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來到正月十五。
聽說城裏有燈會,一大早,幾個孩子就商量好,要去看燈會。
可隨著著元宵節一道而來的,還有一個好消息,足以打破整個鄉村寧靜的那種好消息。
宣旨太監和劉太守乘著大紅馬車來到了王遊家門前。
“有人嗎?送喜報了。送喜報了。”
劉太守一馬當先,走到院子裏把人都給出來。
王瑤瑤他們正在房裏換服,準備東西,聽到靜,都不約而同的來到院子裏。
看到門外這陣仗又不約而同的心頭猛跳幾下。
特別是王遊和魏氏,上次見到這個宣旨太監時,還是被罰沒家產的時候。
還帶著侍衛,一點都不留,依著聖旨把太傅府抄了個底朝天。
宣旨太監朝著王遊恭敬行下一禮:“太傅,跪下接旨吧。”
那滿臉諂的笑容讓人琢磨不,這聖旨上會有些什麽容。
都已經在這鄉下生活近一年了,似乎也沒有做過什麽能殺頭的事。
這聖旨上會寫些什麽容,們猜不出來。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太傅王遊學富五車,讀典籍,當有治世之大才。今日特下召令,允太傅協全家歸京,欽此。”
聖旨讀完了,王遊他們還跪在地上,久久不,似乎是沒有要起來的打算。
劉太守衝著王遊瘋狂的使眼,毫不顧及自己的臉麵,在宣旨太監麵前,搐著自己的那張醜臉。
好像這樣能證明他跟王遊的關係好一樣。
這樣放在以前,王遊必會他提醒,謝他前往。
可如今,被貶一年,王遊在這鄉下被憋了一年。
每每與他去信,總是有去無回。
一次兩次還能解釋,可多了,想給他找個理由都不。
當下剛要恢複份,這人就過來湊熱鬧,套近乎,真是臉厚的很吶。
“臣領旨。”
王遊帶頭叩下一首,雙手舉過頭頂,接過太監手中的聖旨。
王瑤瑤他們跟著叩首,跟著王遊一同站起。
宣旨太監朝著王遊又行一禮,隨後從懷裏掏出一封書信。
“太傅,太子殿下惦記著您,帶來了一封書信。此次能歸京,太子殿下可是出了不力,終於求得陛下鬆口,太子殿下對您這位太傅很是在心吶。”
“王遊惶恐,陛下抬而已。”
宣旨太監又道:“周忠進軍回京述職,兩日後會經過王村,太子殿下已經給他去了書信。到時候,他會專程過來,護送您一道歸京,這兩天您也可以好好收拾一下東西,跟這裏好好道個別。”
魏氏湊過去,從懷裏掏出銀子,遞給宣旨太監:“張公公舟車勞頓,辛苦了,一點心意,拿去喝點茶水。”
像這種報喜的,一般主人家開心都會賞些銀兩,以示謝。
小太監們也是很樂意跑來宣紙的,那些達貴人,隨便賞點,就夠得上他們的月銀了。
這不,王瑤瑤給的可是一百兩,一張銀票從魏氏手上轉移到了張公公手上,也就一瞬的時間。
魏氏覺得王瑤瑤實在,給的太多,可也沒時間再去取銀子。
但終歸是好事,多就多吧。
張公公也是瞪大了雙眼,直勾勾的看著手裏的銀票,整整一百兩啊,城裏那些達貴人,也就出個十兩二十兩意思意思,哪個像他們這麽出手大方的。
不過這太傅一家也是奇人,當時可是無分文的來到這裏,這也才不到一年的功夫,就能拿出一百賞銀了,看到京城那位沒接濟。
“多謝王夫人。”
王瑤瑤可不知道這些彎彎繞,隻是覺得要給老爹撐麵子,給了不合適,主要也是盒子裏麵沒有碎銀了。
年前整理屋子,把碎銀子都到了雲兒手上。
自己這裏留的都是大額的銀票,最小麵值的都是這種一百兩的銀票。
劉太守湊過來行禮:“王兄,恭喜恭喜啊,當時您被貶的時候,我就說以後王兄大才,肯定還有再見天日的時候,沒想到,這麽快就應驗了。”
王遊並不領:“太守大人,還是我太傅吧,以咱們如今的地位,稱兄道弟的不合適。”
言語間盡是高攀之意,然而劉太守僵了一下之後,陪笑道:“是我思慮不周了,太傅見諒。”
這種場合,王瑤瑤幾個後輩是不能上前話的,因此都規規矩矩的站在後麵端茶送水,聽著王遊與張公公寒暄。
但一個個的臉上都難掩喜悅,角都彎著。
嚴寧早上去村裏竄門了,這會跟著村民被隔絕在外。
“王家人還真是有能耐,回來不足一年,又要走了。”
“是啊,不知道這嚴家會不會一起去啊。”
“肯定會去的,畢竟兩家結了親,怎麽著也得給自家姑爺找個營生啊。”
“也不一定啊,小明長得雖是不錯,可到底份還是不行,人家若是不想要這門親戚了,一腳踹了便是,憑他太傅的份,還愁嫁個閨不。”
大家的議論聲嚴寧聽到了,才不怕王瑤瑤不帶著他們回京:“說什麽呢,我家兒子兒媳好著呢,要你在這嚼舌,我們肯定會去京城的,你就等著羨慕吧。”
那人也覺得自己這話太酸,趕恭維道:“嚴嫂子,好福氣啊,以後去城裏福了,可別忘了我們啊。”
嚴寧上一點不饒:“以後去了京城,回不回得來還是回事,以後啊,再見麵怕是難了。”
人多口雜,大家各說各的,他們的這幾句博弈顯然沒有什麽人真心去聽。
“嫂子,你快看,那個穿紅服的就是太監哎,聽說他們可都是那裏沒了,這樣看著還真是不太像個男人啊。”
“可不是,聽說都是遭過大罪的,才能在宮裏當值。”
“你說,們是如何如廁的,平時見著子會是個什麽反應啊。”
“應該跟咱們一樣吧,見著人,估計沒什麽反應吧,那都沒了,還怎麽反應啊。”
鄉下人見識,對於太監這種人也是隻聽過,沒見過。
這下逮著個真太監,一個個的恨不得,開人家的子,親眼見識見識。