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狂熱小說 軍事歷史 寒門宰相 一千零一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

《寒門宰相》 一千零一章 天下將何去何從?

熙寧十年的年中。

王安石罷相數月之后,朝堂上的人事一直都于變化之中。

先是鄧綰,呂嘉問同時被貶地方,一個史中丞,一個中書五房都檢正,他們二人在場上的地位都是僅次于執政的存在。

二人同時出外,引起了震

鄧綰,呂嘉問之后,中書檢正刑房公事張安國,中書檢正學習戶房公事練亨甫次日被貶,這二人也都是王安石的學生。

次日后隨即出外或調離汴京的員,又有張璪,向宗儒等十余人。

此外當初行賄呂惠卿的張若濟被剝奪出以來文字,并以杖脊刺面之罪,再流放沙門島,這已是如同死罪了。

坐實這項大罪后,如同斷絕呂惠卿回京最后一個可能。不過呂惠卿諸弟卻都沒有被貶。

場上的向令朝野不由觀,汴京那些唯恐天下不的小報就在傳聞,中書廢新法之論傳得是沸沸揚揚。

正在這時候,的司馬加端明殿學士,提舉西京崇福宮。

司馬仍是積極地反對新法,在王安石再度罷相后,好友呂公著拜翰林學士承旨。他又再度上疏韓絳,章越,呂公著三人,請求罷免青苗法,免役法,農田水利法,保甲法,市易法等等。

信中言竊見國家自行新法以來,中外恟恟,人無愚智,咸知其非。……然則相公今日救天下之急、保國家之安,更無所逾讓矣。救急保安之道在于罷青苗諸法……

不過中書對此沒有回應。

朝外于此觀,以后廟堂上的大政何去何從。

……

定州城。

一位五旬老者正在日暮下看著奏疏,滿臉都是不可置信之

一旁的侍道:“薛公給你道喜了!”

老者看了對方一眼,滿是唏噓道:“不意陛下還能念得我這老臣。”

Advertisement

侍道:“如今丞相剛退,正需要薛公回朝主事,上一次遼國談判,也多虧薛公在高關主事,方使遼人不敢南下。”

老者道:“誒,這都是章相公坐鎮河北之勞,我豈敢言功。”

侍暗自笑了笑,對方是那等爭功奪功貪功之臣。

如今居然會如此謙退。

看來多宦途升降也讓他飽嘗冷暖,更知道如此朝中主事是誰,千萬不可得罪了誰。

老者對侍道:“老夫安頓事務后,這就京。”

侍欣然離開。

知定州,高關經略使,樞直學士薛向拜樞副使。

……

同日史臺里。

史們與屬吏們都在向鄧潤甫,蔡確二人道賀。

鄧潤甫對升任之事早有預料,一旁蔡確則是滿臉笑容。蔡確以往不茍言笑,今日倒是一改平常,笑容相迎。

相迎之人退下后,鄧潤甫對蔡確道:“不是說薛向回京知樞院事,怎升任樞副使?”

蔡確笑道:“薛向確實有才干,不過以往因反對呂之,亦反對市易法而出京,如今回朝看來朝堂上要在大政上有所更張。”

鄧潤甫道:“韓公章公二人拿得是什麼主意?是要易新法?還是要廢新法?”

鄧潤甫見蔡確不答,問道:“持正一點消息也沒有嗎?”

蔡確緩緩地道:“我已是許久沒往章公府上了。”

蔡確沒說實話,他是很久沒去章越府上,但章越倒是親自到他蔡確府上了一趟。

不過韓絳近來也有意無意疏遠他,因為其弟韓縝言語蔡確不是,但蔡確懷疑是章越所為。

聽了蔡確的話,鄧潤甫聞言若有所思。

蔡確道:“中丞乃家所親簡,當觀人主之意而為之!”

鄧潤甫道:“正是如此。”

Advertisement

同日侍史知雜事鄧潤甫升任史中丞。

史蔡確升任侍史知雜事。

……

汴京一府邸里。

蔡京拿著邸報此刻有些吃味,他的弟弟蔡卞升任監察史。

蔡卞之前一直不是京,不是章越不授,而是王安石不愿婿在自己居相位時得,所以故意抑著蔡卞不讓他升

但王安石致仕后,鄧綰說天子要重用王安石的弟弟和子婿。章越罷了鄧綰,卻采納了他的意思提拔了蔡卞。

蔡卞如當初的李定一般跳過了京,直授監察史。

蔡京是個很敏銳的人,他似乎察覺到章越對蔡卞的賞識,似乎要在自己之上。

蔡京又想到當初自己往王安石府上拜見的冷遇,再想到事后王安石對旁人提及對自己的評價一‘屠沽’爾。

蔡京心底五味雜陳。

但想到被章越從中書檢正孔目房提拔中書檢正戶房公事,蔡京心底卻頗為熱切。

戶房公事權力僅次于吏房,蔡京為中書戶房檢正,在王安石‘省細務論大’的方針下,五房檢正承擔了大量細務,一般有案可稽的細務蔡京可以自行理,甚至在宰相不過目以中書的名義下【劄子】給司農寺,三司二衙門。

中書劄子就是唐朝時的堂帖子,在士大夫眼底,這比圣旨更有用。甚至有員敢違旨,卻不敢違背中書劄子。

每日至府上拜謁的員,令蔡京應接不暇。

蔡京給蔡卞寫去了信祝賀此事,

是日旨下,蔡京升任中書檢正戶房公事。

蔡卞升任監察史。

……

汴京一佛寺里。

一名隨人在寺里尋覓,在佛塔下找到了正盤膝而坐的黃履。

隨人平日打攪黃履定,但此刻忍不住道:“老爺,封的圣旨已是到了家里。”

Advertisement

黃履聞言睜開眼睛道:“我本麋鹿之,久放山林,縱是升有何好去的?”

隨人聽得黃履多次言自己麋鹿也,優游山林,不羈絆拘束。

隨人笑著道:“家恩重,老爺怕是以后難以清閑自在了。”

黃履道:“俗事拘人啊!”

說完黃履走到一旁點上三炷香在香爐上,香爐后供奉的正是他未及第時亡妻的牌位。

黃履在牌位前站了片刻道:“我怕是以后不得閑,要來了!”

說完黃履轉而去,隨人跟著他。

黃履出寺后騎上馬策馬前行。

是日,旨下黃履知制誥,直舍人院。

……

熙河路岷州的夕下。

番人和漢民正在水田里耕種,河谷的山間岷州知州何灌正在督促百姓挖渠。

這時一騎快馬馳騁,接到任書的何灌又驚又喜。

何灌著這滿河谷的良田及修葺好的水渠,臨風哽咽道:“章相公真沒忘了我何灌!”

在熙河路督田八年的何灌升任秦路提點刑獄。

……

此外王安禮知制誥,同修起居注。

陳睦遷至知諫院,經筵侍講。

許將知制誥,知審西院,直學士院。

安燾升任中書都檢正。

范純粹升任中書檢正刑房公事。

李清臣升任中書檢正吏房公事。

張載同知太常禮院,命下之后,張載已是病重,數月后病逝。

……

中書都堂上。

韓絳眉頭鎖,元絳,王珪都是燥熱地打著扇子,章越則不不慢地喝茶湯。

韓絳對幾名宰輔道:“度之,沒料到天下局勢已是危及到這地步。”

“汴京大旱,兩淮,兩浙大,河北,京東,福建各路盜賊蜂起,大者上萬……”

元絳道:“丞相,是不是有司故作危言?”

Advertisement

韓絳搖頭道:“有夸大之詞,但是差不太多!難矣!”

王珪道:“是啊。你看看這些日子城外逃荒而來的流民,雖說已令開封府安置,但人是越聚越多……”

“即便這汴京城里每日也有幾十名貧民死……”

章越放下茶湯道:“丞相,咱們就似到了一個十字大街上,以后往哪里走,須三思再三思。”

元絳,王珪聞言都默不作聲。

章越看了二人一眼心道,那便當我沒說。

韓絳退至廳中,章越跟在一旁。

經過一番人事更替,韓絳初步鞏固住相位,除了人事上的調整和安排,最重要還是選一條路。

就如同站在十字街頭前,擺著他們眼前的是完全繼承王安石的新法,還是變更新法,甚至廢除新法一共三條道路。

章越推舉韓絳相,便是讓他與天子打道。相對章越而言,韓絳經驗更富,執政也更持重。

而章越太年輕了,拿得出手的就是收復熙河路及讓遼國退兵的功勞,但是在資歷,人在宰執之中都是最淺。

置政治的能力上,大多數員都不太心服。

同時在相位與皇權的對抗中,章越也不夠有經驗。

韓絳與家打道則練多了。

除了之前宰相參政共議外。

韓絳還嚴格中書劄子使用形式,比如每劄子抬頭都必須有【奉圣旨】三個字,而不是過去的絕大部分。

盡管中書這邊一直退,但問題是家那邊得寸進尺的厲害。

王安石罷相后,家被慣出一個臭病,那就是經常下降繞過中書辦事,直接將命令下達給有司,甚至個人。

家本人就是心急,所以積極求治,有時候就很沒有耐,經常為催一個事的進度好幾次的詢問辦事的員。

對此章越當年可謂深有會。

王安石在時還有所收斂,但如今王安石不在了,家可謂毫無顧忌,肆無忌憚。

天子繞過中書指揮各司,勢必令下面的人無所適從,也引起了皇權與相權的沖突。

章越向韓絳道:“丞相,八月時刑部會大赦天下,可以問鄭俠是否量移?探一探陛下心意。”

韓絳聞言點點頭。

ps:明日有更!

猜你喜歡

分享

複製如下連結,分享給好友、附近的人、Facebook的朋友吧!
複製鏈接

問題反饋

反饋類型
正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