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我妻薄情 第 484 章 查賬了

《我妻薄情》 第 484 章 查賬了

m.kelexsw.com

外城茶館。

謝玄英一道袍,坐在二樓的雅間里,慢慢翻看著手中的賬目。

他看得很認真,對面坐在凳子上的中年人不敢打擾,數次言又止。

良久,謝玄英才放下簿子:“屬實嗎?”

“下不敢欺瞞部堂。”岑主事道,“武庫的賬目確實有問題,弓箭刀劍的消耗只略有增長,但火的損耗率實在太高了。”

謝玄英自兵部起,就對武庫司的況十分在意。

他收服了岑主事,安排自己的線人衙門打雜,就是為了弄到武庫的真賬本,搞清楚兵部風平浪靜的水面下,到底藏了什麼。

大半年過去,岑主事歸心,默寫出了他曾經翻閱過的賬本。

從昌平侯打倭寇以來,火的損耗逐年增長。

容易壞,損耗是正常的,然而,隨著士卒的作戰日漸練,對倭寇的了解增加,消耗應該維持在一個穩定的水準才對。

這兩年,可沒說打過什麼大仗啊,都是幾百上千的斬首。

昌平侯到底在干什麼?

謝玄英生在勛貴之家,對家里的巨額財產來源,其實也不是沒有猜測。

他爹又不是什麼清廉之人,或者說,勛貴沒有一個是干凈的,錦玉食靠得可不是家里的幾畝田。甚至皇帝也是不干凈的,皇莊阡陌相連,難道是天上掉下來的富饒之地嗎?

軍隊吃空餉是慣例,五軍都督府的五個都督,個個都這麼干,但貪污和私藏火是兩碼事。

不比弓馬,破壞力十足。

謝玄英算了算數量,覺離造反還是有點距離的,可從中牟利的話,數目絕對不小。

他沉半天,才對岑主事道:“你回去吧,這件事不要對外,明白嗎?”

Advertisement

岑主事點點頭,什麼也沒說就告退了。

他投靠謝玄英并非是想主持正義,那也不到他一個小小的兵部主事。只是兒子得罪了人,被東廠盯上了,希能請謝玄英從中調解。

謝玄英幫他說,以一千兩的價格,讓宮中太監放過了他兒子。

岑家因此被掏走不家底,幸好有程丹若借他孫子滿月之名,送了些金銀,勉強支撐住門面,沒有被人察覺。

得了人,又拿了封口費,四舍五就是人家的人了。

對此,岑主事毫無心理障礙,他是車駕司主事,平時都是坐冷板凳,能窺見武庫司的,還是前年武庫司主事生病,沒人干活,他被借調到隔壁兩月,覺到出的賬目不對,這才翻閱了賬本,發現了

武庫司可是個油水衙門。

岑主事不得謝玄英早日掌控武庫司,自己好犬升天,跟著調過去。

不求撈一把的,五軍都督府的打點就夠一家吃喝嚼用的了。

他上回看得清清楚楚,每逢武出庫,都督府都會遣人打點,一頓酒席是肯定不了的,還有藏在荷包里的銀兩,至二十到五十兩。

然后,無論他們拉走多,他們都不清點、不過問、不記賬。

還有外快。

兵部明面上撥的武備不多,各營的消耗遠勝于此,缺的部分就以低價購買兵部和工部的“損耗”。兵部是保管不力,弓箭松弛,刀劍生銹,工部是瑕疵品,反正都是不能用的,為節儉,就低價賣掉了,其實都是好東西。

岑主事暗暗算過,假如一套弓箭的真賬是10兩,那麼公賬就是3兩,各營給7兩,多出的4兩就是他們的封口費。

然后給上3兩好,自己留1兩,相信各營的賬目應該是反過來的,報賬是10兩原價,剩下的3兩就吞了。

Advertisement

這還是規矩的做法,不規矩一點的,出的公賬記1兩,進的公賬記15兩,每次幾百上千套的弓刀出,一票就賺得盆滿缽滿。

不過,岑主事是老實人,信奉細水長流,差不多就行了。

貪太多容易出事,不貪容易被排,能讓自家在京城過上寬裕的日子,又不至于釀大禍,才是聰明人的做法。

他想得很好,甚至以為謝玄英要賬本,也只是為了扳倒廖侍郎。

然而,謝玄英不是這麼想的。

他打算扼制這種中飽私囊的作風。

只是怎麼做,還有待商榷。

他不能自己跳出去說,咱們兵部有人手腳不干凈,你們都貪污索賄了,我要干掉你們,還大夏一個朗朗乾坤。

尤其他是兵部侍郎,該維護自家部門的利益,否則,人家憑什麼服他?為了自己的好名聲,不顧同僚死活,等于自絕途。

所以,謝玄英在等一個機會。

一個讓別人背鍋的機會。

-

四月下旬,天氣異常炎熱,許多省份降水銳減,旱災已是可以預料之事。

戶部侍郎張友上奏,懇請皇帝減緩軍費支出,清點太倉,以備賑災。

皇帝同意了,勒令昌平侯回京,譚參將暫代海防,暫停與倭寇的戰事。

雖然廖侍郎表示,夏天是倭寇活最頻繁的時間,此時停戰,可能會讓倭寇以為大夏后繼乏力,變本加厲擾沿海。

但皇帝沒有采納建議,反而用了最簡單的辦法,今年海,除貢船外,漕船不可行海路。

昌平侯只能領命,放下兵權,孤進京。

沒辦法,大夏制度就是武將只能領兵,調兵遣將的權力屬于兵部。昌平侯一旦被調回京,在沿海的上萬軍隊就和他沒有關系了。

Advertisement

謝玄英琢磨了會兒,又炒了次冷飯,把改革后的馬政寫奏折遞上去,中心思想是改革過后,軍民的抵心理大為降低,去年冬天死亡的馬匹數目減緩,預計今年夏天互市時,和蒙古補購軍馬。

簡而言之,告訴領導自己干活了,干得也不錯,計劃做得很好。

所以,還有什麼事需要我辦嗎?

果然沒幾天,皇帝就召他宮,輕描淡寫道:“今年旱災頻發,各部都要減開支,你幫曹卿一起清點下兵部衙門的賬。”

謝玄英出一,但什麼都沒問,點頭應承:“是。”

又朝曹閣老道,“次輔有什麼雜事,盡管吩咐下。”

曹閣老不:“今年有清臣做幫手,我可松快多了。”

謝玄英自然不會當真。

昌平侯如果真的干了什麼,第一個打點的就是曹次輔。他不信曹次輔什麼都不知道,相反,這回想查出什麼,指不定就要得罪了他。

但謝玄英并不擔心。

神抖擻,和曹次輔一道回了衙門,就說:“既然是陛下親口吩咐的,宜快不宜遲,下今天就開始著手辦吧。”

曹次輔端起茶盞,慢條斯理道:“你沒查過吧?這是細致活兒,沒有個十天半個月理不清楚。”

“次輔說得是,”謝玄英神恭敬,并不反駁,只是道,“左右在昌平侯回來前理出頭緒就好了。”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