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我妻薄情 第 244 章 治蝗疏

《我妻薄情》 第 244 章 治蝗疏

m.kelexsw.com

“你看,一年可能有三旱:二月到四月春旱,多在秦嶺淮河以北。春夏之旱在黃淮海,**月的伏旱,則以長江中下游一帶巨多。”

程丹若拿出從前分析地理題的勁頭:“所以,久旱必蝗之說,是非常正確的,但干旱未必有蝗,有蝗多因干旱。”

謝玄英道:“所以,干旱與蝗蟲有何關聯?”

“干旱是氣候,除了氣候,還要看地方。”程丹若坐在他邊,耐心解釋,“你看,這里都臨近水源,天氣干旱時,水位下降,多灘涂。”

謝玄英明白了:“涸澤之地。”

“對。”程丹若思索,“我們在土里發現了蟲卵——就是蝗蝻種,可見這種昆蟲是在土里產卵的。也就是說,當蝗災發時,蟲蝻自涸澤出現。”

謝玄英道:“蝗是秋產子,次年春天化蝻。”

“這就對上了。”程丹若說,“其實,昆蟲的習是固定的,每年秋天,它們都會在適宜的地方產卵,比如田邊,水洼邊,這些地方水草,剛化蝻的蟲不能飛,可以臨近吃到食。”

沉思片時,又分析,“其實,昆蟲產的卵不會全部都孵化,好比鳥下的蛋也不是都能孵出小鳥,產子也未必都能活。”

謝玄英深一時慨:“人又何嘗不是如此?”

程丹若頓了下,說:“所以,我們假設,不干旱也不洪澇的年景,蝗蟲的孵化只有一半,但天氣干旱無雨,更適合蟲卵孵化蝻——恐怕這樣微微干燥的水草也更適合它們食用生長。我記得,兔子吃太的草也是會死的。”

記住網址

謝玄英若有所思:“馬也是以吃干草為宜。”

“對,這就使得蝗蟲大批孵化,群居而,造災害。”

Advertisement

程丹若梳理清楚邏輯,略作振,和他從頭說起:“蝗災夏秋多,冬春,是因為蝗喜暖,旱時發則是喜干之故,過于潤的土壤,其實會扼制蟲卵孵化。”

謝玄英順著的思路往下捋:“干旱之際,濱湖干涸洼地,水,去年的蟲卵大量孵化,啃食水草,聚集災?”

“對。”滿意道,“所以,秋耕地,是為了去除蟲卵,春燒荒坡,則是除盡蟲,我覺得,你的奏疏可以這麼寫。”

掰手指:“先寫蝗蟲的分布地和月份,推演其習,以其習,分別在蟲卵時期、蟲時期、蟲時期三個階段,以不同法子理。”

謝玄英頷首:“我已有腹稿,先擬出來你瞧瞧。”

程丹若自是愿意,寫八文可難了,便說:“我替你畫輿圖如何?這圖畫的不錯吧?”

拍著案上簡易版的地圖。

謝玄英難得認輸:“畫得比我好。”

程丹若小幅度地勾起角,可臉上故意出幾分愁

他:“嗯?”

“我的蘆葦筆壞了。”淡淡道,“沒有那個筆,總覺得不太趁手。”

謝玄英差點失笑,趕忙忍住,正道:“我這就人去買。”

“這還差不多。”

如此,兩人在書房各干各的。

謝玄英寫文章,程丹若調配料,準備畫輿圖。

這次,專門用綠標明山巒,藍為河流、湖泊、海洋,以紅、赭、灰三區分次數。至于月份季節,只簡單寫明次數。

畫了一個下午畫完,去他的書案瞧一眼,還沒寫完。

程丹若遲疑片時,沒走,坐下來寫自己的奏折。

也該寫年終報告了。

今年,長寶暖總共收了八萬斤羊,總計紡織出四萬斤的線,兩萬斤的細線,以及不到百斤的羊絨線。

Advertisement

按照賬本的記錄,四萬斤的線是薄利多銷,大概收益在兩千兩。因為如今會織的人還是,很多人都是買,利潤比程丹若預估的還要高。

隨著線的收,以及往南的傳播,哪怕會治的人變多,利潤也不會降,理論上還會繼續升高。

而兩萬斤的細線,用了很多的線去制作更的款式,走中高端路線,獲利三千兩。

最高端的羊絨則是論件,百斤羊絨,流到市面上的不過十來件,每件都售價數百兩,總計收益兩千八百兩。

剩下的幾件最奢侈的,屬于貢品。

沒錯,今年隨程丹若的折子一塊兒上京的,還有獻給皇帝、太后的衫,純山羊絨制作,蓬松又,暖和至極,遠勝棉花。

這是八名織娘一年的果。們挑選出最的絨,染出最正的,手工編織出龍紋,這才有了這件的藝品。

真·奢侈品。

真·巧奪天工。

除此之外,還有幾件同樣珍貴的對襟衫,沒有貢品那麼浮夸,是萬字不到頭的花紋。程丹若直接截了下來,孝敬自家的長輩。

靖海侯和柳氏兩件,晏家兩件,這就瓜分得七七八八。

至于閣的大人們,肯定也會收到類似的孝敬。

綜上所述,今年長寶暖的純利潤在七、八千兩,和程丹若早前的估計相差數倍。

也因此得到了一千兩的分紅,剩下的部分,則投到明年的收羊款中。昌順號已經和打過招呼,打算明年往陜西那邊走走,看看吐魯番那邊有沒有更好的羊。

不過,這本是私賬,約八真。

程丹若隨奏折一道送去的賬目,是公賬。這個賬目的盈利額就一千多兩,還被支出到了各個地方,什麼購買紡織機,安頓織娘,路費,反正沒有余錢。

Advertisement

默許了這種行為。

這麼做,才能最大程度上保住商號,不讓它在萌芽階段,就被貪婪的僚們一層層剝削殆盡。

寫完,已是深夜。

夫妻倆被丫鬟催促著洗漱,上床歇息。

程丹若問:“你寫完了嗎?”

“差不多了,明日再改。”他道,“你在寫羊的?”

道:“嗯,今年簡單,差不多了,明天你替我看看——你紅薯寫了嗎?”

謝玄英深深嘆口氣:“明天吧。”

“家信下個月再寫吧。”程丹若有點困,“還是奏疏要。”

“嗯。”他拍拍,“睡吧。”

接下來數日,兩人都在趕論文。

謝玄英拿了程丹若的奏疏,照著的寫法,寫了紅薯的產量和收

程丹若一時興起,問他:“這比八簡單易懂吧?”

“不簡單。”謝玄英筆,看向妻子,“八是給不通俗務的人學的,這卻必須是通實事才能寫。兩三行字,須數月之功,比八難多了。”

程丹若:“……”明明八很難寫。

謝玄英似乎看穿了的心思:“中秋詩不寫,老師會生氣的。”

:“我寫行了吧。”這人真煩。

*

秋收和除蝗占據了整個八月和九月,等到奏折寫完,送到京城,已是十月初。

今天,正好下了第一場小雪。

皇帝午覺醒來,抿口熱茶,換上家常的袍,繼續理政務。

上午看的奏疏都是哭窮、哭災的,搞得他心很不好,坐下遲遲沒有作。石大伴察言觀,適時道:“陛下,謝郎的奏折到了。”

“噢?”皇帝放下茶盞,“拿來朕看看。”

他知道邊人的明,假如也是不好的消息,絕不敢此時提出來。這時說,必是有些不同。

Advertisement

石大伴遞上奏折。

皇帝一拿就覺得不對:“這麼沉?”展開一看,封皮里套了三份折子。

“什麼事寫這麼多?”他哭笑不得,隨手翻看第一本。

第一本是關于紅薯的報告,容并不長,簡單回報今年推廣紅薯土豆的工作,以及它們的產量,災害(特指夏天雨和秋天的小范圍蝗災)的影響小,所以雖然年景一般,收獲也過得去。

得出結論,大同這邊的土壤適合紅薯和土豆的栽培,紅薯比土豆更好一些,土豆個頭比較小,但兩者都是干糧類食,能作干糧。

其中,紅薯曬干后的紅薯干,甜而有嚼勁,適合長期保存,既能當果干餞,又是很好的軍糧。土豆既能做菜,又能搗爛了當主食,飽腹很強。

他親自舉例,說中午吃了一碗土豆泥,到下午也不覺得

同時,土豆和紅薯都能二次加工,做條,大同的酒樓已經有人售賣,價格便宜,算是小麥和小米之外,新增添的食種類。

明年還會進一步推廣,爭取以小麥為主,荒地野地多種紅薯土豆。

皇帝看到這里,心已經轉晴。

北地不如湖廣江南,水土,糧食一直缺,能有適合干旱之地的五谷,對老百姓也好,對帝王也罷,都有莫大的助益。

“三郎這事辦得很好。”皇帝贊許地點了點頭,再次認為當年將他外派,是個十分明智的選擇。

又看第二本。

“噢,程司寶的,他們夫妻倆倒是夫唱婦隨。”皇帝打趣一聲,繼續翻看。

程丹若的奏疏還是以往的風格。

首先,陳述今年長寶暖的工作,叩謝了皇帝專門派指導的恩,并在這部分發揮了一下,說百姓聽說是宮里的款式,爭相學習,沐浴天恩,反正為創造收益做出莫大的貢獻,皇宮不愧是天底下最人杰地靈的地方。

然后,是一系列數據,多斤羊,多線,賣出去多線和服,給了一些扎實的數據作為支撐,看起來就很真實。

也沒忘記描述一下好的景象:如今大同的百姓,大部分人家都有一件,窮苦人家穿不起整件的服,也能織件短,大人襯,小兒外穿,冬天不像以前那麼可怕了。

另外,告訴陛下一個好消息,今年互市,韃靼部族對羊的獲益到意外,紛紛表示明年會養更多的羊群,讓大夏明年一定要去收羊

長此以往,“胡人只知放羊,不思牧馬”,除去心腹大患指日可待。

陛下真是圣明天子啊!

皇帝更高興了,不由和石太監慨:“男耕織,才是天作之合啊。”

郎才貌雖好,又哪里比得上國庫盈,百姓安居樂業呢?

石太監彎下腰,絕不敢提說,陛下你當年不是這麼想的,親切又打趣地說:“可不是,若沒有陛下這位‘天子’,又哪來這門良緣呢?‘天’作之合呀!”

皇帝被逗得哈哈大笑。

這時,他對第三本奏折的興趣,也達到了頂點。

前面一本農桑,一本紡織,有什麼事還得重新寫一本,看厚度,比前面兩個還要多些。

翻開,映眼簾的頭行便是:

山西省大同府知府謝玄英并妻程淑人,謹

奏請治蝗疏

這篇奏折的名稱,做《治蝗疏》。

*

《家國在心中:夏朝十大奏疏選》

小編語:大夏奏本千千萬,程謝夫妻占一半。此書選了夏朝的十大名疏,有彈劾皇帝后宮多的,有彈劾大臣貪贓枉法的,當然,還有占據半壁江山的程謝夫妻檔。

今天這篇文章,就為廣大讀者介紹他們夫妻聯名的一本《治蝗疏》。這是寫于泰平二十一年……

(略)

選評論:

1、這就是我的神沒有在文壇留下姓名的理由?寫的都是工作報告啊

2、神:老公把恩的全寫完了我寫什麼?我只能寫論文了

3、可惜沒有原本,想看我神的手稿也太難了吧qvq

4、乾西所不是有寫的墻書?

5、那個不是原作,原作是在安樂堂,后來安樂堂火災,們就重新抄到了乾西所的花園,對了,抄的人就是夏朝那個有名的書法家,這個拓本很多,參觀的時候可以買周邊喲

……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