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我妻薄情 第 240 章 掛枝兒

《我妻薄情》 第 240 章 掛枝兒

m.kelexsw.com

翠娘的本名娘,因為出生的時候,路邊開著許多野花,爹隨口就給取了這名字。

七歲以前,翠娘沒過過一天好日子,家里窮得揭不開鍋,慢慢的,大姐提著包袱去了別人家,二姐有一天就不見了,后來就到了

爹把領到一個婦人家里,拿走了一袋小米就回去了。

愣愣地看著爹離開,卻沒去追,因為婦人拿了碗熱粥給喝。

已經記不清多久沒有喝到過小米粥了,米的香氣,傻傻地看著,搶過來“咕咚”“咕咚”灌進里,把里燙出了泡,還一點沒覺得。

婦人說:“以后你就待在我這兒。”

傻乎乎地以為,爹是把送來過好日子,開心地笑了。

但很快,婦人就帶離開悉的地方,越走越遠,越走越遠。

等到依稀明白了什麼,卻再記不清家在何

婦人把給了“媽媽”,了“媽媽”的“兒”。

媽媽有很多“兒”,有很多“姐妹”,有的姐妹脾氣火,大哭大鬧,沒幾天,就能聽見們撕心裂肺的哭聲。

記住網址

接著,們要麼就變乖了,要麼就不見了。

翠娘小時候,有點木愣愣的,總被人說不開竅,凡事慢一拍。對來說,這個世界有好多無法理解的事,都不懂,吃了睡,睡了吃。

因為笨笨的不鬧騰,雖然挨打不了,卻始終沒消失不見,稀里糊涂地長大了。

開始學琵琶,這是翠娘第一次接到這種東西,覺得叮叮咚咚的很好玩,所以一直彈。

但除了彈琵琶,吃飯,伺候人睡覺,翠娘再也沒學會別的本事。

Advertisement

如今,才知道,這都是媽媽們的手段——打怕們,養廢們,這樣們就跑不掉了。

翠娘確實也沒翻出媽媽的手掌心。

長開得晚,人又笨些,不會說話,就擅長彈琵琶,直到十五歲才被梳攏。然而就算歲數大些,也沒吃苦頭,個中辛酸,真是沒法說出口。

等到十八歲,忽然就紅了。

雖說不夠漂亮,但勝在溫敦厚,有一技之長,老主顧愿意照拂,莫名其妙就漲了銀子。

翠娘也是在這個歲數,慢慢想明白了很多事。

原來糊涂的腦子,忽然清楚了,也懂看眼了,甚至看出了媽媽的警惕。

無師自通地知道了正確的做法:客人給的賞錢,都給媽媽,有什麼事,都要問過媽媽才做。

十年來,都是這麼乖巧,媽媽見沒有生出別的心思,逐漸放心,讓單獨在外頭行走。

就是這一年,遇見了金玉樓。

當時,他才十六歲,剛登臺不久,得罪了貴人,差點就要被打死。

翠娘于心不忍,拿話岔開,竭力奉承,這才他僥幸逃

金玉樓頗重義,被打得奄奄一息,還要專門在后門等,謝救命之恩。

翠娘沒有在意,都是苦命人,能幫一把是一把,只告訴他貴人喜怒無常,讓他千萬不要犯倔。

他很乖覺地應了。

沒多久,金玉樓聲名鵲起,時常出顯貴的府邸,比更風

翠娘并不嫉妒,們這行看著風,達權貴一擲千金,背后不知多苦楚,挨打都是家常便飯。

很多人死了,都不知道們已經死了,就是沒了。

但死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沒死,從此跌落地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Advertisement

幸好金玉樓活了下來。

他認做干姐姐,扯虎皮做大旗,挨打的次數也變了。但為避嫌,他們倆從不私下接,只說是遠房親戚。

眨眼,三年過去。

翠娘風不再。

曾經說要給翠娘贖的商人,再也沒有音訊,老主顧們消失,客人越來越差,若不是金玉樓的面子,怕是早就被媽媽轉手賣掉了。

饒是如此,日子也越過越差。

又不知道為什麼,和兩個姊妹都染上怪病,樣子全毀了,再也不能接客。

媽媽大發雷霆,恨們沒用,輒打罵,還總懷疑大家私藏錢財,想法設法搜刮們的積蓄。

只有翠娘,金玉樓還派人送藥來,媽媽不敢過分,只在上嘲諷:“一個戲子一個婊-子,倒是扮起恩夫妻了,天大的笑話!”

翠娘怕拖累他,老爺們最恨的就是他們在外面勾三搭四,也知道,自己恐怕沒幾年好活了,便退回禮,讓他不要再送來了。

而后,金玉樓再無音訊。

以為他死心了,卻沒有想到,兩個月后,忽然被人贖,那人說,是金玉樓給的銀錢。

“我原不想來,想和他說,別在我上浪費銀錢了,不值得。”翠娘喃喃道,“可他不肯見我,只托人傳話進來,讓我好生治病。”

程丹若一時五味陳雜。

原以為是山盟海誓的,卻沒想到,于底層人而言,說也是奢侈。

都是以侍人的可憐人,不敢說,不能說,唯恐惹來禍患。

“等你看好了病,他肯定會來看你的。”程丹若徒勞地安,“到時候,你們就能好好說會兒話了。”

翠娘遲疑一刻,下意識地打針的地方,那里還很痛,但這種痛楚,反倒讓有活著的覺。

Advertisement

“但愿……”手指,“但愿吧。”

那個時候,已經治好了病,上沒有丑陋的紅瘡,能像當年一樣,面地去見他。

面面地道謝,面面地祝福他,足矣。

--

程丹若陪翠娘待了一上午,確認沒有嚴重的不良反應,這才返回府衙。

梅毒晚期,80萬個單位的青霉素,一個療程是15日,用的青霉素原肯定到不了這個濃度。

也就是說,治療時間還要長。

不確定青霉菌的產量能夠跟得上。

再多做幾個培養缸吧。

程丹若暗暗嘆口氣,再度投實驗室的工作。

別看現在制作流程已經逐漸悉,但有一個大患——青霉菌的培養過程中,要盡量保證沒有別的細菌。

提前給皿高溫消毒,可環境擺在這里,每次提取出原,最好都用小白鼠試一下,確保無毒,或者毒較低。

這就手工業時代啊……程丹若無奈地想,只能繼續做枯燥的重復勞

接下來的半個月,每一天都這麼度過。

上午給翠娘注青霉素,觀察的反應,回來后提取青霉素原

晚上做藥敏試驗,第二天驗證有效,就抓老鼠過來測試毒。等到下午回來老鼠還沒死,才判定藥合格,冰鑒冷藏儲存。

如此周而復始,不厭其煩。

程丹若不怕繁瑣,就怕功虧一簣。

或許,老天爺也看不下去翠娘這一生艱難,仁慈地再次眷顧了這個可憐的子。

好像一天天好起來了。

梅瘡沒有再擴大,部分腫塊開始愈合,一切似乎都在轉好。

然而……青霉菌用了,只剩下一小盒菌種,在培養中緩慢生長。

這是第十三天。

程丹若不得不給翠娘停用青霉素,轉而用中藥治療。

Advertisement

沒有解釋換藥方的原因,因為翠娘很高興。

“夫人,我是不是在好起來了?”換中藥方子的那天,翠娘從床帳中探出,第一次完全暴自己。

“是啊。”程丹若給出肯定的答復,確實是在漸漸轉好,“要喝苦藥了,怕不怕?”

翠娘笑道:“不怕,反正我也嘗不出來。”

程丹若提筆的作猛地一頓。

晚期梅毒對的損傷是不可逆的,已經發現,翠娘不止失去了味覺,的眼睛也到損害,視力模糊不清,心肺都不太好。

加上中斷了用藥,可以說,已經不肯痊愈,只能控制病

“那我就開苦一點的方……”

程丹若的話還未說完,翠娘就打斷了:“夫人。”

“嗯?”

“我知道,這病是治不好的。”翠娘看向,眼里有蒙蒙的,“現在這樣,我已經很滿足了。”

程丹若沒有接話。

“夫人,”翠娘低聲喚,“您是貴人吧,這些天為我忙前忙后的,我實在沒什麼能謝你的。你、你若不介意,我給你彈首琵琶可好?我現在好多了,應該能彈完一首曲子。”

程丹若抿住角,恬淡地微笑:“好啊。”

翠娘立即振作,吃力地打開床頭的包袱,取出一把琵琶。

當當當,手指翻飛,彈出一串脆音。

“您想聽什麼?”翠娘問。

程丹若想了想,說:“彈個時下的小曲兒吧。”

翠娘笑了:“還道夫人聽個春白雪。”

“曲高和寡,也沒什麼意思。”程丹若道,“我就想聽市井人家的。”

翠娘想想,說道:“我給您唱個《掛枝兒》吧,這會兒嗓子啞了,您別見怪。”

“不會,你唱吧。”

翠娘便撥弦調了琵琶,清清嗓,唱道:“水荷葉珠兒現,是奴家癡心腸把線來穿。誰知你水兒多更變:這邊分散了,又向那邊圓。沒真的冤家也,隨著風兒轉。”

嗓音并不見得多麼聽,可曲調悠揚清脆,朗朗上口,乍聽就讓人記得住。

詞也寫得好,直白大膽,哪怕哀怨也有嗔的意蘊。

程丹若不由贊道:“唱得真好。”

“俗詞艷曲,沒污了您的耳朵才好。”翠娘挑的曲子已經是最文雅的,更艷俗者如《睡鞋》,什麼“被窩裹勾春興。肩頭上挽風。醉眼朦朧也。幾次被他輕撥醒”,哪里敢唱出來。

但程丹若說:“很有趣的調子,很好聽。”

頓了頓,又道,“你琵琶也彈得很好。”

“總歸是門技藝。”翠娘著弦,垂眸黯然,“什麼都不會,也就是這首琵琶曲了。”

“別這麼說,以前你彈琵琶,是給別人聽,以后可以彈給自己聽,想彈就彈,不想彈就歇。”程丹若道,“以后每天,你可以曬曬太,聞聞花香,聽聽鳥,吃碗牛面。”

翠娘被描述的生活給迷住了,不自地說:“真能過這樣的日子,死了我都甘愿。”

“人都是要死的,不急。”程丹若說,“但我覺得,死之前,人至要為自己活一活,你說是不是?”

“是。”翠娘倏地紅了眼眶,“您說得太對了。”

程丹若將藥方寫完:“這方子先吃三天,三天后我再來。”想想,又道,“若是覺得好些,和左鄰右舍說說話也無妨,大同這地方,寡婦多得是,沒有誰會追究底的。”

翠娘笑著搖搖頭。

程丹若也不勉強什麼,說道:“好好養病,你這輩子不容易,難得熬出頭了,多活一天,就多一天的福。”

無法欺騙翠娘,說的病能治好,可人世間有種種不幸,但最大的幸運,就是還活著。

活著,就有希,就有未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