:“都是些什麼人?”

“夫人放心,咱們這的織娘都簽了契書,則一年,多則三年。”婦人自信滿滿地說,“全是人推薦來的,沒有不干不凈的人。”

“都親了的?”

“這倒不是,有三五個是大姑娘。”婦人說,“潞州產綢,有的家里生了兒也養活,等到十來歲,就送出去,干個三年五年的,既不吃家里,又補家用,倒比賣了更好些。不過還是以婦人居多,也是簽了契書的。”

程丹若問:“一年多銀子?”

“做得好的有二三十兩,尋常的也有十來兩銀子,咱們這兒包吃穿,是頂頂好的差事呢。”婦人笑了,言語間滿是驕傲。

程丹若問:“工錢給們自己,還是……”

婦人頓了頓,道:“看人,家里送來的就給家里,自己來的就是自己收著。”

看向程丹若,賠笑道:“雖說銀錢拿不著,可在這兒不缺吃穿,風吹不到,雨淋不著,不算壞了。”

程丹若一時沒有答話。

頃,問,“門管得嚴吧?”

“您放心,這里都是婦道人家,我們也怕人說。”婦人暗松口氣,道,“每月初一,能同家人在外頭見上一面,但外頭的人是不準進來的。晚上二門上鎖,衙門里咱們也打點過了。”

程丹若終于展笑意:“做得好。”

道:“看看里頭。”

婦人應下,引們進去參觀。

院子里,擺著麻麻的紡織機,婦人們稔地拿起羊,腳踩踏板,紡出一均勻結實的羊線,將其團一團。

方嫣看了許久,才道:“怎麼沒人編織?”

編織不易,一個人幾天才能織一件,我們大多都到外頭去收,現在太原不人家都會,比咱們養人便宜多了。”婦人說,“我們也織,后院就有。”

們沒有打擾織娘們的工作,徑直穿到后院。

這里有三個婦人,正手持針,小聲討論著什麼。

旁邊的桌案上,平鋪著幾件不一樣的,有的花紋復雜,有的是斜襟,還有通的長袍。

程丹若看向方嫣。會意,上前同流了幾句。

們主要討論了款式,一致認為對襟圓領的短衫和比甲最好織,理不好很容易臃腫,而且費線,保暖效果也沒有明顯的優勢。

而后,一個婦人拿出了羊,樣式極其夸張。

方嫣說:“六幅就很難織了,不要說十幅,笨重且累贅,還是挑線好些。”

程丹若問:“你們都試過了?”

方嫣微微頷首。宮里要做什麼事,向來不惜力,尚功局做出線后,一直在嘗試不同的是否能做。

一個冬天,們就織出了道袍、大衫、比甲、襕、暖帽和膝

但羊做的衫十分笨重,穿上不便行走,不如棉輕便。

“羊適合做夾。”程丹若委婉勸說,“這樣能盡量減換洗,畢竟這不似棉襖,可以拆換外層的布料,一旦磨損沾很麻煩。”

方嫣同意:“目前看來,還是做對襟圓領的短衫最好,比甲和膝次之。”又惋惜,“豎領的不好做。”

京城流行的還是豎領衫,裝飾數枚金玉紐扣,富貴又低調。

管事婦人加討論:“普通人家多以窄袖短衫和為主,長多有不便。富貴人家倒是喜歡,可細線費工費力,一時做不多。”

程丹若聽著,暗暗嘆口氣。

沒有化學纖維的年代,羊要麼細珍貴,要麼笨重糙,想做到舒服又便宜是做夢。

“細可以做長衫和還是以短衫、比甲和為主。”一錘定音。

方嫣時刻牢記自己的差事,道:“我知道一種編法,做的括又垂順。”

程丹若笑道:“再看看,等我們看完,你再來教。”

方嫣自無意見。

于是隨后,們又仔細參觀了作坊的各個環節,問明織娘的工作效率:目前,較為練的織娘五到七天,就能完一件服的編織。

而紡線就更快了,與紡棉線并無太多區別。

程丹若和方嫣一直逗留到傍晚才離去。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