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古代言情 我妻薄情 第 520 章 惡月至

《我妻薄情》 第 520 章 惡月至

m.kelexsw.com

五月底,一歲半的皇長子已經長開了模樣,呃,平心而論,不是個天使般的漂亮孩子,不過白白,藕節似的胳膊,與所有兒一樣,天生就有幾分可

娘被程丹若威脅了一通,終于舍得教孩子走路了。

好在提前圈定范圍,不許皇長子出東院,只許在小花園里走一走。

并且代小雀,大米小米和麥子,全都栓繩捆屋里頭,不許它們出去跑。

果可喜可賀,又順利熬過了一個季度的工作。

皇長子帶著他學會走路的傲人果,起駕回宮。

全家解了!

這一日,麥子竄上花園的亭子,霸占樹蔭下的一方清涼,大米和小米瘋狂甩著尾,“噗通”“噗通”跳進水池狗刨,快樂似神仙。

謝玄英如愿以償搬進了瀑布對面的水閣,時而聽流水飛濺,時而賞滿園芳華。

至于程丹若,也終于如愿以償,可以上班去了。

雖然夏天出門有點罪,可當過全職主婦,才知道上班多麼好。

宮里挑選了二十個年輕姑娘,全都是在宮里認過字的,三分之一是秀才,本可以直接在邊實習了。

們還是愿意再讀兩年書。

學到手,不怕今后沒飯吃,錯過了恭妃娘娘,錯過了嫻嬪娘娘,難道還沒有別的娘娘了嗎?

陛下會納新人,皇長子會娶親,屆時們三十多歲,經驗正富,年輕力壯,前途無量啊!

所以,大家都很認真,也很乖。

程丹若對姑娘家講生理知識,也比對一群太監放得開,后者得時時刻刻留意,別踩人家痛腳,對就沒有這麼多顧忌了。

學生們也很喜歡上的課。

寧國夫人一點都沒架子,居然會每天帶些點心過來,賞給默寫滿分的學生。雖說不是什麼名貴的東西,可宮里哪有這麼好的事,姑姑們的規矩嚴著呢。

Advertisement

唯一不好的是,年底考核如果不能通過,就要被退回宮里了。

皇宮是最大的職場,人人都知道機會不易,因此無須程丹若強調,學生們都是鉚足勁學。

不止學,還勾心斗角,變著花樣討好

“程夫人安,奴婢有一不解,請夫人解。”這是走好學生路線的,“夫人高才,多謝夫人指點。”

乍看沒問題,但一天問十次。

“寧國夫人吉祥萬安,奴婢愚鈍,唯有針線拿得出手。”這是無故送禮的,“若夫人不嫌棄奴婢技藝陋,這枕巾就給夫人蓋藥箱子吧。”

雙面繡的貓和狗枕巾,拿來蓋箱子擋灰?

“夫人,嫻嬪娘娘隨駕去了西苑,滿后宮的娘娘中獨一份呢。”這是給八卦消息的,“貴妃娘娘前兩日有些頭暈,吃了人丹,夸夫人厲害呢。”

這都是怎麼打聽到的?

程丹若開始以為這是職場馬屁,可沒想到,們居然都是真心實意地尊敬,崇拜,為做點小事都覺得特別榮。

有點意外。

學生們覺得再自然不過了。

因為程丹若所做的一切,都包裝了世人能接的樣子。

沒有早早提出口號,說“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樣做一番事業”。

這樣的話振聾發聵,能讓一部分盤桓在覺醒邊緣的人頓悟,卻也會讓蒙昧的人下意識排斥。

人是很難改變固有的觀念的,一旦排斥某種想法,大多數人只會不斷尋找有利自己的佐證,而不是被改變。

表現出來的樣子,符合世人的價值觀——鉆研醫,救治婦孺,既是儒家的仁善,又是為君分憂的忠心。

們都覺得很合理,并且十分向往。

試想想,之時,一力保住生產的妃嬪,平安接生皇子,又在危急時刻保衛皇嗣,力抗逆賊,堪稱有勇有謀,忠義無雙,誰不贊一句巾幗不讓須眉?

Advertisement

們認可這樣的形象,也想為這樣的人。

——而當們這麼做了之后,其實就已經做上了和男人一樣的事。

在未來的某一刻,們會發現,“人也可以像男人一樣做一番事業”不是某種象的觀點,而是已經做到的事

-

除了教小姑娘們上課,程丹若偶爾也會召紅參或紅花過來,問問醫館的況。

借此多了解中下層百姓的想法,免得拍腦袋想出什麼法子,做完了才發現不起效。

紅參便挑了傍晚,晚風清涼的時刻,上門回事兒。

程丹若在院子里搭了涼棚,四面垂落紗帳,防蚊又涼快。紅參不是外人,也就沒有進屋客套,直接在院子里說話。

大米小米漉漉地趴在樹下,時不時抖抖,飛濺出大片水珠。

紅參一路走在,卻還是熱出一腦袋的汗。

蘭芳端上一盅冰鎮的綠豆湯:“姑姑請用。”

機靈得很,竹香和竹枝去年先后出嫁,竹香嫁的是個米鋪東家,人家不止讀書認字,還在京城有兩間鋪面,才二十出頭。

這人是紅參給介紹的,給東家老婆看病,對方說想娶個能干的小娘子,好幫忙打理生意,紅參就想到了竹香。

竹香做事利索,子卻有些要強,嫁給商人既不愁吃穿,又能做事兒,規矩也不大,正正好。

竹枝則是嫁了個順天府的衙役。

男方的爹娘死得早,他又有弟妹,一來二去就給耽誤了,雖說沒有田產,卻有一二進的宅院,在衙門里也有些外快,條件還算不錯。

他對媳婦的要求就是最好識字,見過些世面,因為他來往的都有點份,普通人家的姑娘不懂門道,容易添麻煩。

竹枝沉穩,能照顧弟妹,又是大戶人家有頭有臉的婢,對方一聽就同意了。

Advertisement

因此,繼梅韻和梅蕊之后,兩個竹子都有了好歸宿。

蘭心和蘭芳兩朵蘭花看在眼里,怎能不結外頭的紅參等人呢。

紅參心知肚明,待們這兩個大丫鬟也客氣:“多謝姑娘。”

喝了口清涼的綠豆湯,暑氣消散大半,這才呼出口氣,說道:“近兩月,醫館除了忙些,別的都好。”

程丹若讓坐在杌子上說:“忙什麼?”

“咱們醫館開了兩年,街坊鄰居都猜得到咱們和太醫院的關系,因此上門的客人也漸漸多了,口碑也好,都是親戚朋友互相介紹,紅花那邊的冊子,每天都要排好幾家,有尋常的頭疼腦熱,也有讓咱們做產檢接生的。

“暖箱已經有了口碑,好些富貴人家來買,我們都是送上門,手把手教會們看溫度針才走,也讓他們畫了押。育嬰堂已經有十來個暖箱,聽說一個冬天收養了二十幾個棄嬰,開春時,有兩個父母來接,千恩萬謝的。

線活計還是在做,有的人家拮據,掏不出藥錢,就拿做工抵。雖也有貪墨了線跑回鄉下的人,但多數還是守約還了錢。不過盈利不多,略有結余。”

紅參簡單匯報了下最近的果,順便遞上病歷本。

程丹若翻開看,這本簿子的容比較簡略,僅寫了病患的別、年齡、癥狀和診斷結果。

大部分有結果,小部分空白。

紅參解釋:“有些疑難雜癥我等實在不能診治,只好請他們另尋高明了。”

“看不了的不要勉強。”程丹若點點頭,記起另一樁事,“既然來了,你再拿點

藥回去,尤其是青霉素,這天氣千萬小心產褥熱。”

青霉素的培養皿在地中摔了個碎,菌落到污染,花費半年才重新培養出較為純凈的青霉菌。

Advertisement

只□□婦用,倒也夠使。

紅參仔細應下,又和說了幾件街坊鄰居的趣事。

什麼胭脂鋪的東家在外頭養了個小,結果被人家仙人跳了,布店的掌柜回了老家一趟,帶回來個和他肖似的孩子,說是侄兒,可大家都覺得是他和家里的寡嫂生的。

還有誰家的孩子出息,五歲就能背好多詩,他爹娘四打聽私塾先生,想把他送去上學,又有個狠心的爹,天天在家毒打妻兒,鄰居勸不好,反被他罵出門,過兩天,孩子半夜啼哭,大家聽見哀嚎,第二天衙役上門,把妻子帶走了。

半夜剁了男人好幾刀,把丈夫殺了,鄰居們湊錢疏通關系,想讓在牢里些罪,至于判決就沒辦法了,肯定是絞監候。

還有一戶人家半夜遭了賊,走老太太的棺材本,最后一哭二鬧三上吊,查出來是親孫子干的,去賭博了。

總之,老百姓的生活一地,也十分熱鬧。

“真有意思。”程丹若現在明白了,賈母為什麼聽劉姥姥說事,們離底層百姓越來越遠,只能通過這種方式了解自己無法涉足的世界。

饒有興致地問:“還有嗎?”

紅參見聽,也來了談興,想了想道:“醫案最后的那個病人花嬸,就住隔壁胡同,是個寡婦,人很明厲害,來咱們店里稱線,總怕我們秤。前兩天,病倒了,我帶了藥材上門,卻說不要我看,得去廟里求到符——說自己撞小鬼了!”

程丹若:“鬼?”

說自己凌晨出門倒馬桶,剛開門就見一陣妖風從巷子里竄出去,來無影去無蹤,只能聽見鬼哭,人渾把門關上,回屋躲著,可沒過多久就覺得脖子疼,上面起了一片紅疹,正是被妖風吹著的地方。”

紅參繪聲繪道,“您別說,我沒見過這樣的疹子,三條并排并,就像人的手指頭,又比手指細長,怪滲人的。”

程丹若翻開醫案,這位病人的診斷是空白。

“是水痘嗎?”問。

“不是,也不像痱子。”紅參和花嬸的關系不好,可憐惜一個寡婦帶著孫過活,總想幫幫,這才說起力鬼神的事,“夫人以為呢?”

程丹若不是皮科專家,一時半會兒也瞧不出問題。

丘疹多是風熱或熱,也有氣滯或瘀,放在現代醫學,許是過敏,許是細菌染,許是免疫力低下……沒化驗還真不好說。

“我也不知道。”坦白道,“請其他大夫看看吧,今年夏天熱,最好勤換服被褥。”

二十八年旱,三十年就多雨,北方這麼熱的天也不多見,蚊蟲都比前連年茁長許多,水池邊嗡嗡嗡的。

狗都不想去玩水了。

不過,富貴人家一天三套服沒問題,普通人家一人一件裳就很不錯了,哪能隔三差五就換呢。

窮苦人家都是一件裳穿四季,夏天穿單,冬天夾柳絮,磨破了打補丁,補一年又一年。

思忖道:“既然醫館收益不錯,夏天就做點善事,送些金銀花。一天發個幾百份,讓大家回去泡了沐浴。”

紅參笑道:“夫人仁善。”

程丹若搖搖頭。

很多人都夸善良仁慈,然而,做力所能及的善事,并非無所求,所求的乃是心的安寧。

否則,錦玉食如何上,金莼玉粒如何下咽?

富貴之下,累累白骨,既貪生活的富足舒適,也神的寧靜,只能用這樣的方式去平衡。

紅參見起了心事,乖覺地起:“天快黑了,我早些回去清點一下藥材,明兒就發。”

“你費心了。”程丹若道,“帶些點心回去,讓紅花們嘗嘗鮮。”

紅參千恩萬謝地回去了。

四合,大米和小米玩累了,趴在腳背上吐舌頭。

它們的圓腦袋,心好了很多。

不多時,晚風燦影里,謝玄英走了進來,手就道:“茶。”

程丹若遞過自己的溫茶。

他喝了兩口,緩緩吐出口氣,這天氣上班,實在罪:“方才誰來了?”

“紅參。”程丹若見他衫微,“歇歇就去沐浴,換干凈裳。”

他瞥眼:“嫌棄誰呢?”

“去你的。”說了花嬸的故事,嚇唬他,“小心長痱子。”

誰知謝玄英聽了,沒接這話茬,倒是說:“怎麼也是撞鬼?”

“什麼意思?”不解,“很多人撞鬼嗎?這還沒到中元節呢。”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